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三个劲爆大事
米田是被自己的媳妇硬逼着跟着十一个巡视员兄弟一起离开长安城的,当初,加上米田自己的话,巡视员总共也就有十三人,这次,只有一个兄弟身染重病,没能跟着一起来。
毕竟,这些身患残疾的老兵,当初被截肢的时候,就注定他们一身或多或少都会小毛病不断,在没有遇到金知蝉之前,他们生病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
“宁管家,……,二小姐就是这么说的,你未来一年要先到太原府任职,争取将那里的地主全部驱赶走,而后,就得到定襄郡去收拾烂摊子了。不过,二小姐有一点特别嘱咐你,定襄郡的互市一定不能停,哪怕就是军臣单于带兵打过来,他走后,互市还得照开不误。这么安排,陛下当时也答应了。”米田简略地将金知蝉交代的话,向宁成复述了一遍。
这个时候,金知蝉造纸工程还在进行中,这可是从零开始的一向试验,她从来没有造纸的经验,只能不断摸索,不断赶紧,要制作出一款适合笔墨书写的纸,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嗯!我知道了,对了,你们这次来却又是为了什么呢?”宁成听完,心中仔细思量着金知蝉这些话中的信息,分析着对自己的得与失。
米田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说道:“陛下给我们兄弟加封了新的官职,好帮助你这个新任的郡守完成好屯田和修筑驰道这两件非常重要的工程。我现在已经是农都尉啦,而其他兄弟都是农司马,直管屯田的士兵,并且要向你这个郡守还有大司农直接报告屯田的情况。”
农都尉,就是汉武帝刘彻首开先河,设立的专门用来监管屯田事宜的官员。此官职与郡都尉同等俸禄,却并不监管都试,只监管一郡的屯田事。而屯司马是农都尉的属官,相当于县尉一级的官职,也只监管各县的屯田事。
看来陛下这次的决心很大啊,宁成心里暗自揣测道,既然如此,他再在太原郡施行在雁门郡时相同的手段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人说三道四的了。
对于消灭地主政策最积极的就是汲黯,现如今不得不灰溜溜地到上郡去上任了。
现如今,定襄郡残存的百姓,不但恨极了匈奴人,也非常讨厌汲黯,认为他就是个扫把星,刚要当上定襄郡的郡守,结果,整个定襄郡就几乎被匈奴人全部摧毁。
说起来,汲黯这也是受了无妄之灾啦!
韩安国不得不临危受命,承担起重建定襄郡的事宜,可重建工作谈何容易啊!
朝廷及时拨付了救灾的钱粮,可是,没人、没牲口,这些东西都得韩安国这个代郡守自己去解决。
相比之下,东方朔、童忠的工作就要简单了许多。
程不识与东方朔只合作了三年,便升任为代郡郡守,这个官职当然比不得其在长安时的待遇,可代郡那可是汉文帝的旧封地,意义非同一般。这也就难怪金知蝉刚一提起让程不识担任代郡郡守,刘彻就马上同意,并下旨让他立即赴任。
刘彻也担心军臣单于真得把矛头指向了代郡,这里可是出不得半点差池啊!
在宁成整顿太原郡的这一年当中,东方朔还得继续呆在云中郡郡守的位置上。
唯一让东方朔有些不放心的是,好搭档程不识将军急匆匆地离开了。接任的是铁平,两人更是老相识,刚刚那场大战中,总体而言,他的表现并不逊于程不识。
不过,东方朔非常清楚,铁平如今带兵的水平与程不识相比,还是相去甚远。
而让宁成最为郁闷的是,代替他担任郡守的童忠也倒罢了,可是,接替铁平担任雁门郡都尉一职的,却是一个年纪还不到十八岁的毛头小子,名叫路博德,上郡平州人。这么一位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家伙,刘彻就敢让他担当这么重要的滋味,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这小伙子一上任,整个雁门郡就变得人心惶惶起来。
本来,最有希望接铁平班的正是在雁门山一役中立下战功的宾亭长。
路博德刚一上任,宾亭长就来找他的麻烦,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子年纪小,手上的功夫却不低,和宾亭长一交手,三五下就把他打趴下了。
虽然,宾亭长输了之后,一直嚷嚷着自己手臂受了伤才会输的,可自从这次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敢去找路博德的麻烦。
刘彻又不傻,金知蝉举荐的人,若不是向童忠和米田这样知根知底的,一旦被他找到之后,肯定会考核一番。
结果,真得让刘彻感到非常满意,倪宽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从下家里困难,干了不少低下的活,可也向许多大儒学了很多的知识。比如大儒欧阳生,申陪公的弟子,孔子后裔孔安国都亲自传授过他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刘彻发现了倪宽身上有一种其他儒生所不具备的特质,此人话不多,却具备实干能力,不管交给他多么小的任务,他都会兢兢业业地将之完成。
从倪宽的身上,刘彻也认可了金知蝉之前的一种说法,绝大多数儒生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啦!做了侍中,给事中,谏议大夫,议郎之类参赞官还行,若是做起具体实务来,就要比法家、甚至是道家都要差很多。
就连表现不错的东方朔也同样如此,他身旁若是没有宁成对比的话,认真的说,他在云中郡干得还不错,可是,和宁成在雁门郡的政绩一比较的话,东方朔干得真不行。起码,在政务方面,东方朔与宁成的差距就非常大。
因此,在考察了倪宽一个月之后,刘彻就忍痛将其派往了太原郡,在宁成身边担任太原郡郡丞,辅助宁成的工作。
而路博德带兵的本事看不出来,可这孩子手底下是有真功夫的,这一点,就连与其相处了一段时间的卫青和公孙敖也对他赞不绝口。
就在田玢死了还没有一个月,长安城中又发生了一整个朝野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