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初次登门
东宫的红烧肉那叫一个好吃。
这年头的人缺少油水, 每次烧猪肉都喜欢用上大块大块的肥肉,好像有肥肉才算是一顿真正的荤菜一样。尤其是丁大娘烧肉的时候, 最喜欢烧的那种就是在玄萌眼里, 顶顶的肥肉——如果把肉分为十分,八分是肥肉两分是瘦肉。
等到了栾老爹开店的时候, 要给食客烧红烧肉的时候, 才会选用瘦肉多点的肉, 那也是个肥瘦五五分的。要是哪天瘦的肉多了,食客们还要投诉栾老爹不像是以前一样厚道了。
而东宫就不一样了,那红烧肉有一分的皮,两分的肥肉,三分的瘦肉再跟着两分肥肉两分瘦肉。一整块看上去就像是个红白相间的宝石一样。一块块十分规整, 一人一小坛四块肉排在一起, 那叫一个色香味俱全。
光沾着那红烧肉的卤汁,玄萌都能吃下一碗饭。
就因为一份红烧肉,玄萌直接一个真香现场, 回到东宫住着了。
而之前“一站到底”的结果也正如同李承乾预料的那样, 虽然有不少学子出了风头,但是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第一, 就连得到赞许最多答题最多的那名理科状元, 都感慨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太子洗马这个职务, 一直没人敢来要。
这年头的读书人啊, 不仅实在, 还一身傲骨, 有个可以通天的机会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反而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足。
要让玄萌来看啊,他们确实大部分都是菜鸡,想法比能力好得多,但是也并不算是不能胜任太子洗马的位置。
之前玄萌不乐意李承乾直接把官职拿出来当奖励,一方面是觉得有些过于儿戏,另外一方面是玄萌不想承认这群进士科明经科光会死读书的学子能当个好官。
等吃完红烧肉心情好了许多,心平气和地仔细想了想后,玄萌觉得,他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进士科确实比较注重文学才华,看重赋诗这个能力。
玄萌到现在还觉得赋诗赋得好,不就等于写小说写得好,就一定适合当一个好官了么?那确实说不好。
不过玄萌也必须承认,从诗词歌赋中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心性,这就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成为一个好官。毕竟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而心性不能。
玄萌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善与反思,善于给自己纠错。
当你每天的生活都被大量变量充斥着,稍微有个变量没考虑到,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翻天覆地的变化。写的研究报告推翻过一次又一次后,你也会学会每天给自己纠错的。
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玄萌,和李承乾感慨,其实太子洗马这个职务,看似是个从五品下,在别的地方算是个高得不得了的官职了,对于这群刚刚科举结束的学子们来说也算是个好起点。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职位。
太子洗马在秦汉设立这个职位的时候,是拥有辅佐太子,教导太子文理的职能的,并且一个太子可以有八到十个洗马。等到了隋唐的时候,太子洗马就变成了一个专掌书籍经文的职务了。职能范围减少,需要的人也就少了,如今一个太子只需要2个洗马就够了,有时候都不一定会凑齐。
专掌书籍经文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是东宫图书馆管理员吧,还不是图书馆馆长。
要是那日‘一站到底’真的有人能够胜出,肯定也是个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万事皆通的博学之才。真让人来当个图书馆管理员,那不是让人蹉跎了么。
还不如真的给他一块地方,当个县令,掌管俗物以后,看看是不是能把他万事皆通达的能力用在政务上,把心思放在百姓身上,如果能做到那便是经天纬地之才了。
玄萌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以后,就看着李承乾在对着自己笑,笑得那小梨涡向内陷着,总觉得是有什么坑在等着自己。
“小法师这下应该知道,为什么没人来找我要那个职位了吧。”李承乾笑意盈盈,“看得上这职务的人,没这能力让他人认可。得到学子们共赏的,却又不屑于从一个太子洗马开始干起,他们有更广阔的的天地。”
玄萌:……
合着自己绕了半天,红烧肉都吃完了,餐后甜点都吃过了,才想明白的事情,李承乾早就知道?
看来自己是真的不适合政治QAQ
还是做点不需要绕弯子动脑子,身体力行就能改变世界的事情吧。
就比如说这图书馆。
玄萌也是因为想到如今太子洗马差不多就是个图书馆管理员才想起来,如今有了印刷术,那图书馆这事儿就可以弄起来了啊。
其实早在武德年间,李渊就在皇城的西边设置了一个修文馆算在了门下省管辖范畴内,等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初,就改名为弘文馆,收集了二十多万本书藏于其中。李世民对于这个皇家图书馆还是十分重视的,委派了校书郎专门负责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还招收了学生数十名,都是来自皇族贵族或者高级京官子弟在其中学习,主要是学习经义和书法。
可是这皇室图书馆便只有这能够进出弘文馆的人借阅书籍,就算是个私家图书馆吧,玄萌想着的是弄出一个公共图书馆出来。
书籍和知识原先比较难传播的原因,自然是和书籍的制作和保存相关。许多书籍原先刻在竹简纸上,又笨又重,保管起来也比较艰难。一旦主人家需要去到其他地方,要么舍了全部的书籍,要么还得找几匹马车给一点点的拉倒新家。
就算是到了书籍记录在纸上的这段时间,魏晋南北朝隋唐期间经历了多少战乱,又有多少人家真的能够把藏书保留下来。估计如今大部分值得一读的并且还被保存完好的书,就在这弘文馆之内了,还有一些可能是各个世家的珍藏了。
玄萌打算在慈恩寺里开辟一个图书馆,供寒门子弟,贫寒之士,求学之人一个可以找到书看到书的地方。
在着图书馆之内的阅览本身是不要钱的,但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书籍,考虑到目前学子们的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全部书籍都不可以外借。这样也就避免有人把书借回去,还迟了或者损坏了以后找理由赖皮。
玄萌给这慈恩图书馆定下了规矩,部分书籍是可以抄录的,允许学子在缴纳不到一贯铜钱的笔墨费之后,用图书馆内的稿纸、毛笔和墨水去抄录自己需要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想要永久珍藏的书籍,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史为鉴】的工作人员进行印刷,印刷成本完全自付。
玄萌打算等规则定出来了以后,真正实行起来有什么问题再去改。
首先,先要让那慈恩图书馆里的书,充盈起来,才能让人学子进去借阅的兴趣。
自家【史为鉴】出的几本书,什么理科教材,千金翼方,玄萌先放了几套过去。玄萌还让人把这次科举的题目以及一些高分答卷给印刷出来装订成册,当做是本次科举的‘官方’标准答案,也给收录进了图书馆。
不止如此,还有闻风而来的墨渊也带来了墨家留存的一些可以对外公布的机关之术的书籍,同样捐献出来给了图书馆。
墨渊这种墨子学说的青年都得知了这个消息,各个学派的那些老人们更是对图书馆的兴趣不加掩饰。
孔颖达直接把他们儒家经义整理成了十辆马车,派了十多个人抬到了慈恩寺图书馆。
也不知道这些书籍是孔颖达什么时候整理,又是什么时候印刷的,反正【史为鉴】是没接到印刷的担子,那估计就是皇家给印刷的吧。也有可能是这些个世家知道印刷术好用之后,明面上缠着李世民,暗地里塞人到【史为鉴】的作坊,把这印刷术给偷学到家了。
玄萌对这个不怎么在意,在现代,想要印刷点东西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印刷术这样利国利民的发明,本来就不应该是独家垄断的。只不过私下里塞人这种事情,确实有点让人恶心,于是玄萌听说了之后,直接把研究了很久的活字印刷术专用的墨汁配方上交给了国家,还贴在了【史为鉴】的店铺外面。
玄萌此举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要学就学,但是能不能开厂印刷,那还是要受到朝廷干涉的。
之前不就定了么,民间印刷可以展开,不过朝廷要干涉要控制,还要每年审核以后给了合格证的印刷厂,才能对外贩卖。
孔颖达用的就应该是家里的印刷厂,也不对外贩卖,就把自家里的学说整理整理,校队校队,然后多印几本出来给自家孩子。这次捐给图书馆的,基本上也是每本他们拿出来的书都有两套,方便多人借阅。
儒家都动了,道家怎么可能不动。
相比起儒家派来家里的人吭哧吭哧地抬书籍,以袁天罡为首的道士们,顶着发髻一手提着一大摞书走着来到了慈恩寺。明明提着重物,脚下却看着步步生风,显得要比儒家的精神面貌好了不少。
据说这批道士是袁天罡特意选出来的那些个面容不差,身形优秀,平日里还经常锻炼身体的道士们。像是李淳风这样看上去轻飘飘风一吹就能飘走,还有俩硕大无比黑眼圈的宅男道士,袁天罡直接没选。
听李淳风私下和玄萌吐槽时说,袁天罡这运送书籍的队伍里,选都选好看的。
玄萌看着李淳风那堪比国宝的黑眼圈,心里想着是不是要问一问孙思邈道长,什么配方可以除黑眼圈了。
佛道儒佛道儒,这三家一般是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其中两家都送了书过来,打着要让更多学子看到他们学说的心思,推广他们的学说,佛家能不着急么。
玄萌虽然是个小和尚,也是在慈恩寺里建立的图书馆,但是玄萌手里还真没什么佛经。
这不,就有人来送了么。
长安近郊的这些个寺庙的和尚们,是从来不靠近慈恩寺的,一个个都不愿意搭理玄萌,但是这次也不得不派人前来了。
玄萌看着眼前这个眉清目秀,大眼睛闪啊闪看着特别机灵,嘴角带着笑容,大概十一二岁的小和尚,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游戏角色一样,不免心生喜意,总有一种想要捏脸的冲动。
“小僧来自永长坊的大总持寺,乃是道岳法师的弟子。”
“玄萌法师,唤我辩机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