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三十七章
冬去春来,转瞬又是一年过去,韩晓熙在转年一开学便已经成功申请至高二读书,让一众班级同学瞠目结舌。
三月十六日是她的生日,这年头其实也没有什么过不过生日之说,就连王桂兰也只是给她做了一碗卧蛋的长寿面,反而是徐亦凡从京城寄回来一只江诗丹顿的女式手表。韩晓熙收到手表后吓了一跳,这可是进口货,购买需要大量的工业券不说,还要搭上大几百块钱。徐亦凡还只不过是个少年,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票?她在惊讶于手表的价值之外,也对徐家的背景产生了怀疑。普通的人家没有人会这么纵容一个孩子,要知道几百块钱可能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辈子的积蓄。
徐亦凡从来没有跟她提起过自己的家世,不过在她以为,中国人结亲都讲究个门当户对。照胡局长的级别,说是有胡明澜公公这样的亲家她觉得还算是勉强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再高的身份,那恐怕就是有些差距悬殊,这亲家结的并非那么容易。
而在这同时,她也不断地告诫自己,该要远远地避开徐亦凡。齐大非偶,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缔结婚姻,对交朋友也同样适合。
想通了这一关节,韩晓熙抽空又把手表寄还了回去,随着包裹还附上了一封感谢信,大致意思就是心意收到了,礼物太贵重,无功不受禄,等等。
徐亦凡收到包裹的时候,马恩华坐在一边幸灾乐祸,:“我说是让你不要寄吧?你非要寄。寄了之后无非只有两个结果,第一,她收下手表,代表她是一个爱慕虚荣不知轻重的女孩,这种女孩子沾上了就很难甩下来,结交不得。第二,她把手表回寄回来,你面子扫地不说,还很有可能把人家吓到,把你拒之门外。”
徐亦凡表现的很淡定,凉凉地瞅了他一眼:“你能,你什么都懂,那你怎么还被宋思纯追得连家都不敢回?有本事这个暑假别去你小姨家逃难。”
马恩华脸上的笑憋了回去,狠狠捅了徐亦凡一把,“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难兄难弟,谁也别嫌弃谁,行了吧?”
尽管如此,徐亦凡还是被这件事情弄得几天都没睡好觉,第三天,他人又精神了,忙活了足足三四天,又给韩晓熙寄过去一叠厚厚的信封。
里面装的都是全国各所医学院校的详细简介和科目介绍,随之还附送上他的建议,认为她也可以考虑一下其他院校,并非军医大学才是最好的选择。信上的主要内容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军事化的管理对女孩子来说是不轻的负担,尤其是还要军训,每天也需要出操等等,没有强大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
其二,军校实行优胜略汰制,军训不及格会被要求退学,到时候如果要读普通大学,还需要再进行一次高考。即便是入学也需要跟学校签订协议,毕业后要应征入伍,期间学科不及格也会被退学,云云。
其三,他重点介绍了几所重点医学院,尤其是京城协和医院。认为其教学方针严谨,又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医学院校,而且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等等。
虽然徐亦凡的推荐并不适合韩晓熙,但不得不承认,他这份工作做的还是很足的。每一所学校的报名章程和往年录取分数也都做了统计。
韩晓熙看过信之后,就将他推荐的几所学校简介束之高阁,反而拿起了几所军医大学的报名章程仔细阅读了起来。从志愿体检,到高考,到提前批次的报名,徐亦凡都给写出了详细的步骤,包括体检项目也略有涉及。
这让韩晓熙感动的同时又觉得有所愧疚,想要回报点儿什么,可觉得牵扯越多,反而是对双方的不负责任。后来干脆以备考为名,连每周一次的信件都取消掉了。
这回的徐亦凡脸上再也没有了淡定从容的表情,反而有些焦虑。马恩华拍了拍他的肩膀,略有感慨地道:“阿凡,我觉得咱们现在年纪都太小了,不适合这么早谈及感情。在没有强大实力作为后盾,没有足够话语权的时候,你跟她牵扯越多,对她来说就可能越有负担,也越有可能会伤害到她。其实我对宋思纯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情,只不过我们两家立场不同,勉强在一起的话,不仅可能会损害到两家的利益,而且还会因此消磨掉我们两个人的感情。你和小姑娘的感情虽然说没有那么复杂,但你想想伯母,想想你家和她家的差距,这不是一句‘我喜欢’就能够抹灭的事实。”
徐亦凡诧异地看向马恩华,他一直以为自己的这个兄弟活得没心没肺,却没想到其实这才是个真正难得的心思灵透的人。
很多事情其实他并不是想不到,看不懂,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是希望等到自己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再做计较。可是有一种难以言明的紧迫感催促着他,他总感觉如果自己现在不主动,没有行动的话,那将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阿华,谢谢你!不过我知道分寸的,你不用太担心我。”徐亦凡难得感性地对马恩华说道。
“哈哈!谢啥,兄弟嘛!要不这周末你请我全聚德吃一顿儿?反正这手表退回去,你手头又能宽裕不少。”
别人不知道,作为好兄弟的他可是看在眼里,为了攒钱买这块手表,徐亦凡过年的时候都没怎么在家里呆过,和几个院儿里的哥们儿一起捣腾些灰色收入,不知道私下里担了多少的风险。都说他们这些大院儿子弟来钱快,可是如果想要不搭人情地办好事儿,可得废不少脑子。没见一个年节下来,这小子脸颊都凹陷下去不少。
其实,马恩华这也只是以自己的智商来臆测徐亦凡的,如果让徐亦凡知道他这么误解自己,恐怕会心里暗笑“傻瓜”。
要说徐亦凡办事儿的准则其实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不仅事情要办好,好处要拿到手,还得让对方欠着人情。不然以他的智商,想搞点儿外快,又不出动静儿那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不过,他可不会让人知道这些,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吃亏最多的那一个。
抛去徐亦凡的事情不提,时间越临近高考,家里的人就越紧张。尤其是韩晓北,表现得比他自己高考时还要提心吊胆。就他自己的说法是,韩晓熙这回要是考好了,那可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这个哥哥没有做到领头作用,希望妹妹能帮他实现读大学的愿望。
被他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动着,韩大山夫妇对她高考的事情也表现出相当的重视。王桂兰就不用说了,每天给韩晓熙做一个鸡蛋,供销社买不到就托人到乡下去收。餐桌上大家吃的都是玉米饼子地瓜干,唯独韩晓熙一天三顿的白米饭,白面换着花样来。就韩晓熙看来,家里所有的细粮比都被她一个人吃光了都不一定够。
对此,她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情绪,具体表现就是不肯吃饭。没有道理家里人都吃粗粮,就给她一个人单独开小灶,而且她只是考个试而已,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比她更需要这些补养身体。
韩大山夫妇在感动之余,也拗不过她,只能尽量地再多托些关系,或者从黑市里淘换些野物回来,给韩晓熙加餐。
七月初的时候,韩晓熙终于在家人的期盼下踏进了考场,为此,王桂兰特意请了两天假,专程给她做饭送饭兼陪考。无论什么时代,家长对孩子的心思其实都是一样,望子成龙是几千年下来中国人延续不变的传统。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题目并不是很难,整张卷子上面只有两道题目,
第一道,是读报有感,整篇文章讲述的是一社员在运送干菜至灾区期间,从车上的救灾物资中,发现乡亲们偷偷塞到车上的给灾区群众的慰问品。从而跟解放前地主赈灾时“借粮”的故事相对比,最后一句以“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更憎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作为结尾。
要求注意的有四点,1,内容切题 2 分段,标点 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不要写自造的简字 4 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而第二到题目则是将两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
第二道题目并不难,上课时老师都有解答过,随手将答案默写上去即可。
而第一道题,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难度,整张题目的主旨就是要求歌颂新ZG,歌颂新社会,歌颂GCD。
韩晓熙用了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将考卷做完,检查好没有错别字之后,就举起手提前交了卷子。
报考军医大学只能报考理科,所以下午考了数学,第二天考了英语和理科综合卷,整体来说要比韩晓熙想象当中的要简单很多。
一场考试下来,她个人还没感觉到多少压力,王桂兰先被紧张到累病了。韩大山也是瘦了一圈儿。他们夫妻俩这几天,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的,睡觉前连水都不敢多喝,连想翻身都不敢,生怕影响到她休息。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年底工作有点儿忙,更新只能保持日更了,请大家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