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宋好官人 > 第三百六十七章:劳碌命

第三百六十七章:劳碌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虽然如今商贾地位有所提升,但终归还是权贵眼中的肥羊,砧板上的鱼,一旦没有了利用价值,那就任人宰割了。”张正书不知道怎么跟曾瑾菡说,二十多年之后金兵要南下攻破汴梁城,掳掠了徽钦二帝吧现在金国都还没影,更别说赵佶和他儿子赵桓了,赵桓现在都还没出生呢他要是说出了事实,岂不是成了神棍了万一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怎么办这个话怎么圆

所以,张正书只能借口皇帝不待见商贾了。

确实,自从周朝以来,当朝统治者就没几个对商贾是有好脸色的。这里面不排除某些门阀世家也充当商贾,他们为了金钱甚至可以卖国,实属可恨。但其实很多商贾,都是赚辛苦钱的。他们从南边买进了货物,冒着被劫道、冒着走水路翻船、被官兵盘剥、被当权者剥削的风险,只为谋个小康,他们容易吗要是运气不好,被贼人劫道了,说不定还会命丧当场。

即便是这样,朝廷还是看这些商贾不顺眼,千万百计要打压。

也就是赵家人“仁厚”一点,但赵家人是更聪明的,他们知道商贾运用得好了,可以增进税收。可不,宋朝的商税已经远远超过了农税,占到了七成之多。要说宋朝对商贾多好嘛,也不见得,起码歧视还是普遍存在的。当然了,在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要求人人平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起码现在商贾都算是有点社会地位了,起码比平头百姓要高,比农户要高。哪怕朝廷一再申明“农家”才是天下的根基,可在笑贫不笑娼的年头,大家可以不喜欢商贾,但不可能拒绝商贾的钱啊

“郎君杞人忧天了罢,商贾势力如今风华正茂,如此大好局面,岂会如郎君所言,任人宰割”

曾瑾菡说得也有道理,宋朝不商贾之人当官,这也是为什么商贾在宋朝能成气候的原因之一。都成了自己人,还喊打喊杀干嘛,狼狈为,官商勾结赚大钱岂不是好事这也可以说明了,为什么宋朝投入数以千万计的钱去治水,黄河还是一再决口了。

官商勾结之下,工程质量岂能有保证

要是给张正书来,他让系统来个景预演,再于枯水期截断河流,用水泥修筑起大坝。别说什么河患了,黄河决口以后都成了绝唱。当然,这么说朝廷诸公好像有点不地道,毕竟他们没有水泥这种神器。但恰恰是如此,才显得他们可恶。为了一己之私,根本没实地勘察过就夸夸其谈,一会一个主意,最后乱成了一锅粥,到头来黄河别说治理好了,反而愈加泛滥。

为什么要争

干嘛不争治河有工钱数十上百万贯,随随便便贪一点都是以万贯来计算的,不贪白不贪

“不管做什么,走一步看两步是很重要的,甚至还要看三四五六七八步。古人云,盛极而衰,这是必然规律。不管做人也好,做生意也好,做官也罢,要思危、思退、思变。不给自己准备后路的,那都是愣头青。”

张正书按压住心中的愤慨,他实在不忍心想起靖康耻。那不仅仅是靖康耻,而且一战打掉了士大夫们的脊梁,打掉了华夏的精气神。从那以后,汉家不再有光环,不再对异族有碾压的优势,甚至处在劣势。这一切一切的根源,就在武力不及。

弱强食的丛林法则,落后就要挨打。可惜,汉人要用血的教训才能明白过来,只是为时已晚。那些士大夫,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哪怕是皇帝,也不思进取。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张正书不敢保证,他唯有准备一条后路,起码给华夏文明留个种子。

曾瑾菡听着有道理,也点了点头“那郎君准备的后路,在哪呢”

张正书笑道“初定在广南东路那边,靠海,有天然良港。当然,我不打算在陆上生产,而是要把产业搬到海岛上去。以海岛为跳板,我们去继续开拓南边的岛屿去”他垂涎东南亚好久了,那可是一个天然的宝库啊矿产丰富不说,种植农作物也能一年三熟。现在那地方,除了瘴气丛生以外,没啥缺点了。

当然,想要占领东南亚那几个大岛,还是为时尚早。最起码,张正书现在连一条船队都没,拿什么去占领

曾瑾菡被张正书的想法吓了一跳,她可没想到张正书的野心居然这么大

见曾瑾菡脸色煞白的样子,张正书以为自己吓到她了,连忙柔声说道“要办妥此事,没个十年功夫可不成。姝儿,你大可不必这样害怕的”

“不,郎君,我觉得很好玩啊,我早就想去看看各地风了”曾瑾菡因为兴奋而显得有点惨白的脸,血色几乎都集中在了她的小拳头上“郎君,你是不是要周游天下一定要带上我啊”

张正书连忙说道“此事不急不急”

开玩笑,海上风险莫测,要是没有万准备,张正书是打死都不会出海的。

什么是万准备呢在张正书看来,就是指南针、六分仪、适合远洋航行的坚固船队、训练有素的船员、完备的后勤体系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哪都疏忽不得。一个疏忽,说不定就要葬鱼腹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曾瑾菡狡黠地眨着眼睛说道“我不管,以后郎君去哪,都要带上我”

张正书笑着拉着她的柔荑,柔声说道“少了你,我岂不是很寂寞”

“哼”曾瑾菡轻哼了一声,意思是“算你识相”。一副小女人的姿态展露无疑,张正书却十分受用。这样的子,能长一点多好。都怪宋朝,自积贫积弱,让他劳心劳力,想过几天舒心的子都不成。“劳碌命啊”张正书虽然心中这么感慨,但内心深处却知道,这或许就是他的使命。既然有机会重来,那就不能让北宋的悲剧重演了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