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41
就像先前苏博一向周舟两人介绍时所说的, 实验室的氛围大体很轻松, 并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秩序。
此时, 苏博一的报告说到一半, 底下一位刚从京城过来的学长便举手打断道:“博一, 别是弄错了吧?邓、三、院、士?”
后面四个字几乎是一个个从他嘴里蹦出来的。其他人听他这么说, 也都点头附和, 实验室里,原本因为激烈竞争而紧绷着的气氛, 顿时为之一松。
别说他们这帮人大多还只是清北博士在读,就算叫来他们的教授, 实验室的老板,也都要对着邓三, 恭恭敬敬地叫上一声前辈。
邓三是上世纪华国数学界最闪耀的明星, 少有人没听过他的威名。
这位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学界巨擘,是标杆一般的人物。
他于1968年在《国家科学通讯》上发表的对考文特猜想的证明轰动了国际数学界,硬生生凭一己之力,打破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数学界独当一面的局面。
可以说,八零年代以后,一代代有志于数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的孩子们,都是听着邓三的故事长大的。
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毕竟不一样了, 何况是在人工智能算法这样最前沿的领域。
让一群从小玩着电脑长大、又即将步入科研产出黄金年龄段的博士生们, 去挑战一位已至暮年的数学界开山鼻祖, 显然是无意义也不公平的事。
越来越多年轻学长学姐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他们在善意地调侃苏博一糟糕的信息来源。
但坐在会议桌正中央的黄维教授并没有笑。
他表情始终紧绷着,看上去很严肃,完全没有那天刚到实验室时,谈笑风生的和气样子。
大家注意到老师的神态,慢慢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重新坐正身子,拿起笔,恢复了郑重的姿态。
黄维说:“博一并不是在和大家开玩笑,你们沈导在美国开会,于是托我暂时管理实验室,顺带将这件事情告知你们。”
“邓老是我们所共同尊敬且景仰着的前辈,他老人家为祖国数学的发展奉献了一生,如今耄耋之年,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在近代饱受屈辱,积贫积弱,正是因为接连错失了人类文明史上两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新国家成立后,靠着学界前辈们的努力,才把之前的缺失的基础拉了上来,赶上了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大潮。”
“如今,前三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技术红利期,已经将要过去,世界范围内的第四次技术突破即将到来,而且很有可能,正在人工智能领域。”
黄维环顾会议室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年轻人的面容上,总是跃动着独属于少年人的激情与喜悦。
他沉声说:“你们是祖国顶尖的人才,享受着国内最顶尖教育资源,所以我希望你们同样能拥有这份担当,将未来祖国,甚至是全世界科技命运的发展,扛在自己肩上。”
“言归正传。目前我们所做的这个项目,属于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范畴内,如果真的能取得进展,将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于是在邓老的组织推动下,三天前,科学院那边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我们进行竞争。”
“......”
青年学子们彼此对望,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一点疑问。
既然是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目标是取得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创新突破,为什么反而要分散力量,而不是加入AiL实验室?
科学院不可能不知道,AiL研究这个项目已经有半个月时间了。
事实上,由于AiL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盈利、自主运转的能力,它名义上仍直属于清华大学,因此他们开展任何研究前,都要向上级单位打报告,好申报项目资金。
没有人注意到,坐在会议室不起眼角落里的周舟,脸上露出了一点了然的微笑。
邓老......邓处他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变。
她很轻易地就又回想起从前的场景来。
院里举办的某次座谈会上,有刚刚从苏联交流回来的同志,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苏联国内科技研究的进展状况。
他说:“苏.共老大哥的情况,和咱们可不太一样。咱们现在是全国上下卯足力气,就看咱科学院一家的研究,咱研究出了啥,祖国就研究出了啥,咱的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祖国的科技文明就增添了哪些亮点。”
“但是,在人家国家,那都是赛马,全国各地,各级机关,都有大大小小的研究机构研究单位,他们有时候会研究相同的项目,谁的研究有水平,谁先出了成果,谁就能代表国家,到世界舞台上去比拼。”
那位同志去苏联交流了足足有一个月,每天都写日记,回来分享的时候,自然有许多内容可以讲。但唯独这个“赛马”,周舟的印象最深刻。
散会后,大家仔细收好记的会议笔记,三三两两结伴回所里。
周舟和同事往外走的时候,刚巧路过邓三的桌子,他正扭头和科学院的一位领导同志说话,浓眉下,黑色的眸子格外的亮。
周舟听见他说:“......李同志啊,这想法有意思,什么时候,咱们有实力了,也给它来个赛马......”
黄维显然也看出了学生们的疑问。
他解释道:“你们也不用瞎猜了,邓老的意思,一方面是,我们实验室毕竟是挂靠在清华的,他们科学院的人如果要来加入我们,在行政流程上,难免有不方便的地方。”
“但更重要的,只有竞争,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出个人的潜力。”
“咱们的研究,现在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要通过采样,生成随机表达式,对吧?”
黄维说这话时,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仍然站在屏幕前的苏博一。
苏博一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退回到上一页那张显示着项目阶段的ppt,用激光笔圈了圈对应的位置。
黄维的神色严肃:“只要这块硬骨头还没啃下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前面你们所做的一切,什么正向生成啦什么积分数据啦什么树状图谱啦,不出十天,人家就能赶上来。”
“我们搞学术的,从来都不讲第二,只讲第一,更没有什么自己人不自己人的,科学院信息所的这支团队,就是你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变得很凝重。
趁着别人没注意,方文扭过头,低声对周舟说:“计老不是说了,我们进项目组后,还有和科学院合作的机会。”
“结果搞半天,是有和科学院竞争的机会啊,开玩笑,这怎么可能争得过。”
“要进科学院,起码也得要博后做的很好才行吧,咱们这里的学长学姐,都还只是博士在读,很多还是直博,那......”
已经保送清华、没有了高考压力的方文,提前检索了很多学历方面的资料。他因此知道,很多直博生虽然都是同龄人中学习最为优秀的一批,但他们在直博的前一二年,也仍然只是相当于硕士的水平。
而相对于硕士、博士这种学历来说,博士后则更像一份工作,做博士后的时候需要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运作,只有博后做的好,才可以进中科院这种门槛比较高的研究机构。
也就是说,中科院项目组研究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资历,比他们实验室的学长学姐高出了两个段位。
方文说话的声音已经很小了,偏偏南源耳朵尖,闻言冷哼了一声:“哼,怕输就趁早走人,也不差你一个。”
他的临时监护人孟子凌日常道歉:“不好意思,小源不懂礼貌......”
方文挥了挥手,表示懒得和小孩计较。
这小孩根本啥都不懂嘛。他也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
大家散了会出来,都回到自己位子上,各司其职。
周舟拿着杯子去打水,远远就看见饮水机前有两位陌生学姐正在接水。她们背对着她,边打水,边交谈。
一位高一点的说:“哎,我这直博第二年,也就和硕士差不多菜......那个中科院项目组实际负责人李荣,大我五届的直系学长,多牛x你知道吗,一路碾压同级,履历亮到让你怀疑人生,这么多年了我们学院都还流传着他的传说。”
旁边的学姐说:“直博前几年都菜,谁又比谁好了,本来以为咱这个项目有导师撑着,只会源源不断有大牛来,没想到科学院那边搞一个这样的骚操作,现在好了,大牛们不是来指导我们,而是亲自上阵来碾压我们了。”
高个子学姐先接完水,耸了耸肩:“毕竟我们总共也没跟过几个项目,和那些做过博后的研究员比不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另一个学姐显然心态更好:“天塌下来导师撑着,我们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好,不过说起来,我真的很仰慕邓老,你说我们能不能得到机会,和他们项目组交流交流?”
两人打完水,转身朝外走,刚好和周舟迎面碰上。
这两位学姐都是典型理科女生的长相,戴着金边无框眼镜,扎着利落的马尾,画着淡妆。
她们见周舟还穿着高中校服,很快都想起,前阵子苏博一提过,实验室会来几个高中生。
高个子学姐说:“小妹妹好,你好漂亮呀。”
高个子学姐的性格很活泼,家里又有一个读高中的表妹,因此看到周舟,完全代入了和小孩子说话的口吻。
周舟笑着让开路,说:“两位学姐好。”
她笑起来的时候,脸颊两侧有两个浅浅的梨涡,可爱得不得了。
高个子学姐于是相当自来熟地,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随即疯狂开夸:“天啊你的皮肤真好!这就是00后的皮肤吗,我慕了。”
周舟维持着脸上的笑容,忽然莫名感慨。
她想,学姐,你眼前的这位小妹妹,如果没有遭遇设备失控,恐怕也早就是你们口中,仰慕着的前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