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杨业的忧虑
大堡戍外,率军赶到的杨业并没有急于动进攻。他一面安排手下监视堡内敌军并在堡外安营扎寨,一面派人去和从东北方向赶过来的瓶形砦守军联系,命负责带队的瓶形砦将领到自己的中军帐来议事――杨业的地位决定了他是这次夺回大堡戍、驱逐进犯辽军行动的总指挥。
傍晚时分,城外汉军的营垒基本建设完毕,令负责看守堡内动静的汉军暗中松了一口气。大家都踏踏实实的回到营垒之中,准备吃晚饭。与此同时,瓶形砦守军副将也与杨业就瓶形砦守军统一由杨业指挥的问题达成了共识。
随后,杨业与这名副将以及自己的手下一起出了中军帐,登上一座高大的望楼向大堡戍中看去。
由于大堡戍只是一座规模不是很大的军事要塞,所以其堡墙虽然坚固、厚实,实际的高度却比不上像繁峙、雁门这样的县城城墙,只有两丈多一点,大概六米左右的样子。而杨业大营中望楼的高度也差不多是这样,所以当杨业等人登上望楼后,基本上可以把大堡戍堡墙上的情形都看在眼里――虽然望楼与堡墙的距离不算近,而且现在的光线也不像中午时那么明亮,但以杨业的眼神还是能看出个大概情况的。
仔细观察之下,杨业却是越看越觉得奇怪,越看越不能理解堡中敌军的意图。以往,辽军南下“打草谷”虽然也会进攻一些防御薄弱、城池残破的城市,但当他们面对像大堡戍这样城池坚固,其中又布署有上千守军的堡砦时,通常都是绕城而过,直接去抢掠城外的百姓,从而避免进攻坚城给自己带来过多的损失。
可堡中的那支所谓来“打草谷”的辽军却完全相反,他们不但进攻并占领了城池坚固的大堡戍,而且也没有在堡砦四周抢掠,而是全部都龟缩在堡内,似乎是打算据堡自守,与自己这边的大军较量一番。可据之前派出的探子多方打探,堡中的敌军数量也就两千左右。如果再刨去骑兵和厢兵,战兵最多也就一千五百人。以这么少的兵力,即便是依托坚城,要想和自己这一万五千大军相抗衡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毕竟一比十的兵力对比摆在那里。
就在杨业对大堡戍中敌军的战法百思不得其解时,几名从堡墙垛口处露出大半个身形向自己大营这边张望的敌军士兵引起了他的注意。
不过,引起杨业注意的并不是这几名士兵从垛口后面露头观望的行为,而是对方在观望了一阵后,其中一名士兵举起了手中的一件样子比较奇怪,估计是某种兵器的物件,将其抵放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向着汉军大营这边乱指。
尽管这名士兵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一下这个动作便重新伏身到了垛口下面,但他肩膀上抵放的那件奇怪兵器以及他的动作却使得杨业心中一动,想起了在两年前的三月底,就在距大堡戍不远的石台村,自己也曾见到过与对面敌军手中的这种奇怪武器样子差不多,同样也是抵放在肩膀上使用的特殊火器――按照自己结义大哥杨新的说法,这种武器叫做燧枪,而使用那种火器的人正是义兄手下的那些护卫们。
一念及此,杨业不由得愣住了,难不成对面占据大堡戍的敌军与义兄杨新有什么关联。可转念一想,杨业又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荒唐。义兄杨新乃是辽国的一名普通员外,虽然家中薄有资财,并且手下的护卫使用了燧枪这种奇怪而威力强劲的武器,但就算他再有钱、再会制造各种奇技淫巧的武器,也不可能组建起一支近两千人的队伍,更不可能通过辽国境内的重重关隘进入汉国境内来主动挑衅。
可是,如果不是自己的义兄杨新,或者是义兄在辽国的那些兄弟率兵而来,那么对面敌军士兵手中的燧枪一样的武器又怎么解释――杨业虽然对燧枪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有一点他却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像燧枪这样精巧而又复杂的武器,绝不是中土的匠人能够想到并制造出来的,也只有自己那位来自海外,见识远中土人士的义兄以及他的那些同样来自海外的兄弟们能够造的出来。
想到这里,杨业的脑海里却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来自汉国派往周国的密探传来的消息――在去年及今年周国皇帝柴荣进攻唐国江北淮南之地的战争中,曾经多次动用过一支名为“神机军”的禁军部队。而这支部队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威力最为强大的武器便是火药包和火炮。由于这两样东西杨新也曾经简单的向杨业介绍过,是以杨业在得到探子传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猜测那名率领周国“神机军”,为柴荣攻城拔寨的副都指挥使会不会就是自己的义兄杨新。如果是的话,那就说明自己的这位义兄已经投效了周国朝廷,那么总有一天作为汉将的自己会和作为周国“神机军”实际创立和指挥者的杨新在沙场上相遇――汉、周两国乃是誓不两立的仇敌,在其中一方彻底失败之前,双方的战争将不会停止。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杨业对自己可能会和义兄杨新兵戎相见很是焦虑。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杨业不愿兄弟相残,另一方面他也是出于对汉国安危的担忧――周国“神机军”在淮南的表现摆在那里,对于与周国仇怨更深的汉国的大将来说,杨业自然会想到如果周国在与汉国交战时用上“神机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虽然,随后传来的消息――那位副都指挥使的名字叫做徐绍安――推翻了杨业的猜测,也打消了他的焦虑,使杨业暂时不必担心结义兄弟战场相见的难题,但他对汉国安危的担心并没有就此消除。因为杨新在与他的交谈和书信往来中,曾经说过,在自己的结义兄弟中,就有一个叫徐绍安的人。此人在“清园”兄弟中排行第八,在海外时便是一名军人。
同样的姓名,再加上周国的那个徐绍安能够把使用火器的“神机军”训练指挥的那么出色,杨业可以断定此徐绍安便是彼徐绍安。杨新虽然没有出现在周国的军队之中,但他和他的那些来自海外的兄弟们投效周国却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
好在柴荣在占据了淮南之地后,既没有对唐国采取更进一步的进攻行动,也没有掉过头来攻打汉国,而是在稳定住了淮南的形式后结束御驾亲征,班师回朝。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柴荣此次罢兵不过是暂时停手,为的是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为下次战争做准备,但期间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不会再生大的战事――正因如此,杨业才会离开太原返回代州边镇,重新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经常南下骚扰的辽军身上,从而才会在大堡戍被占之后,率领大军前来应战。
既然由对方士兵手中的武器联想到了徐绍安麾下的周国“神机军”,杨业此时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攻占大堡戍的敌军可能来自周国,并且很可能就是那支大名鼎鼎的“神机军”。尽管一时还想不明白这样一支周军是如何闯过重重关隘来到大堡戍的,但杨业依然没有马上否定自己的这个推测,而是决定第二天一早进行一次试探性攻城,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推测是否能够成立。
打定主意,杨业便带领手下众将爬下了望楼,回到中军帐继续议事,而议事的重点也从大军的统一指挥问题转移到了该如何与大戍堡中的敌人进行作战的问题。
出于对自己的推测尚无绝对把握的考虑,杨业并没有向众将说明自己对堡中敌军来历的看法,只是向大家表示,由于对堡中敌军的战斗力以及身份来历尚不明了,因此对大堡戍的进攻不宜仓促动,而是应该谨慎为上。大军在正式对大堡戍起进攻之前,可以先行派出一部分部队,对大堡戍进行一次或者几次试探性进攻,待摸清敌人的底细后,再正式攻城。
作为这支大军的最高统率,杨业提出的这条非常中规中矩的建议自然没有任何人会反对,众将纷纷表示赞成。随后,杨业又指定了一名来自雁门关的副将负责第二天的试探性进攻。那名雁门关副将虽然心里并不情愿去做这种前途未卜的试探进攻,但嘴上却不敢表露出分毫,而是装出一副非常坚决的神情,向杨业领命。
安排完了第二天试探进攻的事情,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杨业与众将一起吃过晚饭后,便回到了自己的臣帐之中,准备好好休息一晚,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养精畜锐。
由于此前几天不是忙着进行出兵的准备,就是忙着赶路,生怕辽军在自己到达大堡戍之前逃回辽国,或者再去别的地方抢掠。再加上下午又和众将议了半天的军情、战法,饶是杨业身子骨结实、精力充沛,此时也有了一些倦意。因此,在躺倒在行军床上之后,一阵阵的睡间便向杨业袭来。
就在杨业似睡非睡,有些迷迷糊糊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卧帐之中的气氛似乎不太对,好像有人正在盯着他看。虽然此时的杨业还没有完全从被人吵醒的迷糊状态出恢复过来,但从军多年的经验还是使他作出了一系的反应。只见他一伸手就从自己的枕头底下抽出了一把腰刀,而后便以极快的度从从军床上翻起,在双脚落地站稳的同时,他已经大致判断出帐中那人的大概位置,紧接着便向那个方向挥刀砍去。
出乎杨业意料的是,他这一刀却劈空了。帐中的那位不之客已然不在那个位置了,而是身形一闪来到了他的身侧。对方的敏捷身手令杨业意识到自己今天看来是遇到了强敌,想要脱身光靠自己只怕是不可能了。因此,在改劈为斩,挥刀横扫的同时,杨业便准备呼喊自己在帐外的亲兵进来帮忙。结果,还没等杨业把话喊出来,那名身手敏捷的不之客却抢先出声了:“贤弟末急,是愚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