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折扇出炉
就这样三个人吹牛到中午,李东升也舒服了一点,李林氏安排了厨房烧了点清淡的给他吃,他父亲中午又没有回来,不知道他去忙什么了。 吃完饭又睡了会,醒来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今天没有去学院,不知道张院长知道昨天大家集体去了丽春院,有没有让他气的脑出血。 这个就不管了,李东升想起来今天要做到事情,就是做一把风流才子出去泡妞装逼的必备神器—折扇。夏天就要到了,昨天在钱家的院子里嗮的头晕眼花,可是这个年头扇子基本都是小姑凉用的那种团扇,圆圆的蒙上个丝绸,小娘子可以在上面修个鸳鸯什么的,要是哪个男的拿出去还不被人笑死。折扇就不一样了,不用时拿在手里,看到漂亮的小娘子,刷的一下打开,扇上这么两下,再吟上一句诗,那还不是虏获芳心,手到擒来。哈哈哈,就这么定了。想到美处,立刻起床出发去工坊。 推开门,没有看到小菊,估计去人聊天了。他也没有在意,大步向外走,刚走到门口就发现大牛在门口等他,:“少爷,老爷说了你去哪里我都要跟着你。”李东升也无所谓,反正他又不是去干见不得人的事情,顺口道“:正好,跟我一起去趟工坊。” 两人出门,这个时候正是太阳最大的时候,就顺着有树荫的阴凉地走,好不容易才走到工坊,都是一身臭汗,李东升想搞个扇子的心情就更迫切了。 进了工坊,齐叔看到少爷来了,赶紧先上水,然后问少爷的来意。李东升先问问这几天的牙刷牙膏的产量,齐叔说现在一天能做300支左右,主要还是少爷说的那个流水作业法好啊。再做个几天就可以上商铺去卖了。老爷就是为这个事情去忙了。然后就是对李东升的马屁,说少爷英明神武,聪明睿智等等。。。把李东升说的自己都有点怀疑自己了,想:tmd,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做木工的,这才当上主管几天,拍马屁的功夫就这么厉害了,原来也是深藏不露啊。。。。 抬手打断了齐叔的马屁神功,说道:“你去给我喊两个木工来。少爷我要做个东西。急。” 少爷的话就是命令。齐叔停下了滔滔不绝的嘴,转身就出去,没两分钟就叫了三个人过来。李东升也装模作样的问问他们在这里工作的怎么样,工作餐吃的好不好,然后就问他们这儿有没有竹子,要那种老竹。 “回少爷,现在工坊里没有这种竹子,但是我家里有,只有一根。”一个年轻点的工人说道。 “哦,你叫什么名字?”李东升问。 “少爷,我叫张五。” “好的,张五是吧,你家离这多远,现在能回去拿吗?” “我家离这里不远,来回很快的。”齐叔立刻插上一句:“哪你赶快回去拿,不能耽误了少爷的事情。”张五抬头看了李东升一眼,李东升点了点头,张五转身一溜烟的回去拿竹子去了。 李东升在齐叔陪伴下视察了工坊,应该算视察吧,虽然人少了点。发现工坊工人都是忙而不乱,原材料,半成品,中途运输的人员,竟然个个井井有条,工作环境也是干净整洁,那些垃圾都是集中堆放。李东升也不禁对这个齐叔刮目相看,还真是个管理人才,又能拍马屁,又能进行现场管理。还是自己老爸有眼光啊,直接就从家里面把这个人才给挑出来了。 大牛跟着看也是看的眼热啊,大家以前都的家里的仆人,但是齐叔就是抓住机会给少爷做个了个牙刷牙膏,立刻就变成工坊主管了,老爷少爷都器重,手下还管十几个人,我大牛也要紧跟少爷的步伐,看少爷还想做什么说不定就想到我了,我大牛也就是主管了,到时候说不定就能找个丫鬟成家了。 一圈下来,李东升把齐叔好好的夸了下,把个齐叔那么大的人了,美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这个时候,张五带着竹子回来了。 李东升看了下,正是他想要的老毛竹,那么长也不知道他怎么扛过来的。张五也不知道少爷到底要多长,也没有敢把毛竹弄断。 张五把竹子放下,眼巴巴的看着李东升,就等他命令。小胖子回想了扇子的制作流程,让三个木匠先截取竹节长度适用部分。无斑痕而且枝节长的,劈开弄短到大概一尺长,将每节竹竖起,再按适用长度开成片,用炭火烘焙扇骨,使之定型;定型的大边呈向内弯曲状。将开成的小骨交叉叠起,挑选小骨颜色一致的配在一起。 用锉刀将大边和芯子一起锉出造型。修整头型烫钉用金属丝将所有木片串起来根据木片长度,顺着扇骨在白纸上画出半圆。。用木炭描好,在木片上涂抹白胶。木片在白纸上的位置将扇子两头青面进一步除去,并将扇子成型为梭子型,用虫蜡抛大骨棱口和小骨排面,让扇骨进一步光滑圆润,中途还让大牛出去买了几张宣纸来做蒙面。 然后又去隔壁烧饭的婆姨家要了点面粉,面粉要精粉,然后让大牛用水搅拌,传统精品打浆糊的搅拌次数是4000下,只在在这个次数上,水跟在面粉才是最佳的粘合度;然后把宣纸蒙在扇骨上。这个时候工坊的事情就结束了。 因为要等浆糊干啊,只好让三个师傅多做了几把,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时间也不短,全弄好天也快黑了。 李东升看着自己的折扇毛坯,虽然动作快了点,扇骨的外观还不是哪种特别包浆的感觉,但是也不错了。他心中也很满意,就让齐叔付了竹子钱,又一人赏了20文。三个木匠开心的把大黄牙都龇出来了,还是帮少爷干活有好处。又鼓励了齐叔几句,带着大牛回家准备晚上加班把扇子搞出来,回家后才是这个扇子增值最大的操作—扇面绘画或是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