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产屋敷耀哉
收到传召的指令,完全是可以预料的,因为一丰轻松斩杀下弦之五、并且活捉虫柱的能力,肯定被产屋敷关注。
再加上一丰透露出来和日之呼吸相关的事情,更会引发人联想。
在“隐”的带领下,再次来到居所,这次就不在庭院中,而是直接进入屋内,和产屋敷会面。
在玄关脱掉鞋,在室内,主公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之下,正在静静地等待。
一丰径直走到主公对面的垫子上做好,和产屋敷打了个招呼。
产屋敷一双眼睛上也有病变的痕迹,早就不能视物,可是却给人一种能够看穿一切的感觉,率先开口:
“一丰君,我们开诚布公地谈一下吧。
掌握如此多的秘闻和信息,你是代表政府而来的吧。”
一丰稍微楞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聪明人想事情总是想得太多,自己透露出对呼吸法、鬼杀队甚至鬼的信息掌握,远远超过了产屋敷的预料,这个情况下,对方笃定自己是政府派来,暗中监视鬼杀队的人,也是一个合理推断。
一丰否认道:
“在下并不代表政府,仅仅是从某些渠道获得了一些‘官方’信息罢了。”
这个是实话,官方设定集什么的一丰看过。
产屋敷微笑着点头,掌握着超过传承千年的产屋敷家族的信息,可不就是官方吗。
鬼舞辻无惨从千年以前就小心翼翼不招惹官面上的势力,鬼不论多么擅长伪装,无法见阳光这一点都不会改变,即使用长生诱惑官员,变成鬼后无法见阳光也会被发现。
别看鬼比人类要强大,但是只要配合阳光和足够多的人,总会有办法杀死的。
鬼杀队传承千年,呼吸法才传承三百多年,那么在没有呼吸法的年代中,又是如何杀死鬼的呢?
答案就是用陷阱和人命堆,还有足够的阳光。
只要找到鬼的藏身之所,在白天破坏其居所,多么强大的鬼也会被阳光杀死。
鬼杀队和鬼之间千年的对峙,都建立在双方人数都不是特别多,互相克制的情况下,双方都在惧怕着政府,不论是什么时代的政府,都能调动远远超过双方的人数。
如果鬼舞辻无惨大范围分发血液,制造恶鬼,政府就会组织人在白天对鬼进行剿灭,即使是上弦,也不能确保白天自己能占到便宜。
如果鬼杀队大范围培养剑士,作为民间组织的鬼杀队就会遭到政府的忌惮,而被政府剿灭。
鬼和鬼杀队千年来都小心地避免触动政府的底线,才维持了这个战局,历史上产屋敷一族又不是第一次遇到政府的招揽和间谍了,只不过当年日本更分裂,一些大名的招揽,在产屋敷一族看来并不值得接受。
而进入到大正年代,和南蛮的交易,让这个世界飞速改变,政府也迅速向着中央集权发展,产屋敷一直在小心着政府的渗透,所以在见到了一个很有可能是官方人员的队员,才正式进行交谈:
“不知道一丰君掌握着那些‘官方’的消息,又需要什么作为回报呢?”
这个是暗示一丰作为中间人能确保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但是一丰真的不是政府的啊,情报这种东西,自己分析出来的最可信,产屋敷已经认准了,一丰就稍微顺着他往下说:
“鬼的强大,作为鬼杀队当主的你,应该是最清楚的了。
如果政府真的加入进去,那么就要面临夜间来自鬼的刺杀,如果鬼舞辻无惨豁出去了制造鬼,然后夜间袭击政府高官,政府是无法承受的。
但是放着不管,鬼的势力也是重大的隐患,尤其在吃人这一点上,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至于鬼杀队,自从明治维新颁布废刀令以来,已经四十多年了,鬼杀队这样的不在政府领导之下的武装势力,越来越让政府不安了。
好在大正天皇陛下并非那种强硬的主君,但是仍然不是长久之计。
在政府不出面的情况下,我可以提供有限的‘官方’信息,不知道鬼杀队是否有能力早些将鬼舞辻无惨的势力根除呢?”
一丰所言仅仅是客观的分析,更让产屋敷确定了眼前之人的身份:
“那要看有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一丰君需求什么样的回报了。”
两个聪明人的对话要方便不少,虽然中间有点小误解:
“回报什么的算不上,将鬼根除,对任何一方势力都是好事。
我个人比较希望能获得各种类型呼吸的呼吸法以及相关剑技,希望阁下能行个方便。
至于在下提供的信息,六名上弦的能力和无惨即使斩首也不会死得消息如何?”
一直镇定自若的产屋敷突然激动了起来:
“上弦?他们的能力都有吗?真的太好了!”
一丰给他浇点冷水:
“不要高兴地太早,即使知道了上弦的血鬼术的能力,上弦仍然是比柱强得多的存在,靠着柱们现在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要达到让柱显现出呼吸之纹,然后估计两个柱大概能打一个上弦吧。”
产屋敷倒不觉得一丰知道呼吸纹是奇怪的事情,连上弦的血鬼术都知道,这点呼吸法的秘闻就更是小事了:
“你说的有道理,鬼杀队有记载,有呼吸纹和没有呼吸纹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除开产生呼吸纹后的副作用外,呼吸纹开启的条件已经失传,几百年间鬼杀队有数次濒临灭亡,就连我产屋敷一族的记录都已经不全,已经不知道如何开启了。”
一丰微笑了一下:
“所以才希望你能够将各种呼吸法与剑术给我,我综合一下,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到足够的信息,开启呼吸纹,让鬼杀队多一些胜算。
在此之前,先小心一点不要和上弦硬拼,导致柱一级的战斗力减员。
而且,即使能够将上弦清理掉,鬼舞辻无惨才是最终目标,不把他清除掉,上弦早晚还是会被补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