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7 今非昔比
在田川念一高中的时候一高中有个“四大金刚”的说法,“四大金刚”是指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四位老师,他们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江南大学和武汉大学。那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老师就是语文组的组长。这“四大金刚”都是在“*”的时候分到邑水工作的,都是在偏远农村做小学老师。“*”结束,他们陆续回到了县城,一高中成立,他们都进一高中做了老师,但在田川念高中那三年,这四位老师分别调出了,那位“清华”去了邑州师范学院做了大学教师,那位“南开”到教育局当了副局长,那位“江南”到了滨江日报当了报纸编辑,那位“武汉”去了邑州市委宣传部做了科长,总之,在“四大金刚”存在的时候,一高中就是邑水县的最高知识象征,学生们也都把“四大金刚”奉为神明,一高中成立以后,在省里拿了两次高考第一名,作为一个县级高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使邑水县一高中名声大振,但自从“四大金刚”调出以后,一高中的教学水平好象每况愈下了,在田川那届以后,一高中连续四年没人考上北大清华了。 高校长也是名牌大学毕业,是复旦大学大学的尖子生,但他不在四大金刚之列,因为在一高中成立的时候,他就做了校长,在*期间,邑水县唯一一个没有受冲击的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就是高校长,因为他不仅是名牌大学毕业,还是抗美援朝的功臣,他是抗美援朝回国以后考的大学,这个双重身份使他在*中免受冲击,一直在第一初中做校长,所以一高中一恢复他就做了一高中的校长,因为校长不拿课,所以学生对他的印象不深,也就没给他封号,也许是因为他做了校长,所以他没有调出,但教学上的事他直接过问的很少,一块铁打不了一车钉子,没有了了四大金刚,一高中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田川以为,一高中还是当年的一高中,虽然几个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调走了,但学校还是省里的重点校,还是县里的最高学府,教师还都是各个学科的权威,但听了孙主任一系列观点,他觉得一高中的形象在他的心里大打折扣了。 下班了,田川仍然是最后一个走出办公室,年轻人,应该早来晚走,从礼貌上说也应该叫老教师先走出办公室。大概章楚涵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是和田川一起走出办公室。 “你先走吧,我锁门。” 他对章楚涵说。 他的逻辑重音在前半句上,后半句只是一个托词,其实锁门用不了多长时间,不耽误他俩一起走路,但田川想,中午回家他俩是一起走的,因为都没有骑车,一起走是有情可原的,如果晚上他俩还是一起走就有点不太好看了,怎么刚来一天就好上了,形影不离了,这也未免太快了吧,况且自己还真没这个想法,所以不要给人造成错觉。 章楚涵好像理解了他的意思,自己先走了,但她走的不快,和后面的田川保持非常科学的距离,田川也没有尴尬之处,田川觉得章楚涵走路的速度掌握得很好,如果走得太快,好像太不在意后面的人了,最好不要超过前面的老教师,如果走得太慢,有等田川的嫌疑,所以她的速度掌握得很好。 人们都骑上自行车了,章楚涵和田川仍然是在老教师的后面,他俩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田川觉得这样很好,虽然他对章楚涵的印象不错,但毕竟男女有别,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上坡了,人们都得下车走,田川也下车走,凭他的体力他可以骑上去,但是太累,没必要,也显得他很彪。 他发现章楚涵在前面等他,就赶紧走了几步,不然就是没领人家的好意。 “男人也骑不动啊。” 章楚涵笑着说。 “是啊,坡太大。” “今天语文组真热闹。” 她的话好像没有说完。 “是很热闹,但多少有点闹听。” 他也有点弦外之音。 “怎么讲?” “我总觉得孙主任的观点有点不对劲。” “我觉得也不对劲,怎么讲读课文在考纲之内,阅读课文在考纲之外呢?” “连外语组的人都感觉不对劲了,可语文组的人却没人提出异议。” “我也觉得有点奇怪,怎么就没人提出异议呢?” “所以我说闹听,弄得我心里一点都不飒落。” “但你的表态很好,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等明天再说。” 章楚涵笑着说。 “我也只能这样说了,我也不能说孙主任不对啊。” “如果语文组是这种情况我看以后闹听的事还会有。” “我也有预感。” 他俩唠着,不由不觉就走到了坡顶,一点都没感觉累,她俩的注意力都在语文组的问题上了,所以没感觉累。 骑上车以后,他俩就不讲话了,因为骑车讲话很不方便,另外刚认识一天,老讲个没完,好像也不好。 晚上,田川来到了学校,他要给刘葳蕤写一封信,他和她说好的,等工作稳定下来,他会马上给她写信,但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因为他大面是当老师,老师有暑假,等开学了要有一个月的时间。刘葳蕤说那我先给你写吧,我不一定当老师,田川说思忖了一会,说,还是我给你写吧,你给我写,往哪寄啊,如果往一初中寄,可能就叫爸爸知道了自己的事情,他不想叫爸爸知道自己的事情,刘葳蕤说那好吧,我等着你的来信。 这一个月来,他经常在心里默诵一段古文,尤其是在陪伴妈妈感到寂寞的时候,他就会用这段古文来回味他和刘葳蕤的甜蜜感情,回味他和她相亲相爱的日子。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有一室,为吾与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