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见“婆母”啦,嘻嘻
奶娘抱着黛玉正想进去,忽然低头看见了黛玉身上一点污渍,这才想起来黛玉方才还没有换衣服,忙回道:“请太太稍待,姑娘还没换衣裳,等我给姑娘换了见客的衣裳再来。”
里头另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笑道:“用不着换衣裳,不用见外。早就听说林夫人的女儿最是聪明伶俐的,快过来让我看看黛玉。”却是牛夫人的声气。
奶娘不好再推辞,正急得满头大汗,却听黛玉轻轻柔柔开口:“母亲,女儿衣裳不整,这么见客未免不恭,有些失礼。”又微微撒娇道,“玉儿也想给贵客留下个好印象,母亲就让玉儿打扮得漂亮了再来见过这位夫人。”
贾敏虽然笑说黛玉不打扮也很美,但到底还是不愿黛玉失礼,便答应了。
奶娘忙抱着黛玉回去换过了衣裳,又叫丫头回来通传。
黛玉进去时,贾敏正和牛夫人说起京中风土人情,又感叹道:“我好几年不曾回去了,跟着老爷在扬州虽好,但到底是思念家乡。”
黛玉唯恐母亲勾起思乡之情来又伤心,忙赶上前来,娉婷下拜:“母亲。”
贾敏看见黛玉过来,便止住了话头,笑道:“快来见见你牛伯母——这是你二舅母娘家兄长的夫人。就是和咱们林家也是算的着的表亲。”
黛玉拜见了。
牛夫人扶起黛玉,又拉着手左右打量了一番,叹道:“好标致的小姑娘,我就是想要一个女儿的,这么些年来终究不成,如今见了黛玉,倒像是我亲生的了。”
说着便将手上一个玻璃种满翠的镯子脱下来,递给黛玉道:“不值什么,留着玩罢。”
贾敏推辞道:“她才几岁?哪里就用的上这样的好东西?嫂子快收起来,仔细倒叫她打碎了。”
牛夫人嗔道:“你这是怎么说的?我愿意给我们黛玉的,就是打碎了,也不算什么。”说罢,也不容黛玉推辞,就把黛玉的手合上,“伯母这次出来没戴什么别的,等安顿下来,请你来我们家顽,到时候伯母再给你准备好东西。”
贾敏便让黛玉收下了,又将她抱在腿上,笑谓牛夫人:“合该是我请嫂子来家里,哪里能麻烦嫂子?就这样说定了,等安顿好了,嫂子带上你家的偃儿——我记得是叫这个的?来我们家里住几日再走。”
“嗐,早改了,那不过是乳名,现在叫王玚的——也为了感念皇恩,里头有个缘故,等闲了我再说与你听。”
贾敏听了知道是有什么不便说的缘故,或者太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或者牵扯甚多人家不便多说,便不再这里头多纠缠,又应道:“是,是叫玚儿了,我记得我离京来扬州时,也有三四岁了吧?如今这些年过去,今年可是十二了?”
“十三了,来年就要下场的人了——说到这个,倒是要请林大人到时指教指教文章。”
“这是什么大事,只管来。”贾敏说着,又自己感叹道,“我如今也没有个儿子傍身,林家的境况你是知道的,老爷跟我又一向都好,我虽然也给他纳了几个姨娘,但是他公务繁忙,有空闲,都来教这个玉儿读书识字,到如今也没能有个香火。”
牛夫人不好说什么,只是安慰道:“说的这话,许是你们缘分还没到,不是说这观灵得很嘛?你就多待几天也是好的。再说了,有玉儿不比十个百个的儿子强?”
“就是这个玉儿,也没少让我操心牵肠的。她的身子——”
贾敏露出个苦涩的笑来:“她的身子像极了我,天生的不足——也是我对不住她,从怀她时就胎相不好,虽然也精心养着,但后来又有了她弟弟,那个又小,病体又更缠人,难免就疏忽了。到如今看了多少大夫,请了多少和尚道士,也不见好。这次也是听说这个观里灵验,才过来住几天。”
黛玉不愿母亲这样自责,轻轻开口:“太太多虑了,玉儿的身子是一天天好起来了,”又打岔道,“太太,玉儿早起用的不多,这会子有些饿了,太太给我点子果子吃罢。”
贾敏果然转移了精神,就叫奶娘端一盘子茶点上来,又笑道:“嫂子,你不知道,我这个玉儿,平素里十顿饭只好吃五顿的,今日还是难得自己说要吃些什么。
正好,嫂子初来,也尝尝咱们扬州的点心,跟京里的做法却是不太一样——看合不合口味,要是好的,改日我给嫂子府上也送几个方子。”
说话间,黛玉的奶妈妈端上来一小盘精致的茶点,并一个小小的碟子上头装着不知是什么做的圆饼儿,瞧着黑漆漆的,细细闻闻却有一点子茶叶的清香和薄荷的凉气。
牛夫人掰开茶点细细瞧了瞧,又尝了一小口,这才指着那一碟圆饼儿道:“茶点不新奇,多了点新的花样子——不过也是多打了些莲蓬、荷叶的模子,馅料一般也是玫瑰糯豆沙的。倒是这个,我竟从没见过。”
贾敏笑道:“这也是茶饼,倒不是咱们喝的,是给这个孩子的。也是这边的新鲜做法——取细茶、孩儿茶、南薄荷各一两,加豆蔻、沉香、白芷、龙脑等九种药物,俱都研成细末,再用甘草水熬膏,拌进去,捏成一个一个的小饼,再晾干了,就成了。
用的时候,一般也是沸水冲着喝,但黛玉偏不爱这样,有时候,也就拿着一小块啃一啃,就当是点心了。这样的香茶饼,最能健胃消食,祛风散寒,我也愿意她多吃几块儿。”
牛夫人笑道:“好精巧的心思!我听着都麻烦,府里的厨子是断断想不出来的,倒是多谢妹妹给的方子。改日我让厨下做了,也给玚儿当点心吃——他功课忙,过了午总是要多吃些点心。”
“那是最合适不过了,这个里头有南薄荷的,嫂子做时让人多加点,吃着也能提神醒脑,正适合下午用功的时辰。”
牛夫人微微颔首,又叹道:“自从有了孩子,从他一丁点大起,到长到如今这样,也不知道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要费多少心思!玚儿早先身子也是不好,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太医都快住在府里了。六岁那年眼瞧着是不好了,要不是来了一僧一道给了个法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到这么大!”
贾敏心内微微一动,忙追问道:“可是一跛足道人和一个癞头和尚?”
“妹妹怎么知道?”牛夫人讶异无比。
贾敏攥紧了手里的帕子,失声道:“我府中也见过这么两个怪人!”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更新~
谢谢小天使5052465扔了1个地雷
子羡扔了1个地雷
长安九市扔了1个地雷 ,为了你们我今天竟然写了2000字,超级不容易啊
我的妈呀,我发誓我这辈子都不会再抱小孩儿了,胳膊要累断了,码字都抬不起手来,我真是佩服妈妈们。估计你们看文的时候,我的状态是这样的,声嘶力竭:“小五,你把小七的头发放下!”“小四,你不要把手放进盘子里!”“我的妈,舅妈!小十一尿床啦!”基本全天就是这样的状态。
今天写的这个方子,出自朱彝尊《食宪鸿秘》,健胃消食、行气开窍、发汗解毒、清热醒脑、祛风散寒的作用也是里面说的,具体有没有这个作用,我也不知道
古代晋唐时期,也就是世家大族把持朝堂的时候,美食方子和书籍一样,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每个家族手里都有那么几个不外传的拿手美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那个时候是身份的标志和象征,平民百姓能吃到好东西的时候很少,而且都是很简单的蒸煮做法,像是炒、炸、煎这种需要用很多油的做法,普通人是不会接触到,更吃不起的。
所以那个时候送食物做法的方子是一种拿得出手的礼物了,所以贾敏才说送几个方子过去,这是在示好。
另外哪怕在美食相对已经普及化的宋朝,活字印书法普及之前,普通人也看不到珍贵的书,所谓寒门学子手里有的可能就是四书五经这种常见的书,其他像是名家大作,新的诗集,新的讲述自己学问观点的著作,他们都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拿到,所以那个时候能中进士,科举之路有成就的,家里都不穷,少说也是个小富之家,完全穷到一定境地的即使学了,也考不上,打个比方,就像是同样的高中三年,只有教科书可以看,课后习题可以做的学生和精心做过多种教辅资料还有名师指导的学生,有可比性吗?
就是后期,明朝时候也不见得有多好,还记得小学课本里面宰相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还有,“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那很大程度上是家里还算小富,能吃得起饭的学子的真实境况
直到活字印刷普及还有盗版的便宜麻沙本普及之后,读书人的数量才上来了
昨天小可爱在评论里提到的皇帝的名字,具体关于皇帝的姓氏,我之前也看了五行说法,但其实仍旧有很多人并不同意这种将皇帝也算入五行之中的这个算法,因为更多的人同意原著中是用贾家影射皇族,所以我只是在历任皇帝的名字中嵌入五行,从第一任皇帝开始,他们中间的字的偏旁,钟铭励,钟楮彀,钟济时,承元帝的名字还没出来,其实分别是金木水火土,是暗和四个异姓郡王的姓氏,又取皇权凌驾诸王之上的意思,至于姓钟,是应贾家女儿百花终的终字,
第一任钟铭励,开元帝,开元,开是开创的意思,元是“首”、第一个的意思,是说他是开创大安的第一任皇帝,铭是金字旁
第二任皇帝钟楮彀,启祥帝,启祥意思是从他这一代起,天下安稳,开启祥和盛世之端,楮是木字旁,楮谐音储,取储蓄之意,彀是口袋,他的名字是取自“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跟我文中介绍他不好征伐,修整民生相对应
第三任皇帝钟济时,文安帝,之所以叫文安是因为继位前期是好文维安,后来鞑靼进犯,他又发动战争,夺回失地,其实暗合他的名字济时,取救济时人之意,济字是水字旁的
第四任承元帝,他取这个年号是继承开元帝雄心壮志的意思,他的名字还没出来,是火字旁的
其实没想到真的会有小可爱听说过五行推测,因为这个说法因为稍显牵强,支持的人和不支持的人都挺多,我尽量不用争议观点,但是其实我自己觉得分析的挺到位,所以忍不住暗戳戳在里面皇帝的名字里致敬这个观点,本来是想这本书结束的时候说的,提前说总怕大家觉得我求证太过,怕大家不喜欢,所以没敢说,没想到现在就有小可爱提出来了,那我就提前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