第一百一十九章 失忆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到秋天,岐云大陆上,层林尽染,一丛金黄、一丛火红,所到之处均是秋色宜人。 抬头望向高空,成群结队的大雁拼命的往南而飞,远离了这个瓜果飘香,秋雨绵绵的地带。 然而,不管外面如何秋意深浓,合泉谷内依旧四季如春,遍地开满百花,蝶舞纷飞,丛林亦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完全没有感知秋天的到来。 “灵姐姐,吃饭了。”一个清脆的少女声从一间竹屋内传出,继而,一个粉色的身影从屋内快步走了出来,然后直直的朝竹屋外的右方而去。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她一蹦一跳地走着,还时不时地弯腰采摘几朵开得艳丽的小花,嘴里哼着曲子,神情很是悠闲自在。 近看,她身姿纤细,眉眼如画,红唇不点而红,一头乌黑的秀发挽了一个灵蛇髻,一支带着流苏的精致珠花別于发上,随着她的跳动而变得摇来荡去。 此时,她一双大大的杏眸正骨碌碌地转着,嘴角还勾起一抹调皮之色。 “灵姐姐,我来咯!” “哗啦!” 前方不远处,一个被丛林和假山围绕的温泉里,箫灵缓缓睁开紧闭的双眸,绝美的容颜上露出了一丝无奈。 感知那跳脱的脚步越来越近之时,她从泉水中伸出白皙的右手,眸中的琉璃光微沉,然后运气猛的一扫,一阵高达两丈的水花瞬间喷射而上,左手扭转间,一条白绫直直朝悬挂在树枝上的白色纱裙而去。 红润朱唇弯起一个好看的弧度,眼底是淡淡的笑意,眨眼间,纱裙已经被白绫卷起,然后迅速往回收,她右手再次往泉面一拍,整个人从水里腾空而起,右手上的白绫不知何时出现,以她为中心点,飞速旋转绕了好几圈,几乎密不透风。 “哇~” 当粉衣女子来到温泉边上时,她微微抬头,整个人像被人点了穴道一般,一动也不动。 她杏眸圆睁,红唇大张,手上的几朵鲜花不知何时掉落在了草地上。 随着她的视线往上看去,一个白衣女子静静立于温泉上空,肤如凝脂,口若含丹,带着水珠三千青丝披散于肩,额前的几缕墨发紧紧贴在她的白皙红润的鹅蛋脸上,隐隐透着一股魅惑之姿。 绣着琼花的裙摆无风自动,露出那一上莹白细致的玉足,随着泉水暖气加重,她那纤细的身影顷刻间变得模糊不清,却又引人遐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粉衣女子呆呆的低喃。 看着她那滑稽的表情,箫灵忍不住勾唇轻笑:“呵~” 随即一挥衣袖,一个飞掠到了温泉之外,然后在半空中以一个柔美的姿态转过身形,她体态轻盈、犹如翩翩而飞的鸿雁,又如被寒风吹起的回旋雪花。 低头看着还站在温泉边的未动分毫的粉衣女子,箫灵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青岚,别发愣了,走吧。” 话音刚落,她再次转身飞驰而去,远远看去,此刻的她又像被薄云轻轻掩盖的一轮明月,若有若无,却又不能让人忽视。 直到背后有声音响起,百里青岚才猛然回神,她眨了眨杏眸,定眼一看,温泉的上空哪里还有箫灵的倩影。 她迅速转身往后一看,身后空荡荡的,再往前方望去,只来得及看到一抹即将消失的白色影子,她脸颊微微鼓起,在原地跺了跺脚,才埋怨道:“又不等我,哼!” “欺负我大病初愈,不能动武,不然我也可以使用···” 随着她渐行渐远,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小。 “呼~使用轻功还真是挺耗内力的。”从温泉到竹屋,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自己一路运气飞掠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再让她往前而去,内力肯定会被耗尽得一点都不剩。 不过,比之半年前,现在已经进步很多了。 “灵丫头,注意调息,不可大意。” 公孙璇雨不知何时站在了箫灵身后,眸中有了一丝淡淡的关怀,不再是箫灵初见她时的平淡如水。 箫灵笑着点头:“恩,谢谢师傅提醒。” 这抹笑意,使得她原本就美艳绝伦的小脸更加的顾盼生辉,就连自认貌美过人的公孙璇雨都有了片刻失神。 这丫头,真是越长越好看,越看越好看,和那惊艳绝伦的宸王殿下真是一对活脱脱的璧人。 “灵丫头,明天、你就要离开这里了。”公孙璇雨抬步走到箫灵跟前,伸手摸了摸她柔软的墨发,眼底闪过一抹不舍。 这丫头乖巧听话,又聪明好学,能歌善舞,厨艺也不凡,自己是打心里喜欢她。 这一年来,自己已经把她当作干女儿一样对待,如今,和当初许诺宸王的一年之期已经将至,心里,却有些不愿割舍了。 “师傅···”箫灵眼眶有些微红,她在这里生活了一年,说不留恋那是假的,这合泉谷内,到处都是她的身影,只是、自己心中一直住着一个人,对的他思念如潮水般,恨不得现在就能见到他。 竹屋不远处,百里青岚把她们两个的对话一字不漏的听完,原本还埋怨的眸光立刻便成落寞。 她默默走到箫灵身边,伸手拉住箫灵的衣袖,声音带着哭腔:“灵姐姐,你明天就要走了吗?青岚舍不得。” “青岚,我···”箫灵声音有些哽咽,她不知道如何开口去安慰,毕竟,明天自己离开这里是事实,多说了,也是徒增伤感罢了。 “岚儿,等你的病完全康复了,娘再带你去找灵丫头,别哭。”公孙璇雨把百里青岚轻轻拥在怀里。 然后又抬手轻抚箫灵的脸颊,柔声道:“你也别哭,我们还会再见的。”随即勉强勾唇,“为师当初可是向宸王许诺过的,明天期限已到,定当归还宸王妃,决不食言!” “一年了,宸王始终没有放弃寻找你的下落,他的痴情,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天地可鉴,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