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回去
秦国这次的主帅是王翦, 和他打配合的是他儿子王贲,王离这个亲孙子虽不能得到第一手消息,却也不时能从家书里读出战局的紧张。
只要李牧还在, 赵国基本就固若金汤, 不时还能反咬一口。可秦国这边兵卒一批批地派过去,每天都在烧钱, 王翦作为攻赵总指挥挺发愁的,家书越写越少,基本是让人代笔报个平安。
相比之下, 嬴政对这一战倒是谜之自信。
要说六国之中嬴政最想搞掉谁, 那当然是赵国无疑,一想到自己在赵国过的那些日子,再想想曾经相依为命后来却反目成仇的太后, 嬴政就觉得赵国根本不该再存在于世上。
因此, 王翦那边屡战不利,嬴政不仅没发飙, 还亲切友好地派人去问王翦“人够不够, 要不要多派点”“粮够不够, 要不要多运点”, 他的要求很简单:甭管什么人不人钱不钱的, 你把赵国给我打下来就成了。
王翦隐晦地回信表示, 人和钱都够了, 就是赵国的李牧还在,这仗不好打。
嬴政收到这个消息, 也没着急, 只是暂停往前线输送更多人,静静等待转机。
这个转机来得还挺快。
早已携重金前往赵国王城的顿弱搭上郭开这条线了。
郭开这人, 一般人可能不认识,不过在赵国他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在如今的赵王继位时立下过拥立之功,赵王把他当老师,也把他当心腹要臣。
他干过一桩大事:逼走廉颇。
就是当初和蔺相如来了一出“将相和”的那个廉颇。
赵王没继位之前,廉颇很看不上郭开这个小人,曾经当众斥骂过他。
有这样的过节在前,郭开得势以后自然在赵王面前拼命排挤廉颇,逼得廉颇只能外逃自保。
后来战事频起,赵王想起了这位老将,想派人去把他请回来,委婉地派人去看看廉颇身体如何。
郭开知道后又收买对方使了点小动作,让人回禀赵王说:“老将军饭量倒是挺大,不过肠胃已经不太好,一会的功夫就去了三趟茅厕。”
赵王一听,廉颇这是身体不行了啊,肯定打不了仗了,因此没再让人去召回廉颇。
廉颇最终在楚国抑郁而终。
这样一个人,一看就是实施离间计的最佳人选,因为他最看重的是他自己、最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绝不会追求什么家国天下、名留青史。
顿弱悄然派人接近郭开,在郭开耳边散布“李牧扬言打完这一仗,第一个就要求大王砍了你”这种话,又制造了几次惊险的“意外”,吓得郭开夜不能寐,渐渐对李牧有了忌惮。
随着李牧的威名越来越盛、胜利的消息越来越多,郭开彻底陷入恐慌之中。
没办法,李牧如今如日中天,连大王都要让他三分,大王最宠爱的小舅子都要被大王打发去向李牧赔礼道歉,区区一个臣子的头颅又算什么?
郭开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这时候时机彻底成熟了。
顿弱携重金与郭开秘密相见,怂恿郭开要么不干,要么干个大的。
顿弱还站在郭开的角度替他抱屈:“你为大王修直道,百姓怨声载道,个个都恨你入骨,可大王要修,难道你还能不修不成?你为大王背了骂名,最后得到了什么?”
郭开听了,觉得顿弱简直是自己的知己,他虽然在中间捞了点钱,但是修直道可是赵王的意思,怎么能怪他呢?
现在战事吃紧,李牧又对他有偏见,回头军用不足了,说不准大王会抄了他家补空缺,那他辛辛苦苦为谁忙?
郭开便问:“先生觉得我该如何是好?”
顿弱当即给郭开讲了自己的建议,叫郭开整个叛国罪把军中两个主将调回来问罪,要是他们不肯回,直接说他们抗旨不遵把他们杀了;要是他们肯回,回来后按照罪名把他们杀了。
至于罪证什么的,这个很好糊弄,反正赵王相信你,你只管自由发挥就是。
到时李牧没了,你就劝赵王投降,最好由你当代表去投降。这样一来,你就等于给秦国送上了整个赵国,谁的功劳能比你大?以后你肯定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赵国百姓再恨你,他们国都亡了,还能奈你如何?
郭开能因为私仇把廉颇逼走,个人品德自然不会有多高尚,他想想最近的心惊胆颤,想想赵王可能会惦记他的家财,再想想自己这些年挨的骂,越琢磨越觉得顿弱说得有理。
反正哪怕让赵国亡了,也不能让李牧继续得意下去。
而且,由他去降秦确实是无人能比的大功一件!
郭开回去后立刻召集心腹秘密谋划起来。
郭开一入场,秦国针对赵国安排的间谍计划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这个时候的秦国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华阳太王太后病逝。
华阳太王太后是楚国人,当初她十分受宠,但没有儿女,所以在吕不韦的游说下将嬴政的父亲记在自己名下。
这位太王太后在秦国经营多年,让许多楚系官员在秦廷牢牢扎根,也让两国关系一度缓和。
嬴政不管于公于私,都得敬这位嫡祖母三分,对于朝中的楚系官员也十分宽和,连楚国公子昌平君都大方地委以重任。
现在,楚国在秦国王宫中扎着的定海神针倒了。
许多政治嗅觉敏锐的人都意识到,有些事要变了。
嬴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反而十分恭敬地亲自操办了华阳太王太后的葬礼,看上去神色十分悲戚,接下来还开始吃素食避荤腥,停朝三日以后再上朝,他还穿着一身素服,看起来是忍着悲痛重新开始处理政务。
朝臣自然纷纷劝慰嬴政,让嬴政不要太伤心,都说逝者已矣,大王千万别熬坏了身体。
扶苏也全程参与了这次葬礼,许是因为重活一世的原因,他小时候没有与华阳太王太后有太多交集,后来又忙着外头的事,与华阳太王太后见面的次数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前世他倒是曾养在华阳太王太后身边一段时间,但也只是养着而已,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专人伺候,并不需要长辈经手,区别只在于他要时常去问安而已。
后来经历了那么多变故,他对华阳太王太后的印象已不太深,如今乍然听到华阳太王太后病故,他心中仅是有些怅然。
所有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
不过,连嬴政都要摆出悲痛万分的姿态,扶苏自然也老老实实跟着戒了荤腥,平日里还穿着嬴政的同款素衣。
消息传到前线,王翦那边也暂时停了动作,命士卒返城扎营养精蓄锐,准备等丧事结束再动兵戈。
这种情况下,李牧也暂且命人收兵,没命人突袭秦国。
在别人治丧期间打上门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当初秦国在楚国国丧期间和另一个国家开战,打到激烈处没看仔细,不小心扫掉了楚国一座小城,惹得楚国举国上下拿起武器上阵杀敌,直接把秦国几个将军都俘虏了。
战事停了,最高兴的自然是边境百姓,他们自发地给李牧军中送酒菜,让他们也好好歇一歇。
李牧当然不会收,和气地让他们拿回去自己吃,要是他们需要酒菜会统一去采购。
周围的百姓听了,对李牧更加敬服,回去后逢人便夸李牧如何如何好。
李牧送走百姓,一时没有睡意,带着偏将登上一处高岗,只见天上明月皎皎,照得大地霜白一片。
李牧和偏将感慨:“许久没见过这样的月亮了。”
偏将应和道:“将军天天打仗,还跑来跑去的,哪里有空看月亮。”他立在李牧身边跟着看那天上的圆月,免不了有些思念家里的妻儿,“不知道我家那小兔崽子现在长多高了,上回见着时他还没到我胸口,长得也忒慢了。”
李牧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王翦父子俩太难缠了,这一仗他也不知道会打到什么时候。
秦国那边粮草源源不断,兵卒也源源不断,相比之下赵国难免有些抓襟见肘。他虽不怕吃苦,却不知手底下的兵卒能不能一直这么苦战下去。
前路茫茫。
李牧在高岗上远眺了许久,领着偏将下了山。他还没回到军中,一个亲卫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满脸焦急地说道:“将军,大王派人过来了!”
李牧眉头一跳,不知大王这时候为什么会派人到军中。他领着人疾步回到军中,却见一个将领打扮的中年人大马金刀地坐在那,神色隐隐透着几分得意。
见李牧回来了,对方马上先声夺人地抓起一道诏令说道:“李牧,你可知罪!”
李牧认得这人,这人叫赵葱,和他有点过节,以前曾因为战事不利被他替换下去。
听赵葱劈头盖脸就质问他是否知罪,李牧怒从中来,却不能立刻发作。
他认出了赵葱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那是赵王的诏令。
李牧忍怒问道:“不知我何罪之有?”
赵葱冷笑一声:“这就要问你自己了。我说你这么了得,应该有余力反攻秦国才是,结果你一直没动作。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你早已勾连秦国!”他疾言厉色地表达自己对卖国求荣之人的痛恨,“大王待你不薄,你居然这样回报大王,我真是为大王不值!大王命你立刻交出兵权回邯郸,你若不从命可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账中之人见赵葱言语间满是轻蔑,一时都怒火攻心,抬手就把剑拔了出来,要杀了这个得意便猖狂的小人。
他们将军怎么可能勾连秦国?!
一直以来在与秦国作战的难道不是他们将军?!
反观邯郸那些酒囊饭袋,除了拖后腿之外他们还做了什么?现在,他们还要说他们将军通敌叛国!
赵葱丝毫不惧,反而厉声喝道:“你们是不是要跟着李牧造/反?!”
李牧示意其他人收起剑,上前接过赵王拿到诏令。
看到上面的话与赵葱所说别无二致,李牧心中涌起一阵悲凉。他收起诏令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且留在这里,我亲自回邯郸一趟,只要我和大王说清楚就不会有问题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