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乾坤之行 > 第二十六章 :望气

第二十六章 :望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之前,他也从“孟夫子”那里看过一本叫《望气真解》的书籍,可是说老实话,如果没有这个“眼通”,那看了也是白看。

因为书只有下半部的运用方法,上半部的修炼方法不知是失传了还是别的原因,反正“孟夫子”也找不到。

有了这个“眼通”,柳义以前的很多疑问得到了明确地解释。

比如,由于家学的原因,柳义也了解了一些易经和医学阴阳方面的理论。

这些书就认为,万物都是有阴阳的,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的就是这些。

它们还认为人的身体也是分阴和阳两个部分,其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部分是阴。

还有一部分叫场能的围在人的身体外面,一般人是看不见的,是阳。

而阴和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

阴阳实为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其中一个不在了,另一个也会消失。

比如,一个茶杯是阳,还有一个平常人看不见的气息,如果把茶杯砸烂了,它外面的气息也就没有了;而如果一个人会法力,运用神通把它的气息搬走到另外一个地方,那么这个茶杯就会在那个地方莫名其妙地出现,这就是人们说的所谓仙家的“搬运术”。

再比如,一个人生病了,某个器官发炎或腐烂了,那么他外面气息也会由原来的纯白色变成灰色,如果一个郎中下药把他的器官治好了,那么此人身上那灰色的气息又会恢复为白色。

同理,一个人运用其它手段,从他身体周围看不见的气息着手,让他灰色的气息转为白色,那么,他的器官也会莫名地完好如初。

流传在大津国人中间的很多传统文化还有类似的说法和理论。

对于这些理论,以前柳义多年来也是将信将疑。

说不信吗,那可是流传下来几百万年的东西,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同时医学上也是根据这一套东西来指导,往往很有效果。

说相信吧,那里面有一些东西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使人总觉得不是那么踏实。

毕竟,人都是相信“眼见为实”的。

如今可好,自己终于能“眼见为实”了。

运用“眼通”,重新仔细地再观察这个世界,柳义还发现了很多很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风水这个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按《望气真解》上面的说法,也还真有这么回事。

其实所谓风水,从本质上说,还是气息和场能的问题。

像那个给他带来好运的纹道峰,他从很远的地方一眺望,就会发现那里的光很强,是七彩光柱,让人为之炫目。

还有那个堡主府,是黄光,一看,居然有四层之多,当时就想,赵堡主当前的官衔是正八品,应该只有两层,现在他这个堡主府的风水居然有四层光晕之多。

如此,是否预兆赵山河在朝阳堡的战役中立功,以后能进升两级,达到六品之贵?

由于南郡那边还没有消息下来,只能留待以后验证。

还有那胖子的家,虽然和其它朝阳堡里面的居民一样的表面,都是青砖碧瓦,但是也有两层黄色光晕,看来胖子要时来运转了。

平常人家的也有,但是层次不明显只是白色的光芒而已,可以说是层次上不去,只能是小康之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还说得过去,但出不了富贵之人。

而有些倒霉的,一瞧,灰黑灰黑的,一问,家里面准有人要出事或者是已经出事了。

还有让柳义觉得奇怪的是,一般的飞禽走兽身体上面的光很是稀少,就象是没有似的,但是金雕显然是一个例外,与它们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全身竟然向外面散发出道道金光,十分耀眼。

再比如说,关于人的运气方面到底是有没有,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这个问题按照《望气真解》上面的说法,其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气息以及场能的问题。

像赵山河和孟三立及胖子,仔细一瞅,两眉之间的印堂部位,黄光晕已准备凝聚成形,并且亮亮的,可能不久南郡就下来任命书了。

有一个受重伤的“乡兵”,柳义眯眼一打量,不妙!印堂黑漆漆的,正是《望气真解》中所说的大限将至的现象,看来郎中无论如何也是救不了了。

但是朝阳堡的那些郎中可不是柳义,还以为还有得救。

结果拼命地折腾了一天,也没有达到什么效果,此人果然只挨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早上日出以后就挂了。

当然,光晕只在活人身上有,死了的人身上就没有那个什么光晕了,就像凭空湮灭在天地之间一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还有性格方面的,《望气真解》也能推测一、二,主要是从眼睛上看出来的。

所谓:“一身精神,俱乎两目;两目之色,可辨邪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像两眼泛出红火红火的光色的,在性格上肯定是个急性子,黑大个以前就是。当然普通人在极为生气的时候也是要冒出这种光的;

有些绿的,不行,这个人有点邪恶,比较贪婪,最好不要和这种人交往,就象黄三霸和吴有德之类的。不过《望气真解》上也说,此类人十分狡猾,有一些隐藏得很好的,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

还有一个住在街头的中年人,整天穿着一身儒服,表面上的样子极为正气凛然,但是柳义见他的眼中泛出淡淡的桃花色,粉红粉红的,这认真一打听,乖乖,不得了,此公正是青楼和窑子里面的常客。

当然,开发了“眼通”,柳义不会无聊到整天去探索和发现人家的隐私。

也不会立志要做一个出名的算命先生或风水大师。

一来,运用“眼通”是要消耗神识的,看多了头会晕;

另一个方面,他也知道“察见渊鱼者不祥”和“神通不能乱用”的说法。

他只是一个以毕生精力一心追求武道为已任的人,其它的事情是不会有什么兴趣的。

“读书只为明理”,柳义的学问当然是不错。

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死读书或是贪恋功名之人,而是始终坚持把学问作为提高自身武道修为的一种工具,一种辅助,又或者说是一种指导,一种借鉴。

现在,既然在突破到第三层之后,在他的面前又打开了一扇更加神秘、更加精采的武学大门。

毋庸置疑,柳义如今放在心上的当然只有提高武学上的修为,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以及与这些密切关联的功法、丹药,还有“乾坤石”之类的“宝物”。

说起这些“宝物”,有一次,当他运用神识注入两眼,看向“冷月”和记载“冷月剑法”的小书上时,发现在它们的上面竟也泛着一层亮亮地光晕。

再看平常的物品,发现也有,但是光很淡很稀薄,几乎等于没有。

这个发现让他有了不断寻找类似这些“宝物”的欲望。

只是后来发现,找了几天,整个朝阳堡除了他身上这几件东西,就没有其它会发光的物品。

柳义还不死心,在前往飞龙山的这一路上,甚至在刚才休息的时候,东瞧瞧,西看看。

表面上是一脸平静,可他心里面可是十分侥幸地想在一些什么石头啊、药草啊,这些东西的身上能找到亮光的。

“我的要求并不多,就是这一路上能发现一二个就可以了,难道这个要求很过份吗?”

柳义一路上一边都是在呢喃着,一边还贼心不死地在寻找他心中的亮光。

但是现实可是残酷得很,这几天来,他至今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看来“宝物”也不是遍地都是,随随便便在大街上或路边就能捡到。自己在朝阳堡找到的这些东西,应该已经是凭着天大的运气,可不能再贪心了。

正愣着神,东想西想的时候,孟三立两手各自抓着一个有两尺高、大腿一般粗的大竹筒走到火堆旁边,在边缘一插,烧起了竹筒饭。

这也是大津国南方的猎人和采药人等等进山之时生火做饭的一种习惯。由于南方气候的原因,竹子比较多,山上较为潮湿的地方就能生长,可以说到处都是。

在山上想要烧饭时,可把大一些的竹子砍下,从竹筒里面把竹节戳空,只留下最下面的一节,在里面按比例地放上米和水,就可以放在火里面烧了。由于竹筒里面有水以及竹子刚被砍下,还比较生涩的原因,到最后,里面的饭烧熟了,竹筒也不会被烧焦的。

等到里面的饭烧熟了以后,就可以拿出来,用刀一剖开竹筒,成团成块的饭都粘在竹子上,就可以吃了。

这样的做饭方法,不但可以让进山的人免去背锅带碗的麻烦。

而且烧出来的竹筒饭里会自然地浸进了竹子特有的清香,别具一格,十分可口。

“刷!……”陡然间,竹筒里面的水还没有烧开,火堆上空猛地刮起一阵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