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真路传奇 > 第五十二章 奔赴沙场

第五十二章 奔赴沙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关胜带领的这队军马,打头的队旗上醒目的绣着“大马川府”四个字,远远一看就知道是哪里来的军队。 军马越往南行,渐渐越来越频繁的见到蛮人。这些蛮人,现在已属大虞国子民,他们显然接受着封国教化,不再以树叶兽皮蔽体,而是穿着与内陆平民一样的布衣,也使用内陆的各种工具。只是,他们都有着一种特别的粗野气质,头发也不如内陆平民梳理得顺当,仍能一眼就看出他们曾是蛮人。 越往南,蛮人越来越多,但更多的还是大虞内陆顺民。这些内陆顺民都是迁徙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教化蛮人。封国的和王,不会一味的用兵扩土。尽管这样,新征服的疆域内,蛮人叛乱仍然频发,朝庭在这些新域内实行军队管治。 据关胜介绍,前方疆场上的将士,并非一直戍守在一线,每经历过几场战事,便会有一定数量的前线将士,被轮换到后方,管治新征服的蛮人。而到了服役年限的官差,极大多数都会及时被送回原籍,由原籍所在地方府衙,统一安排退役事宜。死亡兵士资料也会及时送回后方,由原籍府衙统一作善后抚恤。 接近赤岭校场,偶尔能看到低空中飞着一种黑色巨鸟,鸟背上可见或有一人、或两三人乘骑。这让来自大马川府的军队官兵们,大为好奇。 据关胜刀统介绍,这种黑色巨鸟称作驮鹫。成年雄性驮鹫是黑色的,雌性驮鹫是红色的。初生驮鹫,羽毛颜色很浅,呈淡白色,不容易分辨雌雄。在成长过程中,小驮鹫羽毛颜色逐渐加深,一年后就能分辨雌雄。雄性小驮鹫呈浅灰色,随着成长,羽毛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就成了黑色,而雌性小驮鹫呈淡红色,较为好看,颜色也随着成长而加深。 驮鹫寿命普遍在六十到七十年之间,从出生开始,二十岁就成年了。只是,驮鹫繁殖较少,一只雌驮鹫一辈子产下的蛋最多不过五枚,孵出的小驮鹫雄性偏多。雄驮鹫成年后身体还会慢慢增长,雌驮鹫成年后身体增长相对太慢,往往雄驮鹫体型,比雌驮鹫大得太多。最大的成年雄驮鹫能一次背负十余人飞行。 驮鹫是肉食的,而且食量很大,豢养驮鹫的成本,一般人承担不起。这也是大虞国境内,驮鹫绝大多数为朝庭所用的原因,寻常之人豢养驮鹫极少。 这种驮鹫是沼岭州南方蛮人最先训服的。六王子慕容昭和在沼岭州用兵之前,大虞国境内根本没有驮鹫。大虞国境内最初的驮鹫,就是和王大军从蛮人那里掠夺来的。和王将掠来的驮鹫进献上国皇城,大大增强上国皇城对境内各地情势的了解与掌控,虞皇因此十分高兴,对和王大加封赏。 赤岭是数十个低矮荒山连成一片的地方,方圆有数十里。这里荒山山势平缓,视野开阔,荒山上寸草不生,土石赤红,得名赤岭。赤岭校场就设在这些荒山之上,规模自不是府卫军校场可以比拟的。 赤岭校场外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山石磊成的阔墙,阔墙上建有高耸栅栏。校场之内,各荒山之间都修有许多通达宽道,兵马在校场内操练,不会受到山势阻碍。 赤岭校场内驻有来自封国各地的军队,官兵人数多达七十余万。校场围墙上开有数十个辕门,供军马出入。 越接近赤岭校场,道路越来越宽阔、平整。据说,校场内的官兵平时操练之余,还挖掘这里赤红山石,将之运进校场内的一些兵器工坊。因这种山石经炭火煅烧,可以炼出用于铸造精良兵器的黑铁。 来自封国各地的新军,陆续进驻赤岭校场,每支兵马到达后照例修整五天。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专人对新军宣讲前方战场情势,介绍蛮兵作战方式及其弱点等。五天后,新军被编进作战序列,奔赴五百多里之外的黑狼山大营,参加一线作战。 大马川府的军队进驻赤岭校场,歇马五天,之后被编入第十一路军,主帅是一位叫卫平的副都统。原大马川府军队的旗帜,统统换成十一路军军旗,主旗上绣着“和王威武”,副旗上是主帅姓氏,绣着一个“卫”字。 原大马川府的官兵被编进十一路军后,每个人都领到了标识个人身份的铜牌,建制没有改变,关胜刀统仍率领原班人马。百里轩的身份牌上刻着“姓名:百里轩;职位:营尉;籍考:川州大马川府通川镇人氏”。 各路大军从赤岭开拔,一路急行,第三天就到达黑狼山大营。据说黑狼山大营内,有封国的和王亲自坐镇,这一批新来的各路官兵们听了,无不深受鼓舞,激情高涨。 黑狼山是一处自西向东连绵数千里的山脉,山势多险峻,阻断南北通行。山脉上有一段距离,山势稍显平缓,蛮人多半从这里翻越黑狼山,穿行于大山南北。黑狼山大营就扎在山势相对平缓的黑狼山上,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营寨,一字排开,扼守山上通行要道,并且易守难攻。远远看去,黑狼山上营寨连绵起伏,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山岭之上。 如今的前线,主要以营尉编制的兵力为作战单元,进驻黑狼山大营的各路大军,所有营尉以上武官,统统再次参加专门培训,百里轩自然不例外。也是到了这里,他才对这前方战事,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和王治军赏罚分明,军中有完善的赏功罚过机制,从事赏罚工作的官兵人数也很庞大。不听调度、畏敌不前、蛊惑军心等违犯军法者,统统处死;从战场上回来的官兵,不用怕被别人抢功,军中记功奖励做得仔细,记功主要看个人的杀敌人数。杀一个普通蛮兵,只需割下蛮兵两只耳朵带回来报功,杀死蛮巫或黑巫,则要带回人头报功。因此,军功袋是每个走上战场的官兵必备之物,用来存放敌人的耳朵和头颅。虽然功赏项目有好多种,但杀敌建功是最主要的一项。 建立黑狼山大营以来十多年,和王大军与蛮兵的战事,就呈现胶着状态,相互僵持不下。和王大军也曾几次突进黑狼山以南二百余里,但都被大量蛮人军队疯狂反扑,渐渐又退了回来,只是在几十里外建了百十个险要据点。只要走下黑狼山南坡,就算进入了战场,随时都可能遭遇上蛮兵队伍。 每次内地新兵到达黑狼山大营,就是和王大军急将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因为新兵无论士气、勇气,比老兵都要高得多。活着的老兵,都见识过蛮兵强悍和杀场上的凶残,而新兵没有,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这样用兵,往往也能收到奇效,但死伤也较严重。 黑狼山大营与前方据点之间的联系,多是靠驮鹫。驮鹫运人,也运粮草和消耗的兵器。每次动用驮鹫,地面上还得有队伍接应。因为驮鹫在空中也可能遇到蛮人驮鹫群,相互之间攻击靠箭矢。和王这一方驮鹫队伍,多数不敌蛮人驮鹫攻击,只能靠地面接应。 现在战场情势,与当年于峥队尉所说的大不相同,打战时骑兵战马几乎派不上用场。百里轩所领的这支队伍,统统改为游击兵种。他们出发时,每人都带着弓箭、战刀、盾牌和干粮,饮水不用自备,山岭之间随处可见清爽的山泉。 话说这天,百里轩接到任务,要与另外三名营尉一起,各自带着部下,策应两只驮鹫前往一个叫岔崮岭的据点。岔崮岭距黑狼山约七十余里,之间隔着两道山梁和一处浅沼泽。同一时间内,将要从黑狼山出发的驮鹫有几百只,相应接应的队伍也不少,一般都是策应的队伍先行,保证途中安全后,驮鹫才会出发。 临行之前,百里轩与另外三名营尉、两名驾驭驮鹫的刀统商量过。商量结果,百里轩这一组队伍,要去接应的地点最远。接应之地就在那处浅沼泽,最接近岔崮岭的地方。他们相约,五天后驮鹫出发。 同一时间,从黑狼山出发的队伍有数百支。战线太长,范围太大,又是在群山之间行走,百里轩领着这群部下,才走下黑狼山没多久,便不见了其他队伍。各支队伍都在山间寻路,朝各自预定的地点进发,沿途时刻准备着与蛮兵队伍遭遇、激战。 除了万君回外,百里轩对手下其他队尉的身手都比较放心。尤其有三名队尉,颇得百里轩赞赏。这三名出色队尉,与百里轩年龄相近,个个桩功扎实,击技非凡,而且,这三人比较活跃、机灵。其中一人叫牛矬,一人叫白坤,另一人叫李翰墨。牛矬身材较矮,白坤身高马大,二人都是标准武者形象,身体异常壮实;李翰墨身材瘦削,面色白皙,显得很是斯文,读过不少圣贤文章,虽然他武功很好,但其形象与一般的武者出入较大。 军中崇尚实力,百里轩高超武技,已然奠定他在这些部下心目中崇高地位。从大马川府一路行来,百里轩与这群手下朝夕相处,所表现出的谦逊、亲和,丝毫没有上峰官员的架子、排场,更是为手下官兵们所敬重、拥戴。他在部下们心目中威望之高,远非靠森严的等级制度所形成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