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阿梨 > 第33章 章三十三

第33章 章三十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阿梨明白过来, 露出欣喜神色, 她放下筷子,很高兴点了点头, 道, “这样很好, 我一直盼着咱们能一起开一个小店, 忙忙碌碌的, 既能一家人在一起,又能赚些小钱。春日那会儿我和阿嬷在路口摆摊,生意便就不错,若是能盘一个店面下来,想必会更好。”

薛延捏捏她指肚,说, “就是这个道理。”

冯氏也笑起来, “刚巧家里也有钱租店了,不必再如那时般风吹雨淋,甚好。”她偏头看向薛延, 问, “怎么样, 有合适的店面吗?”

薛延点头,他盘腿坐着, 胳膊肘拄在叉开的两膝上, “在富宁路边上, 那家的张掌柜嫌做生意不赚钱, 要兑了店面回家去种棉花,位置也还不错,就是有些小。”薛延抬头扫了眼屋子,比划着,“约莫和阿嬷住的这个屋子差不许多。”

冯氏这间屋子确实不大,东西是四步远,南北六步,若是住人倒也还不算太拥挤,开店就显得有些周转不开了。

毕竟要安置炊具,还要放桌凳,这样小的地方,连个酒柜都没处摆。

阿梨有些苦恼,“这样小的店面,那个掌柜原来是做什么的呐。”

薛延答,“卖猪肉的。”

怪不得铺子那样小。

若放在以前,屠户是不会穷了的,百姓手里不富裕,但一个月总要吃上一两顿肉,且酒楼饭馆也不能只卖素菜,杀猪卖肉是个好活计,利润颇丰。但如今大燕西部有周国虎视眈眈,两国连年交战,税收繁重,苦的是百姓,加上北地这两年一直干旱,农户收成不好,手头就更紧,渐渐连肉都吃不起了。

屠户卖肉赚不到钱,农户也没人愿意养猪,陆续就都收了摊子,另寻营生去了。

冯氏唏嘘,感叹一会,又问,“这店是要卖出去?多少钱?”

薛延比划了下,“三十五两,连着房契地契,还有店里的那个青花瓷大水缸。那水缸据说是前朝官窑烧的,至少值五两银子。”

阿梨眨眨眼,问,“咱能不要那个水缸吗?”

薛延笑起来,双手搓搓她脸颊,“不能。”

阿梨叹气,“行吧。”她用勺子搅一搅汤,有些提不起笑来,托腮道,“可是……那样小的店,能开饭馆吗?”

“怎么不能。”薛延眯着眼笑,“大家以往对饭馆的印象太死板,认为就是人到一个会做菜的地方去吃饭,但是却忘了,他们也可以去买了饭,带走去吃。为什么早点铺子能开得起来,因着有许多人早上来不及煮菜做菜,却又急着去上工,只能到卖现成东西的地方去吃,那对他们来说,拿走岂不是更方便?”

冯氏和阿梨对看一眼,似懂非懂。

薛延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店面小,咱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经营,不需要一直按着原本的老路去走。”

阿梨略微思忖,问,“那咱们不摆桌椅了?”

薛延勾勾她下巴,慢慢说,“桌椅还是要摆的,但可以放在门外,做成茶棚的样子,给有需要的人去用。至于屋里,咱们便就不弄这些东西了,能显着宽敞不少。”

说完,他把盘子挪开,空出一块桌面来,用手指蘸着茶水在上面画了个图,道,“你们看,这个店面是坐北朝南,咱们把门口封起来,只留一个角门,其余做成对街的柜台样式,现做现卖。若是生煎、包子这种,便就用油纸包着带走,若是汤面这样带着水儿的,可以自己带着坛子来,或是咱们往外租。”

这段话太长,阿梨只看懂了三四分,模模糊糊明白个意思,薛延见她茫然样子,干脆取了纸笔来,全都写给她看。

阿梨和冯氏对着那张纸钻研了半晌,均觉得新奇得很,最后俱是同意。

阿梨忽然想起来许久前薛延忽悠宴春楼的韦掌柜买柳篮的事,不由笑出来,弯着眼道,“你脑子里怎么总有这么多花乱乱的主意。”

薛延眉梢微挑,“白圭曾言,经商之道,智勇仁强。”他凑近阿梨面颊,用背挡着冯氏,轻轻啄了口,“我这是智。”

薛延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打定主意后就不拖泥带水,他回家时候身上仅剩四十五两,买下店面用三十五两,加上其余杂七杂八,最后等店开起来,家里只剩下四两六钱的银子。许是因为心里有支柱,大把的银子花出去,阿梨竟也没觉得有多心疼,她下意识便就觉得薛延能行,所以全然信任,毫无疑虑。

一家人忙忙活活,早出晚归,但心聚在一起,倒也没觉得多累。

张掌柜家原来是个猪肉摊子,即便已经搬空了,也晾了几日,但不知是不是心里抵触,阿梨总觉得屋里充斥着油腻腻的味道,连壁板都泛着油光。做食材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干净,她受不得脏,便与冯氏细致地将屋里擦了三四遍,角落都不放过,最后又让薛延去集市里买了两盆茉莉花来,才觉得好起来。

原来摆摊子用的炊具不够了,薛延又去归置了些,碗碟筷子用的也都是新的,锃亮的一套青花瓷。正是盛夏,城西小河边开了一小片荷花,阿梨和薛延去采了两支回来,养在房东留下的那个大水缸里,也算是道好看的风景。

这么一通收拾下来,屋里便就利索了,整洁养眼,与旁的早点铺子一比,反差巨大。

几月前那个“薛家生煎包”的牌匾还没扔,薛延从柴堆里找出来,擦一擦,再打个蜡,又给挂上去。

第二日朝阳升起时候,在店门口放了一挂小鞭,便就算正式开业了。

如薛延所料,生意极为不错。

最初时候,人们对这样新颖的铺子有些不敢尝试,总觉得与传统相悖,心存疑虑,薛延瞧出这点,便花了几十文钱去临阵拉来了一群无业游民,让他们用给的钱去店里买东西,为那些不敢来的食客做个榜样。薛延是个很有天赋的商人,一肚子的弯弯绕绕,总能想出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他还手抄了不少的小纸条,挨个给来买东西的客人发,说若是能请来新客人买早点,两人都能得到一成的返利。

效果竟惊人的好。

薛延在外跑商,阿梨只管在店里做饭。她不是个糊弄了事的人,什么都要做到最细最好,百姓买早点吃不起什么好东西,就连生煎包子也大多是菜馅的,卖的便宜,一文两个。阿梨心性纯,她没觉得这样薄利的东西有多不合算,用的菜也都是好的,不似别的店里掺杂烂叶弄假,加上手又巧,做出的东西自然比别人家的味道要好上许多。

这样一来二去,没过半月功夫,整个陇县便就都知道在富宁路新开张了一家早点铺子,干净、好吃还便宜,薛家生煎包的生意也就越来越好。

薄利多销,遇上集市的时候,一日能赚到七八钱。

日子渐渐好起来,薛延每日除了跑生意就是到处偷偷寻治耳疾的偏方,他忙得脚不沾地,也都忘记了在陇县府衙里还有个满肚子酸水的胡安和。

但胡安和还记得他。开张后不久,胡安和还带着小厮来过一趟,挺捧场地买了两碗面,他听薛延说起阿梨能读懂唇形,很兴致勃勃地和阿梨聊了半晌。但是阿梨能读懂的只有薛延,还要他慢慢地讲,胡安和嘴皮子快的像是炮仗开花,噼里啪啦说了一长串,阿梨只能眨着眼看他,一句也接不上。

胡安和以为阿梨还记恨他,伤心悲愤,连面都没吃,甩了袖子走了。

晚上时候阿梨与薛延说起这件事,薛延坐在炕沿上,一边洗脚一边嗑瓜子,听阿梨讲完,乐得瓜子洒了满盆。他摆摆手道,“下次他来,不要理会,等我回来再说。”

阿梨点点头,说好。

再次见到胡安和,是在八月初二,阿梨记得这个日子,因为薛延说过,胡安和这天要大婚。她连礼都备好了,两只长命锁,意思是祝愿胡安和和江姑娘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但这日早上,阿梨坐在铺子里等了许久,直到日头都升到半空了,也没见到哪里来了迎亲的车队,或是有谁沿街撒喜糖。她正纳闷,想等薛延回家后问一问是不是记错了日子,就见街对面胡安和两腮酡红,摇摇晃晃地过来,模样像是喝醉了酒,身上穿的也不是大红喜袍,反而脏脏破破,沾了不少的污秽物。

过街的时候,他脚步不稳,差点撞上个挑柿子卖的老头。老头不太高兴,板着脸斥责了他两句,胡安和恼羞成怒,抓了人家两个柿子就往地上摔,摔个稀烂还踩了两脚,然后就踉踉跄跄往阿梨这边跑。

冯氏去临街买面,薛延刚刚出去还没回来,店里就剩阿梨一个人,她眼睁睁看着胡安和挂着两行清泪跑到她面前,擦擦鼻涕咽口唾沫,问了她一句什么。

阿梨看懂了,胡安和问,“能赊个包子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