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九 异形(上)
火星,类地行星。 其自转轴倾角和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乘坐在小型登陆飞船上,从驾驶舱内望去,整颗星球呈现出动人心魄的瑰丽红色。 苏珊娜等人都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真实的火星,虽然这几个月看惯了太空景色,但见到如此场景,仍不免发出阵阵惊叹。 一旁的菲尔·施耐德则解释道:“根据联邦航空航天局的说法,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大量含铁的火山灰四处飘散,覆盖星球表面,经氧化后变成红色,但火星的土地本来应是蓝色或灰色的。” “先生您真是知识渊博。”年轻军官笑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壮观景色往后有大把时间欣赏,大家现在还请先坐稳了,飞船马上要进行降落动作。” 众人闻言,纷纷紧了紧身前的安全带,他们穿着宇航服背后另有一个挂钩,按照年轻军官的示范,把挂钩与椅背凹陷处的一个金属环扣住,将身体牢牢固定在座椅上。 没过多久,飞船开始出现小范围颠簸,然后是高频左右摇摆,接着一股巨大冲力猛然袭至,虽隔着厚厚的宇航服,但众人仿佛依旧能感觉到飞船外强劲的大气对流,忍不住脸上变色。 唯独年轻军官和飞船驾驶员表情自若,年轻军官甚至有闲暇介绍飞行情况:“在地球上如果一个人跳出机舱,其下落速度约为每小时约193公里,你可以当做自己正驾驶一辆敞篷跑车,在高速公路飞驰;但身处火星,这个相对速度却达到惊人的每小时1600公里,是的,诸位尊敬的客人们,想象一下乘坐超音速飞机直坠地面的过程,那一定很有趣。” 这种时候众人根本没心情开玩笑,气氛有些沉闷,年轻军官也怕玩笑过火,把双方关系搞僵了,于是又安慰道:“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军方之前做过许多类似的测试,一般情况下,无人轨道器使用降落伞和反向助推火箭,就能完成平稳着陆。载人穿梭机也一样。” 只有约翰摇头道:“你说的不对,我看过《科学论文报》,航天器返回轨道通常采用的是跳跃式再入,那样经过多次……减速,过载量小,就可以,就……” 话没说完,胃中一阵潮水翻涌,只好赶紧闭上嘴巴。 ‘这个白痴,到现在还不忘卖弄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以为自己对样样学问都很精通吗,简直不知所谓!’ 苏珊娜暗忖,对约翰的恶心感又加深了一层。 “那种方式早已过时了。”年轻军官见到约翰的表现,不由又是惊讶又是好奇,回答道,“以现代轨道器装备的反冲力发动机和平稳悬降系统,能够完美解决抛物线降落所带来的过载与落点精度等问题。当然,大型星舰的引擎功率更高,降落起来比较平稳,但除此之外,星舰比起小型轨道器没有任何优势。况且它们体型笨重,受空气阻力又大,想从火星地表再次进入太空,就没那么简单了。这里可没有什么该死的电磁加速轨道,嗯……那艘新船或许能做到,至于其他星舰,听说它们是在月球基地建造的,估计还飞不出火星。” 听年轻军官这么说,众人总算完全放下心来。 限于知识结构,旁人都觉得年轻军官的话很有道理。而实际上,他所讲述的言论,离事实还有一段距离。 其实一艘航天器能否成功升空,不仅取决于重力大小与空阻角度,也跟动力燃料有关。 旧时代上百吨的运载火箭,去除一小部分有效载荷和机体自重,剩下重量全是燃料与氧化剂,比例往往在90%以上。 有效载荷的占比低下,决定了建造星舰必须先考虑如何摆脱地心引力,否则再长的电磁加速轨道,也无法把重达几万吨的大家伙送上太空。即便后来以厄洛斯水晶为原材料的动力推进系统逐渐成为主流,前沿学者们对于“有效载荷”这个关键问题依旧无能为力,直到大型反重力装置的出现——依旧常理,一般越是精小细致的东西,其制作工艺便越复杂,比如硅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硅晶片,不过有时候事情也恰恰相反。 大型反重力装置相比小型装置功能更完善,由于要保持稳态磁场的冷却和功率转化,再加上星舰一般呈流线细长型,倘若反重力装置的磁场力不够均衡,很容易便让这种钢铁巨舰在升空的过程中,因各种作用力的相互撕扯而造成舰体断裂。 所以,尽管反重力系统理论在旧时代便开始出现,但直到星历0095年小型反重力装置的发明,才使得人类真正有能力开始筹备建造第一个外星殖民基地——月球波西米亚基地。 至于大型反重力装置的出现则更晚一点,由于其建造难度呈几何倍数递增,因此流程工艺更复杂,女武神号正是在相关理论完善之后,借助大型反重力装置产生的正向旋转磁场,才得以最终顺利升空。 但这仅仅是升空方面,而具体影响降落方式的,并不完全只是飞船性能,日趋成熟的回归轨道理论和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技术,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说话间,飞船已脱离颠簸状态,重又回归平衡,两翼下方的喷射器射出数道白色热焰,开始缓缓减速。 最终,这艘登陆飞船降落在火星的子午圈附近,那里有一条几乎封闭式的山谷,裸露在外的地面岩石,呈现一片诡异的深红色,预示地下或许埋藏着大量赤铁矿。 山谷往南大概半公里,矗立着几座半圆形的合金建筑,那是联邦军队搭建的临时考察点,里面贮藏着大量物资。 “没想到乘坐飞船居然是这种感觉,这可比在女武神号上刺激多了。” 一出舱门,菲尔·施耐德就活动起四肢。虽然现代宇航服已设计得非常轻便,可他那笨拙的动作,看上去仍显得十分滑稽。 临时考察点不仅是一个中继补给站,其建筑空间也分为多层:食物和淡水被放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氧气另有地方存放,而占地空间最大的,却是各种包裹着层层薄膜和油布的科研设备。 “菲尔先生,这些东西就是用来探测行星数据的对吗?” 苏珊娜通过宇航服内的通话频道问道。经过几次采访,她自认眼力渐长,已再不是别人眼中那个只会搔首弄姿却不懂专业知识的花瓶了。 菲尔·施耐德点点头:“是的。环境勘测同其他众多研究科目一样,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绝非一蹴而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建立气象观测场、地震地磁绝对值观测室、大气物理观测室等基础设施,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下一步计划。” “那得用掉多少时间?”苏珊娜有些失望地道。 “乐观估计,至少需要数十年吧。”菲尔·施耐德说道,“这种项目单靠几个人是不行的,期间将会有许多批次的科技人员共同参与,气象观测场等设施,最后也会由他们来主持。这次我主要负责超深钻探的工作,就是不知道设备方面准备得怎么样了?” 他最后一句话是向年轻军官讯问的,对方很快回应道:“请您放心,尊敬的菲尔先生,我的上级对此项任务非常重视,整个钻井平台除一部分精密装置托女武神号承运外,其余部件均已搭建完毕。” “好极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菲尔·施耐德高兴地说。 在这位精力充沛的地质工程师眼中,脚下这座荒芜冷漠的星球处处都埋着未知宝藏,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苏珊娜也没意见。 她早打定主意,倘若实在找不到更吸引观众眼球的话题,那么拍摄一些稀奇的影像资料回去,也算没枉费自己千里迢迢地跑一趟。 至于跨度达数十年之久的勘测计划,她是绝不会有兴趣参加的。 ‘女人青春可是非常短暂的,鬼才愿意在这该死的地方待上几十年,几十天也不行!哼,幸好老娘做了两手准备,听说女武神号最近几周内就要启程返航,必须加快速度,想办法搭上这趟顺风车。不然等下一批驻军换防再走,那就太晚了。’ 苏珊娜暗暗想道。忽然,她脑中灵光一闪,记起一件事情,‘差点忘了,还有那个东西可以用’。她看了看手中的银色手提箱,出发前,基地军方为每个人都配备了一个轻便式手提箱,里面原本存放着mini型液态供氧装置和一罐密封泡沫喷剂,而苏珊娜为了携带方便,把一些可能用到的零碎小东西也装了进去。 见众人意见统一,年轻军官便让飞船驾驶员原地待命,他加上菲尔·施耐德、苏珊娜、约翰四人,则乘坐一辆行星漫游车,前往钻井平台。 钻井平台距离临时考察点大约有五六公里,随着仪表盘指针跳跃,前方环境也起了变化。 着眼处,地表有着明显的分化痕迹,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灰尘,现在时间正好合适出行,等再过四五个小时,当太阳强烈照射时,呼啸而至的狂风就会将这些灰尘吹上半空,形成范围巨大的恐怖沙暴。 而钻井平台的选址,依靠的是对先前火星探测器不间断数据传输,进行综合评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