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封赏
这时却听楚云鹤说道: “启奏陛下,从凉州方面传递回来的战报来看,打败水柔冰的并非是宁帅!” 赵天宇闻言神情一动,不禁疑惑的说道: “哦……不是宁霜影?那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 “启奏陛下,据凉州奏报所说,九龙口一战我军是由宇流明担任的临时总指挥。宁帅更是在奏报之中特别说明,此次战役从先期筹划到实战之中的一线指挥均是宇流明一手操持!在报功的文书当中,宇流明更是高居功劳簿第一位,连宁帅、庆凉王、夏侯烈等人都是排在他的后面!” 宇流明! 这个名字让在场的众臣心中均是一凛,而赵天宇的脑海中则是浮现出了那个熟悉的年轻身影。少顷之后,帝国皇帝方才一脸感慨的说道: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正在这个时候,原先因为西北大捷的消息而陷入震惊的裴行寂率先回过神来。只见他猛地跪倒在地,朗声道: “臣,为陛下贺!” 赵天宇望着裴行寂微笑道: “裴相请讲。” “这第一贺,是贺凉州光复,贺喜陛下收复失地!我大楚虽然地域广阔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土地是多余的,胆敢犯我大楚天威者虽远必诛!这第二贺,是贺我军大败水氏,歼敌十余万!这一仗算是彻底洗雪了当年‘血色冰霜’一役的耻辱,大涨了我军的威风,我朝在与水氏的军事对抗上总算是扬眉吐气了!这第三贺,则是贺喜陛下得到了堪与水柔冰匹敌的帝国名将,这是最值得为陛下庆贺的一点!” 说到这里,裴行寂顿了顿缓缓站起身来,转身面向着大殿之内的群臣,然后用更加高抗的声音道: “这些年来,老臣心中一直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当段大将军、骠骑将军楚云天、上将徐泰、夏侯烈、欧阳聪等老一辈的宿将都渐渐老去之后,还有谁能够制得住这大陆第一名将水柔冰?要知道,现在水柔冰才不到三十岁,而在这之前我大楚军中年轻一辈将领当中始终没能有真正惊才绝世的人物崭露头角啊!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大楚出了一个宇流明!” 这一刻,裴行寂的声音因为情绪激动而颤抖了,他的目光中竟然隐隐有泪光闪动。只听他继续说道: “此战的意义……老臣难以用语言来表述。老臣此刻只能说,我年轻一辈终于出了一个领军人物,一个可以打败水柔冰的杰出名将!有宇流明在,几十年之内定可让西北水氏不敢正视我大楚!” 这一刻,赵天宇亦是心怀大畅!裴行寂的话语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儿上,他原本已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此刻若不是顾及自己一国之君的形象,几乎就要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在这宣政殿内手舞足蹈起来。 少顷之后,赵天宇勉强压抑住自己内心中的狂喜和兴奋,朗声说道: “哈哈哈哈……裴相说得好!未来几十年内,要让西北水氏不敢正视我大楚!” 殿内文官一系的大臣见状纷纷效仿裴行寂先前的模样向皇帝陛下道贺,一时之间大殿之内颂词如潮。 这一刻,志得意满的裴行寂看似无意的向大将军段擎天所在的位置瞥了一眼。此刻段擎天的脸色非常的难看,因为他深深的知道,裴行寂把宇流明捧到了如此的高度,其根本的目的还是在于为今后文官入主军队造势。 但是,现在他段擎天偏偏对此无能为力。一方面宇流明打败水柔冰这件功劳实在是太大,大到让人根本难以从任何角度去贬低和攻击。另一方面则是现在处于动荡之中的大楚实在太需要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了,皇帝陛下也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了,而宇流明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面对这样的局面,段擎天实在是感觉到有些无力。 少顷之后,只听兵部尚书楚云鹤继续奏报道: “启奏陛下,凉州战事已经落下帷幕。庆凉王在此番来函之中特意提出了几件奏报,需要请陛下圣裁!” 此刻赵天宇心怀大畅,当即坐回龙椅之上大手一挥朗声道: “讲!” “其一,凉州会战宇流明居功至伟,请陛下授予宇流明少将军衔,同时将‘南宁军’所部纳入帝国正规军编制!” 赵天宇闻言捻须而笑道: “当初宇流明率队出征之时,朕便许诺过他,此战若胜南宁军便正式纳入帝国正规军编制。宇流明不仅没有辜负朕的期望,他的所作所为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朕的期望,朕当然要兑现当初的诺言。更何况,这南宁军可是打败过水柔冰的冰霜龙骑的一等强军啊,朕焉能不将之纳入正规军的编制?至于任命宇流明为少将……哈哈,能够打败水柔冰的人当然担得起少将之名,完全不用去考虑他的年龄和资历,朕,准了!南宁军正式成军,人员编制三万,宇流明晋升少将军衔。” “臣,遵旨!”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的众臣心中又是一凛。尤其是不少武将心中都在盘算: 这宇流明才二十出头就获封少将,较之宁霜影还要早上一些,算得上是开了大楚获封少将军衔最年轻的一个了。而且照目前情况来看,宇流明圣眷如此之隆,今后前途不可限量,算是铁定坐实了大楚年轻一代将领之中的领军人物了! 这时,只听楚云鹤又道: “第二个问题。庆凉王在奏报中说,凉州会战虽然打败水氏,然我军亦是伤亡甚重,恳请陛下下旨对死伤将士予以抚恤!” 赵天宇闻言神情顿时郑重了几分,只见他沉思片刻随即说道: “为了守卫我大楚的疆土,将士们在前行浴血拼杀,他们为我大楚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朕当然不能辜负了他们。李渔何在?” 户部尚书李渔迈步而出,躬身道: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