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活下来的减宣
三木之下,无求不得!
李广利本人就算是再如何硬气,可他手下却有很多软骨头,没办法,像李广利这种没什么本事的人,根本就得不到那些真正有本事之人的效忠,故此,他的身边多是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软骨头。
很快,减宣就从李广利的部属口中得到了其所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甚至远超他和金知蝉的估计。
说起来,减宣能够活到今天,还真多亏了金知蝉。
在历史上,汉武帝手下十大酷吏中,真正能够得到善终的人,只有赵禹、杜周和尹齐三人而已,其余七人,包括极得汉武帝信任的张汤全都是被这位皇帝所杀。
而因为金知蝉的影响,宁成这个承上启下,历经两位皇帝的酷吏,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虽然他没有再被汉武帝当成一把刀来用,可是,他也因此在定襄郡的任上呆了二十余年,这老家伙从金知蝉那里学来了养生之法,到现在八十多岁了,其精神还非常矍铄。
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屡次想找他会长安。
可是,每一次,宁成都是用装病躲了过去,事实上,他的精神尚好,却经常生病,一个月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家里养病。故此,宁成给人的印象就是年老体弱多病,汉武帝派去的御医向皇帝回复的时候,也实话实说,若是皇帝陛下强征宁成回长安的话,十有九八,他会因此而死在路上。
没奈何,汉武帝也只好就此作罢。他自己年老之后,也同样是体弱多病,即便宁成真得能够活着回到长安城,总不能让他拖着病体来见自己吧!
至于剩下那些被汉武帝所抛弃的酷吏,金知蝉没有多管,这些人活着的时候,利用汉武帝对他们的宠信,以枉法杀人为能事,他不知道自己得罪过多少人,手下又有多少冤魂,可谓是死得其所。
而减宣则因为金知蝉的帮助,躲过了他那个生命中的生死大劫。
有一次,减宣因为与他的属官成信相互结怨。成信害怕被杀,于是,他就逃走,藏到了上林苑中。因此,减宣派郿县县令杀死了成信。
只不过,在官吏和士卒射杀成信的时候,有人不小心用弓箭射中了上林苑的大门。把手上林苑的禁军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廷尉,当时的廷尉是另外一个酷吏王温舒。
减宣被交付廷尉府判罪,王温舒认为减宣这么做,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减宣被逼无奈之下,他认为自己只能自杀谢罪,以保全他的家人。
这个时候,金知蝉出手了,她派一个担任御史的金系官员,在朝堂上例数了王温舒过往,在广平都尉和河内太守任上,因为无故杀戮百姓,而逼得他治理下的郡县全都是盗贼成群,以及王温舒自从担任中尉之后,他自己极其手下的爪牙一个个全都因为收受贿赂,一夜暴富。
盗贼的问题,除了王温舒担任上朝官以后,只要是他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这种情况从未有过任何的例外。
而他担任上朝官后,依然不改其个性,依然是大杀特杀,造成了许多冤案。不过,因为关中地区毕竟是精兵云集之地,根本就没有盗贼生存的空间。故此,在他担任中尉或者廷尉的期间,关中居然因此有很多百姓逃离了家园,纷纷逃到了金系官员的治下。
也正因为有了金知蝉和金系官员治理地方,这才使得汉武帝执政后期,并没有出现像原本历史上那样,整个关东地区,因为地方官员都学着王温舒的样子,在任上大杀特杀,想要以杀止盗,造成的结果是,官逼民反,盗贼是越剿越多,甚至导致不少郡县城池被盗贼攻破,更是造成了汉武帝末期盗贼成群的局面。
有了金知蝉和金系官员,各地的百姓们就多了一种选择,在那些地方过不下去了,他们完全可以举家迁居到金系官员担任郡守的地方讨生活。
金知蝉给金系官员们也暗中下达了指示,一旦其手下各县中出现了王温舒似得的人物,一律杀无赦。若是皇帝陛下或者王温舒敢找他们麻烦的话,长安城中卜式、张挚和冯遂会出手帮忙的。
这也就导致金系官员和王温舒一系关系不睦,可王温舒再如何狂妄,他也不敢随便撸金知蝉的虎须髯。原因也很简单直白,金系官员治理的郡县,其上交到朝廷的赋税总是冠绝天下,名列前茅,对待这样的地方官,汉武帝也不会轻易将其诛杀的。
说到底,还是利益为先。若是没有能够看到的足够的利益,汉武帝也就不会如此纵容和袒护金知蝉和金系官员们了。
不过,即便如此,在王温舒爪牙担任地方官的郡县中,就曾出现过,因为他们在地方上无端造成很多杀戮,使得官逼民反,那些盗贼攻破城池之后,居然有人曾经焚毁了皇祠。这些事暂时都被王温舒的手下隐盖了起来。
那一次,金知蝉出手可谓直指敌人的要害,王温舒对此是辨无可辩。
同时,王温舒此人与张汤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张汤虽然也杀人,但是,其为人为官都极为清廉自守,就连张汤信最为信重的一个手下尹齐也是如此,他们两人死后,家中除了汉武帝赏赐的钱财之外,可谓是家无余资。
相反,王温舒极其爪牙却是借助杀人的由头,大肆收受贿赂,成了巨贪。
由此,汉武帝终于感悟,他下旨不但免除了减宣之罪,居然就派减宣严查王温舒之罪。
结果自然是一查一个准,金知蝉暗中指派在大殿上告发王温舒的那个御史,他在超会上所告发关于王温舒的罪证,一一相继都被证实了。
在汉代,最重的刑罚也不过是诛三族,而王温舒当官的时候,与其有关的家属纷纷加入到贪污枉法的行列,故此,在宣判的时候,王温舒事实上一下子被灭了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