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谁都不傻
更新时间:2013-07-25
有些人喜欢多说少做,有些人就喜欢多做少说!
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军阀,都是属于多说少做型的,只要做出一点成绩,就恨不得满天下宣扬,生恐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政绩,生恐怕不能流芳千古;这种浮躁的环境下,出现石远这个多做少说的另类,就令人耳目一新!
杨荫榆对石远的第一感觉很好,从听说石远为学生们操办后事,那时候还只是感激;到了听说石远想要建一所综合性大学,杨荫榆对石远充满怀疑;现在见识到石远不经意间展示出的实力,杨荫榆终于被震撼,好看的小说:!
受到震撼一般总要感叹一句,杨荫榆此时就要用感叹抒发自己的心情:“石先生真是实干家,没想到您的工厂有如此深厚的技术实力!这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杨荫榆赞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石先生既然有如此实力,为什么不大肆生产这种轿车呢?也好让洋人看看咱们工业的实力!”
这个时代,连一个螺丝钉都要进口,进口的螺丝钉就称为“洋丁”,其他东西同样需要进口,种类繁多,不一而足。这类商品大多拥有同一类名字“洋油”、“洋面”、“洋火”、“样车子”、“洋烟”……
出现在国内的任何一种东西,只要和外国挂上钩,那就一定要加上个“洋”,连人都成了“洋人”,洋人的东西一般都代表着新潮、时尚,这又促生出一个派生词语“洋气”……
国人既然对洋货如此推崇,洋人自然就对国人不屑一顾;几千年来,中原王朝一直站在人类之巅,不管是科技,还是经济、工业、社会等等任何一个方面,中原王朝都可以用看“下里巴人”的眼神看洋人。
风水轮流转,等“我大清”统治几百年之后,中国再开眼看世界,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
这种情况深深刺痛了有识之士的心,他们发起“洋务运动”,他们提倡“实业兴国”,辛辛苦苦的干了几十年,在这片大地上也同样风风火火的打了几十年,中国人这才发现不仅没有拉近差距,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杨荫榆同样是有识之士,她同样对现状痛心疾首,却是束手无策;如今看到石远的工厂改装的轿车,杨荫榆忍不住提出这个疑问。
这就像是一个从生下来就在贫穷中挣扎的孩子,邻居们都有新玩具,自己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等自己也终于有了一个新玩具,任谁都忍不住要拿出去炫耀一番……
不!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平等!你有的我同样有的平等……
后世的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或许不如国外的先进,但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比国外做的多、做的快!
后世的外国提起中国,只能感叹中国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踏实的务实精神,中国人凭借着一贯的优秀品质,已经重新夺回了部分原本就一直属于自己的荣誉。
石远在后世长大,自然不会有穷孩子的心态,但听到杨荫榆质疑,石远还是要叫苦:“唉!我又何尝不想大规模生产,以壮国威;只是目前我们国力还是贫弱,就算是我生产出这种轿车,仍旧免不了要被洋人仿制,恐怕到时候,连个专利费都拿不回来!这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咱们国家现在的实力,还没有和洋人分庭抗礼的能力,所以我才要建学校、建工厂,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到咱们有了实力,我就会把这种车生产的满世界都是,到时候谁的脸色都不用顾忌!”
石远也是挑拨人心的高手,杨荫榆就被石远挑拨的热血沸腾。
听完石远的志向,杨荫榆也忍不住激动:“石先生,我想加入您的学校!请问有我的位置吗?”
石远终于微笑:“欢迎你,杨女士!校长的位置就是你的,我会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设备和资金,我会为你提供你想要的一切支持,只要你能够按照你的想法去管理这个学校,只要你能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想把学校建在那里你就说!想建成什么样你就说!想请什么样的人做教员你就说!只要你说出来,我就绝对保证办到!”
终于达到目的,石远欣喜异常,连小昭和蒲文君都齐声欢呼,好看的小说:。
既然决定去石远那里,杨荫榆就无法等待,她迫切的想要去看看石远所说的工厂和校址,她迫切的想要亲眼看到这个国家振兴的希望和基石。
石远再三劝说,杨荫榆这才同意明天一早再前往涿州。
……
石远在忙碌的时候,时局同时也在变幻!
8月8号,石远进入北平的同时,奉军将领张汉卿兵出山海关,进逼北平。
8月9号,石远在贤良寺为遇难义士扎起灵棚的时候,西北军开始收拾营房,准备往绥远方向撤退。
8月10号,西北军全部撤离北平,同日,奉军进驻北平,北平再度易手。
8月11号,张汉卿进入北平,段祺瑞任命张汉卿为北平卫戍司令。
8月11号下午,正在贤良寺陪伴着蒲文君守灵的石远收到电报,张汉卿要亲自来祭奠遇难义士。
经过数日来的努力,遇难义士的遗体已经全部都送到这里,总计是47名义士遇难。
棺椁停放区又扩大了一倍,占据了这个庞大灵堂内部近半的空间。
西北军已经撤走,奉军进驻北平,既然北平已经换了天,石远也就不再遮遮掩掩。
狂风小队队员全部都换上了军装,枪支也堂而皇之的携带在身上。
没有人敢来干涉,当初在警察署里大声质问石远“你是哪个”的那名年轻警察,现在就在门口值勤,他现在还是不知道石远实力有多雄厚,但是他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不伺候好这帮大爷,自己的下场一定非常凄惨!
石远还是有收获,三天以来,数十名教员表示愿意前往石远的学校任教,数百名学生表示想要前往石远学校的学习;这其中除了杨荫榆曾任校长的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师生,同样不乏京师大学堂和清华学校这样的高校师生,石远甚至在其中发现了几个后世如雷贯耳的姓名,他们现在还尚未崭露头角,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他们的天份!
石远派了2辆轿车和一辆卡车,在北平和涿州之间不停的来回送人,只要有人愿意去,石远就把人送到涿州,交给杨荫榆接手,至于是要或者不要,都由杨荫榆决定!
学校尚未建成?这不是问题,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一砖一瓦的把学校建起来,这样才更有感情!
收到张汉卿要亲自过来祭奠的电报,石远还是做了一番布置。
卫兵们所使用的手枪和步枪,这些还都不是问题,轿车也不算显眼,卡车就要掩饰一番。
石远身在北平,携带了两套卡车改装的移动指挥中心,一套安置在石远租住的北平饭店院子内,另外一套就根本没有卸车,直接就停放在贤良寺门口,方便石远随时指挥涿州和风城事宜。
现在正是科技大发展的阶段,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卡车的封闭式车厢虽然模样奇怪,还不至于引人关注。
没人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别人没有机会上车参观,如果张汉卿看到卡车,忽然想要上去参观一番;以张汉卿的眼力,再不济也能发现移动指挥中心的重要作用,到时候,石远的实力就再也无法掩盖。
这样狗血的桥段,石远当然不能留下隐患。
收到电报之后,石远立即命令电台关机转移,这样的好东西,现在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天将擦黑,张汉卿如约而至,。
纵然是拉上了电灯,灵堂内还是点了长明灯,边上一群和尚正在念颂《往生咒》,灵堂内气氛还是那般的悲悲切切。
还是张汉卿的卫队先进来,卫队要进入灵堂内查看一番,以确定没有安全隐患;等张汉卿卫队控制了场面之后,张汉卿才进入灵堂祭拜。
跟着张汉卿进来的就是张汉卿的副官吕比之,看到石远,吕比之就点头微笑,并且立正敬礼;石远同样报以微笑,也立正还礼。实在不是叙旧的场合,两人也不寒暄,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张汉卿身上。
石远亲自引燃竹签沉香,双手递给张汉卿。
张汉卿身着军礼服,看上去颇为英武庄重。
接过石远递过来的竹签沉香,张汉卿双手高高举起,把沉香置于额前,再闭上双眼,潜心祷告。
祷告完毕,张汉卿把沉香插入香炉中,就到身披孝服的蒲文君和小昭身前低声慰问:“节哀顺变!”
蒲文君和小昭矮身还礼,也不说话,泪水又是忍不住的流下来。
张汉卿长叹一声,对石远甩个眼色,转身出了灵堂。
石远会意,对小昭点点头,就紧跟着张汉卿出去。
张汉卿心情颇为不错,没有受到灵堂气氛的干扰:“你现在干的不错!”
这话半真半假,石远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打个哈哈:“多亏大帅和少帅看顾,这才勉强有了个容身之处,否则属下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山沟里窝着呢!”
张汉卿自幼就跟着一帮胡子长大,自然不觉得石远言语粗俗:“你也不用妄自菲薄,我看你的兵就不错,听说上次你可是在天津大大露了个脸!你到底给那洋人灌了什么**汤,让他对你如此推崇?”
这话看似随意,一不小心那就上了圈套。
石远貌似神神秘秘:“少帅,您也知道,我发了笔横财,就找德国人买东西,这德国人的东西还真是不错!”
石远说话间,伸手对文吉招呼:“过来,把枪给我!”
文吉双手递上手中的步枪,颇有点依依不舍。
这自然就是风城生产的b1。
石远就开始忽悠:“少帅请看,这枪颇为先进,比现在流行的汉阳造要好上不少,不仅仅射程较远,而且精度颇佳!德国人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不能生产军火,很多兵工厂都处于封存状态,我和那德国人商议,就想引进他们的一个兵工厂,专门生茶这种步枪;德国人很高兴,同意把兵工厂卖给我!哼哼!这洋鬼子就是傻冒,等到兵工厂一运回来,老子还会向他花钱,做梦吧!”
石远说得开心,张汉卿就不以为意:“别太高兴,你以为那洋鬼子都是傻子不成?他们肯把工厂卖给你,那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技术,还是不要得意太早!”
石远愕然,这张汉卿也不是传说中的不学无术啊!
张汉卿还以为不小心打击到了石远,就出言安慰:“你也不用介意,我早就委托捷克一家兵工厂研制新枪,是一种可以连发的半自动步枪,听说已经快要定型了,等定了型,我就准备大量购买!到时候,就给你优先装备一部分!”
……
石远惭愧不已,这算什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