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血之教训,经验之谈
我上了火车,透过车窗,像送行的人们招了招手,眼泪又一次的禁不住的流了下来……
此次奔赴南京,跟着我的,还是只有小刀,一个是他的武功好,另外他的部队除了警卫团的那些少年们,打得只剩下了3000多人,好在他没负伤,至于部队整编的事情交给了眼镜,我对他说道:“准备点酒菜,一起喝点!”小刀刚要动弹,易安华这时候说道:“还是我来吧!”
我点了点头,对小刀说道:“准备笔纸,我要写些东西!”
小刀立刻放好了纸张,掏出了毛笔,磨墨,看着我写到:余指挥步兵30余万与倭寇作战,激战一月半,感慨万千,得经验数条如下!
第一、如无必要,切不可与日军在江边、河边、海边作战,日军海军舰炮威胁极大,我七万精兵血战20与日,整补数次,与日军伤亡比例为8:1;
第二、山地作战应为我军首选,依照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日军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然后利用预备队在阵地前反击之,兵力损伤可达2:1;不过应当注意日军炮火对我军之反击部队的拦截,以及返回阵地时的杀伤,最好在我军阵地前进行近距离反击,我军亦可通过交通壕迅速转移,交通壕高最少要达到1,6米深,宽1米为好!
第三、在平原作战应顾及日军坦克部队,必须挖反坦克壕,内置枯木树枝等易燃物品,,日军坦克来时,向反坦克壕投掷汽油瓶,酒精瓶,令易燃物燃烧,烧毁坦克!另外我军必须配备反坦克武器,平射炮、反坦克枪应是首选!
第四、日军攻击时,采用波浪式攻击,炮兵应阻击其第二波、第三波进攻力量,将第一波攻击力量消灭掉后,再用炮兵攻击之第三波、第四波攻击力量,放进第二波,这样就可以使其战术成为添油战术,对我军威胁会大大降低!
第五、日军正面攻击不行之后,会采用大迂回战术,袭击我军后侧要点,一般距离达到100里以上,应注意此地域之要点防护,防御兵力两师最佳!
第六、日军单兵作战能力极强,在200米距离上也可将我军士兵击伤,从而丧失战斗力,我军应以狙击手在2线阵地予以反制,射击距离最好保持在400至500米,团级战斗,布置作战人数50~100人为宜!
第七、日军炮火极为猛烈,我军应以敢死队突入日军炮兵阵地予以破坏,消耗掉日军炮火优势,则日军战力降至一半,同时我军步兵应装备大量掷弹筒,以弥补前线火力不足的问题!
第八、日军极好白刃战,我军与敌作战时,应配大刀家一手枪,现在近距离将日军攻击势头用手枪消耗掉一部分,然后与其决战!
第九、余观日军之作战意志极为强烈,颇有藐视我中华军队之意,顾我军应当加速军官配置,军校生学习时间应以两年为佳,战时转为1年半,以弥补我军战斗中之军官损伤,尽量不要提拔无知识之行伍士兵担任,如地图都不知如何看清,何以作战!
第十、应实行全体学生、青年半兵役制,在开学、农闲时期,进行半月军训,长此以往,即可得无数兵员,也不用为兵员匮乏而烦恼!
我军应当配置钢盔,有钢盔之部队,士兵损失将下降三成;
弹药质量一定要过关,我部背靠沈阳兵工厂,可惜有些弹药尽让人失望,不合格品虽不多,但也影响我部之战斗进程,弹药质量一定要过关,切记!切记!
“…………”
我写完一条,就有人收走一条,因为都是心中所存,所以写得很快,20多分钟之后就完稿了!
写完之后,我搓了搓双手,问道:“酒菜可好了?”
没人回答,我环顾左右,小刀和易安华正拿着我的“大作”津津有味的地看着,小刀看着看着眼泪啪嗒啪嗒地流个不停,嘶哑着嗓子张开嘴说道:“老大,你要是早点写出来,我的部队也不会打得那么惨?”
易安华看完之后,感叹地说道:“血之教训,经验之谈,好好!从你这里我看到了一些有想要的东西,我写的时候将会受到很大的启发!”
我点了点头,说道:“有些经验我没有想清楚,比如城内狭小地区巷战,短枪要比长枪更占有优势;还有我军不应该在战斗中解决的一些事情,而是利用游击作战尽量攻击日军的软肋,比如日军的饮水问题,战马的草料问题,后勤的补给问题,都可以作为我军的攻击目标,我们老祖宗不是说过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军应当将有限的精锐力量提前出手,打击日军最怕疼的地方去,也就是所谓的七寸战术!是人都要吃喝拉撒睡,我们攻击的目标可选择的太多了!”
俩人点了点头,易安华问道:“那狙击作战当中,什么最重要呢?”
我回答道:“狙击作战主要是在于他的攻击目标效应的扩大化!比如说一只部队里面,一名日军少佐的作用赶不上大佐的作用,那么大佐就是首选狙击目标!反过来一名少佐领导的大队,他就是最有价值的目标,而对于一支有电台的中队,想要歼灭他,电台却又成了最有价值的目标,所以说狙击手攻击的永远就是最有价值目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有时候日军的水车都是最有价值的!明白了吗?”
易安华点了点头,回答道:“明白了,问君一席话,胜读…100年书!”
我笑了笑,回答道:“别贫嘴了,老子真是饿了,来,一起喝酒吧!”
小刀给我们满上,我叫他也坐了下来,大家一起喝!同时边喝边聊!
聊着聊着,我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怪不得有人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首先就是战时的轮换制,中国的军队很少有轮换制这么一说,先是打,打得都残了,然后再下去整补,整补回来再打,结果发现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下降了一大截,就连部队的军官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部队改人家的姓了,自己都不认识了!而我的部队也遇到了这种情况,要不在沈阳外围我的十数万大军不至于只顶了两天两夜,实在是顶不住了,只好撤回来,而且这样的部队会越打越弱,损失也大;最后只能是被人编遣或者是解散!看来老蒋在抗战过程中编遣杂牌军的做法还是正确的,好的兵员即使给了这些杂牌军,起的作用也不大,还不如就地编遣,省一些武器弹药和军饷,要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谁叫资源就那么点,不够分呢!
还有就是中国的军队虽然多,可是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时候,正面太宽大,一个团防御的正面,远远地超过了它本身的作战能力,一条战线有几个支撑点,依靠支撑点连成一条战线,这几个点很重要;可是这些东西我都没有注意到,日军进攻点也就冲着这几个点来,支撑点一被摧毁,所有的防线就是配着!
在鸭绿江一战,岳振就提及了这个问题,可是我没当回事,那是因为我的机枪火炮多,当时的问题显现的不明朗;现在想起来,身上惊出了一身冷汗,试问那支部队有的的部队火炮,机枪多,我是背靠着兵工厂作战,可是以后打仗也不能将兵工厂天天背在后背上,看来打仗还是要看他的一些规律,预备队得有、武器弹药也得有,支撑点的防护更是必须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储备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