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大粮商王城主上
王也的纠结并不能带来什么改变。
这个时代的思想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去左右的,而这些宫女的不幸,也只是整个大唐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王也深信,时间能改变一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他,就是点燃这场火的第一点火星。
五月中旬农历,天气已经非常炎热。
一千宫女的到来并没有给泾阳县的百姓们带来什么影响。
倒是张家沟新近建设的几个设备,引起了周边村民的热烈讨论。
如今的张家沟已经是十里乡生活最富裕的村子,不过最近几天,张家沟又火了,张家沟的名声忽然扩散开来,并迅速占领了周边庄子上闲聊话题的榜首。
往张家沟的田间小道上,几个村妇正说说笑笑的攀谈着。
“她二嫂,你这是要去n街吗,先等会儿,我回去拿点铜钱,咱们娘俩搭个伴一起去。”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嬷嬷拦住一个小媳妇。
那小媳妇挎着一篮子鸡蛋,显然是要拿到n街去售卖,闻言笑道:“王大娘你多年不出门了,怎么突然想去n街呢?”
“这不是家里蚊香用光了嘛,头前张家沟有人上门来售卖,大娘我因为不太相信,所以只买了三盘。”
“哎哟大娘,不是我说你,蚊香这么好用的东西,你当时怎么不多买一些!这一夏天蚊虫叮咬的,要是没个蚊香那可让人受不了。
我跟你说哦,大唐商会的蚊香可是涨钱了,现在要一文半才能买一盘呢。”
“哎呀,这可是亏大了,我真是有些老糊涂了,当时怎么就光想着心疼钱,早知道多买一些备下了。”老嬷嬷显得十分后悔,不过仍然回屋取了铜钱,跟着小媳妇往n街赶去。
一路之上,娘俩不免说些闲话,家长里短,话里话外,十句倒有九句是在说张家沟的好。
期间,又断断续续碰到几个小媳妇或者老嫂子,显然也是要去n街,村头村尾的相互都认识,于是大家便搭伴而行。
“大娘你听说了么,张家沟又造出新事物啦,听说是两座大大的水车,能够把河里的水抽到旱田里,他们村以后浇地再也不用挑水了呢!”小媳妇显然是个活跃分子,她瞅着搭伴赶集的人越来越多,忍不住便开始卖弄起自己的见识。
挑水在农村属于重活,每到旱天浇地,全家老小都要出动挑水,一担水从河边挑到地头,便是那壮汉劳力都有些吃不消,这些小媳妇老娘们的自然更加畏惧。
此时听闻张家沟浇地不用挑水,顿时大感兴趣,七嘴舌便问了起来。
“她二嫂,你就别卖关子啦,大家都知道你懂得多,赶紧说说,那水车到底怎么回事?浇地不用挑水,这可是个宝贝啊。”
“那可不”小媳妇十分得意,眼见众人都把目光聚向自己,越发卖弄起来:“你们是不知道啊,听说那水车又高又大,比咱们村那棵百年老树还高。
那水车还响,转动起来轰隆隆的,就跟打雷一样,一个时辰便从河里抽出几千担水。
张家沟那上千亩地,仅仅几天工夫就能浇完。”
“这厉害厉害!”一群娘们大呼小叫,都觉得震惊不已。
这其中王大娘年纪最长,赞叹道:“这同样是庄稼人,怎么什么好事都落在张家沟了!?”
“可不是咋地,要我说这就是张家人祖上埋到了好地方,有风水!”
“你可拉倒吧!”小媳妇撇了撇嘴,接着道:“要怪就怪当初人家王城主没把家盖在咱们村。”
一群小媳妇老娘们议论纷纷,话里话外对张家沟的现状很是羡慕,忽然有人提议道:“这水车如此厉害,要不咱们大伙儿搭伴一起去看看。”
“好啊好啊,一起去看看!”小媳妇大呼小叫,十分赞成。
她平日里难得出门一趟,有这等奇景热闹可看,再加上人多胆壮,哪里肯放过大好机会。
却说这几日张家沟真是热闹,自从阎立德两兄弟按照王也提供的图纸,把巨型水车造出来之后,全村顿时轰动,村里抽调了所有的劳动力一起上阵,不到一天便把水车竖在了河边。
国之命脉,在于水利,水车一物的出现,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不亚于神器。
打从水车竖立的那一天起,张家沟便再也没有清闲过,每时每刻河边都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
每当水车转动将河里的水轻松抽取上来,围观的群众便轰然一声叫好,河边黑压压一片有男有女,场面好不热闹。
偶尔几轮水被提上来,大家伙还能看到水桶里游荡的鱼儿,那些鱼直接被水车倒进水渠,引得村里的小屁孩一个个尖叫着去捉鱼玩耍。
几个从隔壁村来的村民对于水车抽水时顺带弄上来的鱼很是眼馋,若非顾忌丢人,恐怕早就跟着小屁孩们进渠开抓了。
以前鱼在河里,水势凶猛,没有渔想抓鱼可不容易,现在被水车抽水带上来,小屁孩都能轻松抓住,何况他们这些大人。
妇人们不太关心鱼,她们更在意水车旁边的巨大磨坊。
尤其是那些小媳妇们,平时在家里干的最多的活儿就是脱壳舂米,这活又累又枯燥,十个人干,十个人都会感觉辛苦。
此时见了由水力带动的磨坊,转动之间,不但轻松脱壳舂米,还能将小麦和稻米磨成面,这简直不要太神奇。
张家沟的村民们这些日子可算是活得风华正茂,收获无数的羡慕嫉妒,心里特别满足。
女人是天生带点小虚荣,有些妇女哪怕家里并没多少存粮,也要坚持拿出来一些到磨坊加工,不为别的,就为享受一下别人的羡慕。
人群中,十里乡的村民都在围观。
“快看快看,那不是咱们村的刘小花嘛,听说她嫁到张家没几年,汉子就死在战场了呀。”人群中,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指着磨盘旁一个妇女说道。
其他人闻言寻声看去,有个认识刘小花的村妇一脸羡慕的说道:“小花姐姐现在可不得了啊,她家十三和十四如今都是王城主身边的红人,听说咱们村那个刘首富还要把女儿嫁给她家十三咧!”
围观群众闻言都是一惊,突然想起什么事情,都是回身寻找着。
“咦,我还以为刘翠花那婆娘也在呢,她当初半路反悔,把女儿嫁给刘老六家,呵呵,不知道现在知道小花姐家富裕了,悔不悔。”
这时,刘小花,也就是十三和十四的生母,张婶也看到了这些村妇。
毕竟都是本家的小媳妇,张婶急忙招呼她们道:“你们也是来磨面的吗?”
几个村妇闻言一惊,见张婶一脸和煦,激动道:“可以吗?我们也能来这里磨面?这不是你们张家沟的磨坊吗?”
见村妇们欣喜中带着期待,张婶笑道:“没事,如今这个磨坊归我管,就你们几家,浪费不了多少时间,尽管拿来便是。”
村妇们没想到这个磨坊的管事竟然是张婶,眼里都是带着惊奇和羡慕,再看看旁边几个张家沟的村民,并没有因为张婶的话而面露不满。
“这那真是太感谢了,小花姐人好心善,我这就回去,刚好新买了许多稻米,据说还是从nnn国进口的新米呢,呵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