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预防针
何东胜到第二天上午才回的杨树湾。
回来的时候, 他不仅揣了一脑袋的稻田养殖经,还押了一箱子的宝贝。
红星公社的病例检测结果在返回给县防疫站的同时,也往省里头报了。所以县防疫站一往上面打申请,省卫生部门就直接给调拨了乙脑疫苗, 要求紧急预防接种。
现在接种其实有点儿晚了, 因为疫苗在人体内起作用也需要时间。但迟到总比不做强, 即使经过了长生疫苗的飓风毁灭性打击, 余秋仍然坚信预防接种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自然获得免疫力。
况且这时代估计没人敢做假疫苗吧, 做了不仅挣不到钱, 说不定还要搭上命。
这回县防疫站跟红星公社卫生院都没有再派人下来指导余秋如何接种疫苗。不是他们对小赤脚医生充满了信心, 而是杨树湾已经有人管过疫苗接种的事情。
小接生员宝珍今年上半年就单独给孩子打过麻疹疫苗。
现在, 她成了小老师,负责带余秋去打乙脑疫苗。
宝珍刚从田里头被喊起来, 有点儿害臊, 抓着衣角跟蚊子哼哼似的:“那个很简单的, 小秋姐你肯定会。”
余秋抓着乙脑减毒疫苗看说明书。这个她还真没打过。
产科的确打疫苗, 婴儿出生哇哇叫, 接种乙肝卡介苗。不过都是她开医嘱,护士小姐姐去执行的。
宝珍当起小老师也一板一眼的,满脸严肃地询问排队打预防针的小学生:“最近感冒发烧没有啊?以前生过什么病没有?现在身上有没有哪儿不舒服?”
小学生摇头给予否定答案之后, 她还伸手摸了下孩子的额头, 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郑重其事地开始拿砂轮割玻璃药瓶。
余秋忍不住唇角上翘。
虽然现在乡村医疗工作人员接受的专业培训极为有限,但是小宝珍的一言一行都让余秋备受安慰, 因为他们竭尽所能地好好做事。并没有因为条件简陋而敷衍。
恐怕正是这份认真,让宝珍成了小学生们畏惧的存在。即使小接生员身上穿着的是便装,等待打针的小朋友仍旧浑身紧绷。
宝珍抽完了药液,推着针筒排空气的时候,余秋明显看到那张小包子脸僵硬了。再到宝珍拿酒精棉球消毒他手臂时,可怜的小家伙已经快要哭出来。
余秋十分怀疑,如果不是田雨在边上看着,这娃儿会直接夺门而逃。
“赵志国,你是不是要以红领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抓着教鞭的田雨看上去很有老师样子,“红领巾才不会害怕打针呢。”
小男孩眼底的湿润瞬间就收了回头,他认真地强调:“我不怕,我要当勇敢的红领巾。一点儿都不疼。”
话音未落,针头就扎进了他的手臂。可怜的准少先队员没能憋住,眼睛到底含上了两泡泪。
余秋看着他跟表情包一样的小脸蛋,一颗沧桑的老阿姨心简直泛滥了。她就着安慰孩子的机会,趁机在他的小包子脸上捏了把:“没事,你看,是不是就跟蚂蚁夹了下一样?”
小家伙破涕为笑,自豪地挺起胸膛,大声宣布:“对,一点儿都不疼,就是蚂蚁夹了下。”
他按着酒精棉球,跟得胜回朝的大将军似的,抬头挺胸地跑去跟后面还没打预防针的同伴炫耀去了。
宝珍笑着喊下一个,再度重复步骤。
余秋看她直接拿用过的注射器抽取药液,立刻喊停:“换一个。”
宝珍满脸懵懂:“玻璃渣没掉药水瓶里头啊。”
“我是说注射器。”
虽然现在卫生院医生用的也是重复回收的玻璃注射器,但一人一针是最基本的,怎么能够共用注射器呢?万一他们当中有任何人患有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这帮孩子集体遭殃。
宝珍茫然地嘀咕了一句:“我们都是这样打的啊。”
她问过了,这些孩子都没病。
余秋头痛,坚持要一人一针:“有没有生病,不是靠自己的个人感觉来判断的。潜伏期的人也可以传播疾病。”
然而一人一针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杨树湾小学只有三个年级,每个班级也只有四十多位学生,那也是一百来号人。
再加上已经辍学的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跟学龄前儿童,这个数字直接要突破四百大关了。
如此多的注射器,别说是小小的杨树湾了,整个红星卫生院都没有。
现在卫生院给人打针也是重复利用针管的,只在用完之后用蒸馏水清洗一下针筒,然后再换个针头。
余秋在心中哀嚎,院感会疯的,山崩海啸地疯掉。
可是目前就这条件,纵然余秋厚着脸皮去卫生院化缘,百宝使尽地求爷爷告奶奶,最终也只得到了八只注射器跟十八根针头。
这还是卫生院的那位小急诊医生积极帮忙奔走的结果。因为他认为余秋的想法很对。
余秋没办法,只能每次只给十个孩子打预防针,然后借用杨树湾小学校长家的锅炉,煮好了之后用纱布包着,再度上锅蒸。
蒸馏水也是余秋从卫生院顺来的,不然叫她再自制的话,说不定她一个月都打不完这些孩子的预防针。
饶是如此,她跟宝珍从天蒙蒙亮上人家门开始打预防针,忙到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睡觉,大宝都病愈出院了,她们也还没打完全大队孩子的预防针。
卫生院的丁大夫下村里头采草药的时候,问了接种的进度,忍不住委婉地催促了一句:“还是要抓紧啊。这一针打完过个再打第二针才能真正起效。你们这个速度,孩子等不到打针就生病怎么办?”
余秋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她一根针打完全村,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
“那你就抓大放小。”丁大夫敦敦善诱,“你看你手上现在是不是有二十五个针头?那你就一次性打完二十个人。你听我说完,咱们打预防针是皮下注射对不对?并不往回抽血。你看看这个针头的长度,你觉得孩子□□进入针筒的概率有多大?”
余秋抿抿嘴巴:“可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落到哪个孩子头上,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啊。”
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这跟她的职业道德相悖左。
“也不是不消毒针筒,你用开水烫完了,再用蒸馏水刷一遍就行了。”丁大夫语重心长,“两权相害取其轻。孩子要是得了大脑炎,搞不好会没命的啊。”
余秋觉得自己堕落了,因为她居然被丁大夫说服了,采取这种打折的消毒方式。
等下次吧,等下次时间充裕的时候,她再慢慢按照她的理念实践。什么都缺的时代,真是叫人犯愁啊。
照着这个法子来,她们的预防接种速度果然快了很多。丁医生背着筐草药下山去大柳树底下坐船的时候,她们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只剩下村里头的大孩子要接种了。
这些孩子没有继续上学后,就跟着大人下田干活去了。一来各个生产队干活的地点是分散开来的,不太好找,二来余秋也不放心给这些在大太阳底下干了半天活的孩子打针。他们接种完之后绝对不会休息,而是直接再回地里头干活,有的还要泡在冷水中。
所以余秋将他们的接种计划排到了傍晚,也就是杨树湾小学继续教育课堂进行的时候。
虽然杨树湾直到六七年前才正儿八经地有小学,多年来,村里头不少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这丝毫不能打消杨树湾人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自从田雨办起这个小课堂开始,村里头没有继续上学的孩子几乎雷打不动地固定出现在学校。
听说有人想逃课来着,毕竟并非所有人都热爱学习,结果被爹妈直接拽着耳朵又拎回了学校。
当家长的人对女先生放话,尽管打,只要孩子不听话,直接打,不用商量。
余秋看看比田雨个子还高的学生,只能摇头叹气。
她跟宝珍去学校打预防针,自然不能影响课堂纪律。
田雨在讲台上上课,他们就把学生一个个叫到教室后头,然后打预防针。
班里多了医生打针,学生们的注意力难免受到影响。十来岁大的孩子,频频回头往后看。
田雨在讲台上敲教鞭:“这点儿动静,你们就坐不住了?我们伟大的主席身处闹市仍旧专心读书。我们的元帅读书时吃糍粑错把墨汁当成糖蘸着也毫无所觉。你们再看看你们自己,应该吗?”
明明田雨比这群孩子大不了多少,班上甚至还有跟她同岁的学生。可她这么一发话,原本心神不宁的学生全都低下了头。
余秋忍俊不禁,别说,小田雨还真是个天生当老师的料。
一堂语文一堂数学课上完,天已经微微发灰。田雨宣布下课,余秋赶紧叫住最后几个还没打针的孩子,准备一次性打完。
她夹出针盒里头消毒好的针头,接上蒸馏水涮过的针筒,消毒前照旧询问:“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吗?以前你生过什么病没有?家里头的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外公外婆呢?”
对面的男孩子慌慌张张,支支吾吾道:“没有,都挺好。”
余秋看他通红的脸,伸手摸了下他的额头,感觉有些烫。
“你等等吧,先测个体温。”余秋从医药箱里头拿出体温计看了眼刻度,然后递给小少年,“夹在咯吱窝底下。”
少年抓起体温计,慌慌张张地跑到后面去了。
旁边的孩子叫嚷着起哄,发出轰然的笑声。
余秋摇摇头,这帮孩子还真是精力过剩。她打完了剩下几个人的预防针,抬眼看外头天色已经发暗,又叫回先前的那个小孩:“陈福顺,过来给我看看体温。”
陈福顺赶紧递上温度计。
余秋凑近了看清楚上面的体温,顿时惊呆了,三十四度八,合着这是冷血动物成精啊?
她抬起头,满腹疑惑地看小孩:“你刚才夹咯吱窝底下了?”
陈福顺非常肯定地点头,脊背挺得笔直:“一直夹着。”
可惜他态度再坚定都没用,因为教室里头还有无数双眼睛。
很快就有人举手揭秘:“小秋大夫,他刚才甩体温计了。”
嘿,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往下甩显出来的体温就降低了。
余秋疑惑地看陈福顺:“你干嘛要这样?”
少年支支吾吾:“我想今天就把针打了。”
余秋哭笑不得:“等你身体好了,我自然会给你再打针的。我不是跟你们说过吗,生病的时候打针,反而会危险,搞不好你就真得了大脑炎。”
陈福顺脑袋垂得恨不得低到地上,死活不肯看余秋的脸。
先前主动揭发同伴的少年欢快地朝余秋喊:“小秋大夫,福顺是心疼你,舍不得你再跑一趟。”
旁边的孩子跟着挤眉弄眼,还有人故意发出怪叫:“哟哟哟,陈福顺,心疼媳妇儿咯。”
陈福顺气急败坏地去追同伴:“你别胡说。”
那孩子却是个调皮捣蛋的主,手指头划着脸做羞羞脸:“哎呀呀,都亲嘴了,你还想不承认?”
余秋目瞪口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到底从哪儿冒出来的绯闻?
还有,说好的淳朴天真的孩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陈.毅元帅数虽然因为“二月逆流”受到牵连边缘化,1969年被以战备的名义放到了石家庄,但1972年元月过世的时候,毛.主席亲自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并且对他表示肯定。所以田雨才拿他糍粑蘸墨汁的逸事举例子。新网址: .. :,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