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乡风淳朴暖心头
高考结束后紧接而来的就是填报志愿,这与日后是有很大差别的,由于分数还没出来的缘故,官方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录取分数线,以供学生参考,只是大多不太靠谱。 一些估分正好处在这一分数线上下的学生,很容易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当然,拥有绝对分数优势的学生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第二天一早,遍地狼藉的校园里似乎又恢复了活力,透过空气能听见各个班级里传来的议论声,老师和学生们齐聚一堂,进行着填报志愿前的最后一项工作——估分。 在各科老师的协助下,同学们拿着笔纸埋头计算,李亚东也是一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估出自己的分数——575分。 这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因为高考理科总分是690分,也就是说他只丢了115分,这其中生物严重拖了后腿,不然应该能突破600大关。 如果参照官方给出的重点线标准,再加上他家三代贫下中农的优秀政审资质,那么整个中国大概没有他不能进的大学。 “你确定?” 李亚东的班主任是一个模样黑瘦的中年人,由于皮肤干瘪的缘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得多,私底下同学们都亲昵的称呼他为“老王”。此时老王手里拿着一张纸,那是李亚东的估分表,表情显得很古怪。 作为班主任他对班上的每一名学生自然很了解,在他看来李亚东同学的模拟考水平摆在那里,预考也是踩着火线侥幸过关,这次高考十有八九凶多吉少,咋就莫名其妙的整出了一个575分? 逗他玩呢? “确定。”李亚东淡定的回了一句,腹诽着老王同志也太瞧不起人了,自己好歹也是个重生人士,考了两次才这点分数,他都感觉惭愧。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全国高考理科状元就是他们省的,分数好像是630多,简直非人类。 听到这样的回答,老王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太多变化,指着估分表上的一栏很认真的说道:“亚东同学,你要知道今年的数学难度可是历届之最,你这个103分有把握吗?” “应该有吧。” “应该?”老王同志差点没被气哭,紧接着苦口婆心的教导起来,言语中的意思大概就是估分如何如何重要,一定要实事求是,谨慎对待,这关乎到你的未来云云。 李亚东虚心受教,频频点头,然后在老王同志转过身去关注其他同学的时候,抓起桌上的志愿表,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北大”,第二志愿栏里填上“清华”,第三志愿栏里填上“中科大”…… 三驾马车就此凑齐,谁还不是一个傲娇的人了? 至于专业方向他倒是好好的想了想,这年头有句话叫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有不少学生受科普读物中那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影响,迷恋上了生物。 记忆中日后中国中流砥柱式的人物,几乎九成九都出身于这四个专业。当然,在李亚东看来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并非所选择的专业,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成功的因素。 不过就李亚东而言,他对这四个专业是一点想法都没有的,他觉得自己的性子大概不太适合待在实验室里。于是又参考了一下班上其他同学的意见,不出所料的是,学霸式的人物大多豪气冲天,硬怼数理化,而对于自身潜力缺乏信心的那种,则更倾向于师范类专业。 他思来想去,最终将方向确定在经济类专业。 倒不是突然生出了振兴社会主义经济的远大抱负,也没有许下撬开资本主义市场大门的宏伟愿景,只是他觉得人贵有自知之明,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洞悉了一点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因此这样的选择似乎很对口的样子。 “王老师,我的志愿填好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家里人等得急。”李亚东将志愿表递给老王后,也不等他说话,火速逃离现场。 “诶,亚东同学……” 老王阻挡未果,苦笑着摊开手里的志愿表,然后眼珠子越瞪越大,如同活见了鬼一样,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这……这小子莫不是疯了?” 这年头经受不住高考巨大压力而疯掉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他们这所六七线小县城里的破败高中,什么时候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是自家的武大都没出一个呀,这不是疯了又是什么? 一脸担忧的老王杵在教室门口好半晌没能回过神儿来,而被他认定已经疯掉的李亚东同学,此时成功在校门口与等候多时的张春喜汇合。 他是不请自来的,关心李亚东的成绩是一方面,也想趁机蹬着二八大杠来县里浪一波。 “咋样,估分有多少?” 俩人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没敢在县里骑车搭人,边走边聊,准备过了几条主干道再说。 “500多吧。” “500?”张春喜脚下一顿,第一反应不是替他高兴,而是哭丧着脸道:“今年的高考这么容易?” “想什么呢。”李亚东白眼一翻,果然之前对他又是鼓励又是加油的某些人,其实并不看好他,“题目很难的,只是我运气比较好,有几道大题复习的时候刚好碰到过。” “哦。”得知是这样一个情况后,张春喜才慢慢平复心情,否则他真有种跑去省里找预考试卷命题组的人拼命的想法。 “啧啧,都破5字头,那岂不是过了重点线,铁板钉钉的大学生了?” “应该吧。”李亚东回答的模棱两可,主要他不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不然这会儿肯定还在教室里待着,跟老王同志论道三百回合呢。 “哈哈……不错,你小子以后算是飞黄腾达了!”张春喜两眼放着光,直勾勾的盯着李亚东,如同看到了历史书上写的还未发迹时的韩大将军一样。 “来来,小李子,咱俩亲近亲近……” 这家伙一边奸笑着,一边还抛着媚眼,把李亚东恶心得够呛,直接一脚踹了过去,“滚蛋!” “不对啊,你小子考上了大学,怎么一点都不兴奋的?”张春喜努了努嘴,显得很无趣。 其实他也就随口一说,不过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亚东却是微微一怔。 是啊,他怎么搞得有点荣辱不惊呢? 这可不是好事,十九岁的少年哪能是这种心态?看来以后还得多加注意了。有些秘密他是准备烂在肚子里的,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打算告诉,而他又不是一个喜欢撒谎的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无法察觉。 俩人顶着炎炎烈日回到村里的时候,老远的就看到村口的老槐树下黑压压的一片,估计得闲的都来了,从地上一溜的小板凳和搪瓷缸子上不难看出,显然大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回了,回了!” 也不知道谁吼了一嗓子,然后大家的目光瞬间向村口汇聚,老李家的三个人反应无疑最大,已经紧张到站了起来。胡秀英和李冬梅娘俩,四只手抓在一起还在抖,李亚军要更沉得住气一些,只是静静地盯着那个越来越近的人影。 “小东,考得咋样了?” “是啊小东,考了多少分?” “估计能上大学不?” “……” 李亚东刚从自行车后座跳下来,面对乡亲们七嘴八舌的问话,一时间不知道该回答哪一个,也被这记忆犹新的场面弄得思绪混乱,当年那一声声叹息仿佛至今仍在脑海中回荡,他清晰的记得那天之后他足有半个月没有踏出家门。 “我说各位爷爷奶奶大爷大婶哥哥嫂嫂弟弟妹妹们,你们就放一百个心吧,妥妥的一个大学名额到手了!”好在这时,张春喜一脸得意的出来救了场,就跟他自己考上大学了一样。 “真的假的?” “大田叔,看你这话问的,我春喜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一下子把全村人都给得罪了呀!” “哈哈……说的在理,你小子确实没那胆!” 得到张春喜如此肯定的答复,现场凝重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不管男女老少全都眉开眼笑起来,有几个光着屁股蛋的小不点看到大家都在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一个劲儿的傻乐呵。 “小东,真……真考上了?”胡秀英整个人已经激动得颤抖起来,跑过来抓住他的手,小心翼翼的再次确认道。 没听见儿子说话,她还是不太放心。 “娘,刚刚估完分,应该是考上了,不过最终的结果肯定要等月底学校通知。” “太好了!” 自家的崽儿自己清楚,没教过他撒谎的毛病,听他这么一说后,胡秀英眼窝里本就在打转儿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娘,我就说了嘛,小东肯定能考上的!”一旁的李冬梅同样洒了猫尿,这对她来说算不得多费力的事情。 “好样的!”李亚军重重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刘金菊站在旁边同样一个劲儿的夸小叔子好,绝口不提那只她已经念叨了三天的老母鸡。 “好啊!一件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啊,咱们村儿终于出了个大学生!中午得喝一盅,不,两盅!” 年过八旬的老太公依靠在老槐树粗壮的树干上,手里轻摇着用芭蕉叶子做成的蒲扇,黝黑老脸上的沟壑似乎都平坦了许多。 他的话引起了男人们的附和,纷纷表示中午得庆祝一下,催促自家婆娘回去置办两个下酒菜,女人们也是真高兴,再加上是老太公起的头,也就不与他们计较了。 李亚东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感慨这年头乡风之淳朴,只要是一个村子里的喜事,即便不是自己家的都感觉与有荣焉。哪像日后邻里之间看似和睦,实则充满了勾心斗角,根本见不得别人好。 万幸的是,这次他总算没有令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