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
“拟旨,南方战事将平,安亲王岳乐劳苦功高,朕忧心皇叔,调他回京。”
胤禔被带到养心殿的时候,康熙正在召见大臣,他被梁九功送到了侧间。隔着宫室,还能听见康熙说道:“康亲王杰书,命他继续向南,推进至厦门一线,收复失地。”
后面陆续还有大臣的声音,恐怕一时半会是结束不了的,梁九功端来点心:“阿哥先坐一会,主子吩咐了让您寻本书看看,皇上恐怕先顾不上这边。”
“多谢梁谙达。”胤禔笑道:“我就这在看会书,不会乱跑的,谙达去忙罢。”
养心殿暖阁曾经是顺治皇帝的书房,胤禔绕着书架来回看,这里头的书可真不少。二十二史之外,还有一些前朝实录,各地县志等书籍。
这是什么,胤禔发现靠着墙边的书摆的有点问题,他好奇的将书拿出来,又绕到另一边,发现另一边看似乎也有书,拿出来一看才发现是假书脊。这是有人故意弄了个障眼法。
他伸手一摸,发现这些书和书架挡板之间还夹着几本书,一用力就将这几本书给拿来出来。这几本书都不厚,但是书皮都是空白的,胤禔翻开略看了一眼,然后心跳飙升到一百八。
“急得那些杀不尽的蛮子们,一样的金线鼠绦,红缨狗帽,恨不得把大鼻子的巴都们,便做个亲爷叫。”看见这一句,胤禔就知道这本书是什么。
说来也巧,这本书是安修那位研究员父亲曾经提过的:归庄的万古愁。
胤禔翻着这两本书,上面居然还有注解……这是哪位神人收藏的,还能藏在养心殿。
“保清,你看什么呢?”
康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吓得胤禔一机灵,猛地站直将书藏在身后。康熙脸上略带疲倦,还是冲着他温和的笑道:“总不会在这书房里,发现什么奇珍异宝了吧?”
“……您瞧见别生气,我看见书柜那里不对,乱找到的。”胤禔迟疑的将书籍递了上去。康熙笑着接过来,翻看两页脸色突变,然后又马上恢复了平静,只是叹气。
康熙捏着两本书久久不语,抬头却见儿子一脸担心,他招手将胤禔叫来身边,道:“这是先帝的书。”
“世祖章皇帝?”这是顺治的书?胤禔一脸不信。
“是啊,你的玛法,世祖章皇帝。”康熙摆弄这几本书:“他还让人在宫中排演过这曲万古愁,给太皇太后……”气的七窍生烟,后面的话不好对孩子说,康熙硬是咽了回去。
“先帝是不是很仰慕中原的诗词曲赋,文章典籍?”屋子里静的烦心,胤禔看着那几本书:“要不然不会将书皮撕下去,又重新装订留在养心殿。”
“嗯,不止。”康熙看着自己儿子黑亮的眼睛,答道:“他曾经穿着前朝的龙袍,带着翼善冠穿行于市。宗室勋贵支持他的很少,那会只有安亲王……安王支持他。”
“可是,那天儿子出去跑马,听人家说安王在京郊圈地。”胤禔作懵懂状。
康熙笑道:“安王有二十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孩子良莠不齐,也未必个个听他的话。他在外打仗,这样的事情,朕不能抓着不放。有些事情要慢慢来,将来汗阿玛未必做完,太子要接着做,你要帮着太子。”
“儿子知道!”胤禔毫无心理障碍的回答道。
他知道,以康熙目前的构想,应该是太子继位。而自己,或者未来的阿哥,挑出好的辅佐太子,保证帝国的稳固。
不管是哪个王朝,皇帝都需要自己人,并不是说做了皇帝,大家承认名分就行。曹操承认汉献帝的名分,这有用吗?只会政令不出紫禁城。
胤禔要做的,就是安稳的长大,用一切机会拉近与皇帝的父子关系,拉近和亲属的关系。难道现在不为自己打下一片好人缘,要等到长大了再去混人缘吗。
这对从小跟着祖辈长大,总和长辈打交道的胤禔来说并不难,人对情感的需求,无非也就是那些。
看康熙将那几本书收起来,胤禔有心让父子多相处一会,就找了个话题:“汗阿玛,玛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觉得呢?”
康熙看着儿子皱着眉毛慢慢说道:“儿子没见过玛法,没法觉得。只是,他能看这样的书,为人应该很宽容,而且,文质彬彬?”
“等你再长大一点,阿玛让你去整理世祖实录,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康熙道:“叫你来,原是想查查你的功课,不过听你说话倒也有掌法,今日就罢了。你回去好好和阿拉木读书,知道吗?”
“儿子一定好好读书!”胤禔笑道:“汗阿玛也别忘了,儿子将来要整理世祖实录,一言为定!”
“好好,朕一言九鼎。去罢。”
康熙坐在炕上,翻着先帝的笔记书籍,看了好一会,直到梁九功进来的时候,听康熙自语道“胤礽勤奋好学,聪慧得体;胤禔喜好弓马,颖悟良善,将来他们兄弟齐心,朕也就放心了。”
他的儿子不会像他一样,他会做最好的父亲,他们也会是最出色的儿子。
紫禁城里的太监都有一个技能,让胤禔相当佩服:如果你不需要他们,他们和隐身人一样。而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冒出来。
比如刚才,跟着胤禔的全都就全程隐身,而等胤禔离开养心殿,他又立刻出现在胤禔身后。
“阿哥不回头所吗?”全都道:“侍读学士应该等着您呢。”
“今儿翰林院有事,阿拉木学士明儿给我讲课,我先去慈宁宫给老太后问安,下午去骑马。”胤禔笑笑:“放心罢,不会让你吃挂落的。”
顾问行的这个徒弟,虽然人高马大不像太监,不过也是循规蹈矩。胤禔一向不太用他,总觉得论起来,延禧宫出来的秦吉了更让他安心。
“奴才不是怕吃挂落。”全都低声道:“奴才师父叮嘱过,跟着主子全凭一颗忠心。方才皇上说让阿哥好生读书,奴才只是担心您。”
胤禔停下脚步,转身看来他好一会。果然,他也不甘心一直被冷遇,也出来表忠心了。
“我听说你练过布库,今儿我给哈哈主子们放假,下午你来陪我打。”
全部虽然没笑,但整个人透着雀跃劲儿:“嗻!”
“又跑来蹭点心了是不是?”季兰抱着白球跑出来迎他,身后还有两个跌跌撞撞的孩子正在学走路。胤禔做了个鬼脸,小心的绕开两个孩子,给老太太问安。
皇太后笑着用蒙语问他:“保清,看那两个孩子,认识吗?”
“孙儿想,那是五弟和……”胤禔灵光一现:“小叔家的富尔祜伦!孙儿猜对了吗?”
“对对!”太后笑着对太皇太后道:“额娘瞧,媳妇可说对了,保清的眼睛毒着呢。”
太皇太后道:“记得好,日后兄弟们相处就更和睦了,过去看你和保成,还没觉得多喜欢说话。这两个小子却每日咿咿吖吖,瞧瞧又过来了。”
小叔怎么把富尔祜伦给送进宫了?胤禔给季兰使了个眼色,过了一会,他们俩找个借口遛猫,跑到了慈宁花园。
“小叔家里也受了灾,如今乱哄哄的,富尔祜伦在家里被吓着了。前几天刚刚叫了太医,被老太后知道了,就下旨让富尔祜伦进宫住一段时间。”
胤禔做恍然大悟状,季兰碰碰他:“喂,你现在能拉多强的弓了?”
慈宁宫给季兰弄了个射箭的地方,甚至太皇太后也会过来射箭玩,顺便教教季兰一点小诀窍。季兰自觉得到了真传,非得和胤禔一较高下。
“输了不许哭。”胤禔先提醒,“咱说好了,不许哭。”
“啧,谁那么输不起的,来!”
按理来说,女孩男孩在青春期之前,力量还没有悬殊差距,奈何胤禔是个奇葩。射箭三轮,季兰三轮全输,输的没脾气。
“怎么样、怎么样?不许哭啊!”
季兰没哭,但是要被他挤眉弄眼的气笑了,她道:“你怎么还这样,你瞧瞧太子,前几天跟汗阿玛过来,别提多有储君风范了。”
“诶,这话可不对。”胤禔笑道:“你说你是喜欢和我玩呢,还是喜欢和他玩?过去他是这样吗?”
季兰仔细想想,过去虽然胤礽也有点小傲气,但是说说笑笑他也从不落人后。如今他不是傲气,而是一举一动都要被人夸“储君风度”。
“你说的也对。我觉得他现在,笑也不会笑,说话慢慢的……”季兰恍然大悟,低声道:“他在学汗阿玛!可他那么小,这么学也不像啊。”
胤禔笑笑没说话,其实就是独自居住的小孩子,终于发现了自己和别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加上他在毓庆宫,能和索额图见面了,还不知道听了什么。
否则之前,孝昭皇后丧礼,他怎么突然想到了仁孝皇后。
这样压抑自己,万一哪天压不住了,就是爆发的时候。上有慈父严父的结合体,下有“嗷嗷待储位”的兄弟,胤礽的耐心只会被消耗殆尽。
胤禔再次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压着,该是什么脾气就是什么脾气,自小如此,大家习惯了就不会挑剔。而且没有人能永远带着面具生存,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抒胸臆。
这还是他读寄宿中学烦恼人际关系那会,外公外婆告诉他的。“降低他人的期待度,然后一点一点表现自己的好处,这样的效果要比一开始卓越要好。不会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
因为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只能考50分,后来能考到80分,哪怕下一次失手考了70分,师长们也会安慰他“好好努力就没问题,看看你进步多大啊,继续加油。”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100分,第二次考了99分,下一次失手考了87分,师长们只会皱着眉“是不是最近松懈了?考试的时候不专心、不认真?不能骄傲!”
胤禔呢,现在就打算做个60分的假·小孩,然后随着年纪的增长,满满加到70分、80分,甚至是一百分。这两年相处,他也品出来了,有点小问题不要紧,这样康熙反而会挪出心思关心。
样样完美,样样让康熙放心,可如果有一天,这个完美维持不下去的时候……
从慈宁宫离开,胤禔拉着全都练布库,等回到头所,发现几个宫女跪在自己面前,领头的是大宫女檀枝。
“你们这是做什么?”
“回阿哥,奴婢等就要出宫了,来给您行礼。”
胤禔打眼一看,起码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大宫女,他看向了自己的奶嬷嬷。陈嬷嬷就道:“阿哥,自来宫女大约在三十前后出宫,她们赶上了这一波出宫,如果不走,就得一辈子留宫里了。”
“哦。”胤禔点点头,问道:“那她们出宫之后,是成婚,还是……”
“回阿哥,宫女出宫,有些会成婚,有些被高门大户奉养,教导自家格格。”
“这样吧,嬷嬷帮我赏她们,听起来宫女出宫生活不易。多赏赐些,别让她们被人作践了。”
几个宫女都是一脸喜色,平时大阿哥不太差遣她们,宫女都以为不会得什么赏赐,现在完全是意外之喜。
“诶,我记得这些宫女都是包衣旗下是吧?”胤禔翻着书突然抛出一个问题。
秦吉了年纪还小也不太懂,全都就道:“阿哥,宫女的确是内务府包衣三旗入选进宫的。”
“那我看,平时她们就在头所做些事情,其他杂物谁来做啊?比如真正修修补补,做大件衣裳什么的,这都是谁的活儿?”
“回阿哥,是辛者库的人来做杂务的。”全都为胤禔讲解:“其实包衣女子入宫,只是在主子身边做传信、跑腿,或者简单的洗刷工作。繁杂麻烦的事情,都是辛者库,或专门的做工女子来做的。”
哦,还有这种讲究,胤禔就道:“那包衣阿哈,说的不就是包衣奴隶吗?为什么还有辛者库。”
“回禀阿哥,包衣阿哈不能这么说。”
全都顿了一下,思考要怎么解释,“奴才过去听皇上读书,提到什么部曲家臣,包衣指的是这个意思。而包衣阿哈说的就是辛者库,因为他们是罪奴,就和外头良贱之分一样,不能混为一谈的。”
“那内务府出身良好的女孩子,会派到出身不如她的主子那里伺候吗?不会尴尬吗?”胤禔真的好奇。
全都笑道:“阿哥说的是,所以包衣入宫待选的时候,会根据出身分类。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么一聊,胤禔突然发现自己缺少常识,对这个宫廷实在是太不了解了。他挥舞着毛笔,在他的课业安排上添上了一条“每日和全都说话”。
时间慢慢流逝,九月的时候,京城又震了一次,所幸震感不太严重。宫中也没有再次出去避难,不过这一震,震出个大消息“辛者库有个女人被皇上宠幸,已经有孕了!”
消息传得多广?
这日胤禔练武回来,发现自己自己头所的宫女,居然和新搬来的三阿哥的宫女聊这件事。
“那是二所的宫女是吧?”胤禔看着两个宫女被押着过来,道:“送回二所,交给三阿哥的嬷嬷。头所这个,”
全都清清嗓子,胤禔示意他有话就说,全都低声在他耳边道:“阿哥,不能送慎刑司。”
“……这个带进来。”
二所的事情,早有人一溜烟跑去了钟粹宫告诉荣嫔马佳氏,饶是马佳氏一向不太动气,此刻也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她生了五儿一女,就活下来二格格和三阿哥,唯恐有人在他们身边作妖。
“我把阿哥交给她们,她们可好,居然在阿哥所嚼舌头!”荣嫔气道:“传我的话,过几天把那个宫女给我打发出去!”
“还有,替我备份礼物送到延禧宫,说谢谢大阿哥。”
荣嫔身边的嬷嬷却道:“主子怎么就……大阿哥也没将头所的宫女送到慎刑司。”
“他连嬷嬷都送过,还怕宫女吗?未必不是想到了万一送了,二所要是也被牵连,脸上不好看。”荣嫔道:“不管大阿哥怎么想的,咱们都不能缺了礼。阿哥还小,读书练武,有哥哥带一带总是好的。”
结个善缘,嬷嬷明白了,自去准备不提。也不说延禧宫的惠嫔收到了礼物才知道这件事,只说乾西头所里,胤禔正在审问宫女。
檀枝她们已经出宫了,胤禔身边这几个都是新来的,胤禔坐在上首问道:“你们围着瞎说什么呢?”
“奴、奴婢……”小宫女迟疑着不肯说。
全都呵斥道:“阿哥面前还敢隐瞒,你想进慎刑司吗!”
“奴婢们说的是辛者库那位!”
胤禔忽然一笑:“没想到啊,我这阿哥所,居然也有说这事儿的。”
他正要说如何惩罚小宫女,外头秦吉了蹭进了屋子,一进来就跪下了:“阿哥,那、辛者库那位,被送到延禧宫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照例,历史观不合请点X-------------
1、普通人对清代的认识奇奇怪怪,大多来自于民国排满思潮之下的各路野史,什么公主驸马被嬷嬷控制不能见面啦、什么乾隆和傅恒他老婆有一腿、福康安是私生子啦。又或者乾隆是陈家子,康熙和姑姑有一腿之类的。董鄂妃是冒辟疆小妾巴拉巴拉。
我小时候这玩意没少看。
2、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诸如如果不当皇帝,就都是当奴才……想多了。以清代亲王的待遇,要还是奴才,我看历代藩王都跑不了,大约只有明代藩王能逃过一劫。宗室被限制是理所当然的,历朝都这样,做的最绝的大概是曹丕。
所以男主必须做皇帝,不是说他不当皇帝会死,或者必须给哪个皇帝做奴才。而是他不当皇帝,他没法对这个国家贯彻自己的想法。
3、包衣就是这个意思,满语是“家人”“家里的”含义更接近于南北朝的部曲家将。我见过最可笑的,通过攻击曹家是包衣出身,说红楼梦是一本奴才书……能怎么办呢,我们毕竟不能和傻子较劲。然后让他用娴熟的蠢货套路将大家带进沟里。
所以要说清代有奴隶,记得说包衣管领下人,辛者库人,这帮人才是干活的,承担了大部分劳作。但是这些人如果是犯罪,也可以开释。说真的,比良贱之分的贱民还幸运一点。贱民和奴隶在法律意义上的废除都是雍乾时代的事情。
4、包衣秀女入宫,在顺治康熙年间,不让包衣旗世家的女孩子伺候身份不如她的人,这是不成文惯例。等到雍正的时候,就被老四明文规定了。所以不存在“某某包衣女孩子出身不错,入宫不安于室”,
雍正七年规定:“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柏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
雍正那时候因为明文规定,所以这种出身好、本人素质出色的包衣秀女基本要么分配给皇后、皇太后,公主,或者出身好的妃嫔。其他的直接指婚给王公或者撂牌子。等到乾隆朝,包衣旗官员的女儿都撂牌子或者指婚,参选只是走个形式。
而同样的,也不存在汉官称臣,八旗官员自称奴才。在乾隆之前,这玩意非常混乱,你怎么自称都可以,没人较真。等到乾隆之后,这位规定帝才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男主所处这个时代,真心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讲究。
5、顺治,其实最初的构思是想写顺治的。这人太好玩了,他是个极端激进的汉化主义者,穿着明代龙袍带着翼善冠招摇过市。在宫里听归庄的万古愁。他最崇拜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大量提拔汉官。
但是他太激进,所以后来他一死,基本上人亡政息。孝庄和四辅臣是满蒙保守主义,大开历史倒车,顺治时代严令停止的一些政策,又被翻腾出来。
等于说,康熙初年等等情况是康熙亲政之后一点点掰回来的,而男主要做的不仅是继续掰回来,他得把某个严密的体系撬出一条口子。这个严密体系也不是八旗,这是基本盘,如果雍正没有这个基本盘,他的铁腕也没法施展。
这当中的闪转腾挪才有意思。
否则没用,更谈不上强国。因为我们现在熟知的科技,是经过百余年的积累之后,一战、二战期间涌现,不是说有了蒸汽机就万事大吉。
想的太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