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贪腐弊案
趁着时间刚好,李信打算去关山马场等一些重要的地方视察一下。除了这些地方,便是不破军与飞龙骑两个地方的训练了。因为如今两支队伍的规模都扩大了不少,所以,再留在之前的营地训练便有些不合适了。为了这一个,李信便重新规划了两个新的营地,让两支亲军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
前几次的参战,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来之前训练的战术方法中有什么缺点了。现在,刚好是可以改正的时候,等到日后大战之时的话,也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与完善。
本来这样的巡视之事,李信可能会直接忙到年底,但一件事情的出现,将他的规划给打乱了。
“此等污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法纪!”都察院一个派任到地方的巡察御史,上报了一份公文,上面说是底下有人贪污腐化的事情。这件事情令李信勃然大怒,下令严查。
本来要继续待下去的心情自然也没有了,李信连夜回到了长安皇宫之内,将周方给找了过来。毕竟,这一次的事情是他这个部门的人发现的。一同到来的,还有王猛。
“本来,我以为在咱们大唐,官员们不说是清廉如水,至少还能够做到没有大奸大恶、大贪大腐之事。至少,就现在这个时期来说,应该是没有。真想不到,粮仓之中居然出了硕鼠,以此观之,情形令人担忧!”李信看着这两位肱骨之臣,痛心道。
本来大唐如今正处于发展强大的时候,而且立国未久,往往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国家最清廉勤政之时。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国家中的人,无论是官员也好,还是百姓也罢,其实都是充满着朝气的。
大唐现在只占天下三分之一,甚至于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而强盛的趋势大家都能够看得到。此时还不到马放南山,尽情享受之时,而有人却已经是开始给大唐挖掘坟墓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信怎么可能会放过呢?更不要说,一直以来他最憎恨的便是那些贪官污吏了。对于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够轻松放过去的,必须得要严惩才行。
“殿下,此事虽然是经巡察御史报上来的,但还是需要经过详查才行。否则的话,对于其中的详细情况如何,咱们都无法了解!再者,咱们现在已经是有了律法存在,办事之时自然是得按照律法来才行。此事一旦查实的话,最好是能够公开审理,通报天下,以此来震慑那些心志不坚之人!”对于李信生气,王猛是能够理解的,但他对于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意外。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他最看重的,还是得按照程序来进行。
终究,律法与程序都是朝廷定下的,自己要是带头去违反的话,那可能最后就真没有人当回事了。
李信就是再怎么样对此生气不满,也不能够越过司法部门直接给那人定罪。否则的话,设立刑部等部门也就没有必要了。
“臣也赞同派人前去查清楚,否则,只凭着巡察御史一面之词便将那人下狱治罪的话,未免有些太过偏颇了!”虽然说巡察御史乃是自己手下的人,但周方也并不会因此就偏听偏信,在这一点上面,他还是分得清楚的。
李信心中怒气未平,但此时听过二位大臣的劝谏之后,也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小题大做了。毕竟,就算是有问题,只要按照程序去办便可以了,自己完全不必在这里大发雷霆。
那样的做法,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
“你们说得对,是本王太急躁了一些!就按景略的提议,立刻从刑部与吏部抽调几名官员赶到临汾县,尽快将此事给查清楚!”想了一下之后,李信说道。
“是,臣等遵命!”王猛与周方连忙领命而去了。
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所以,想要查清楚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因为当事人乃是平阳郡临汾县内管粮仓的小吏,而首告方是都察院御史,所以,得另外派人去查才行。
由于李信对这件事情很是重视,所以,王猛与梁平老从两部之中抽调了得力之人,很快便赶往临汾县内。将此事给查明白了之后,迅速汇报了上来。
简单来说,就是那个小吏中饱私囊,利用自己打理粮库的机会,将官仓之中的粮食给倒卖掉,从中谋取私利。
官仓与军仓还不一样,官仓乃是各地官府屯粮以备不时之需所用。比如说境内有什么天灾之类的事情,或者说粮价太高了,百姓们吃不起饭时,这个时候官仓就要打开赈灾或者是平抑粮价了。
而军仓的话,则是专门供给大军使用,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与军队直接对接的。而且,由于这些年来大唐四处征战,所以,军仓之中几乎年年都在进粮与出粮之间忙活着。
但官仓则相反,因为这几年来境内少天灾人祸,而且连续几年都是丰收年。因此,官仓之中的粮食便越积越多了。即便是将其中的一部分调拨到了军仓之中,官仓之内的粮食还是很多。
这固然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短时间之内不会有粮食短缺的危险。但同时,官仓之中每年也必须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陈出新。
所谓推陈出新,其实就是指将粮库中的陈粮给弄出来,拿到市场上面卖掉。而后,在收获季节从百姓手中将新粮给收进来。如此一来,官仓之中的粮食,基本上能够维持着大部分都是收获在一两年之内的新粮。
毕竟,粮食留得太久的话,也会坏掉的。
正常道理是这样,但临汾县这个小吏却是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是刚好反过来了。
大家都明白陈粮与新粮是不一样的价格的,卖陈粮价钱更低,而买新粮价钱却更高。当然,官仓中的粮食是用税收的形式收上来的,理论上不用花钱去买。
如此一来,光是卖出陈粮便是有不错的赚头了。
但这个临汾县管官仓的小吏,他与奸商勾结在一起,将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新粮倒换出来,让那些奸商拿出去卖掉。而后,再从奸商的手中换回陈粮劣谷入仓,使得官仓看起来好像总是满的。
这样一来便造成官府损失很大,毕竟,这一进一出之间都是损失。但那个小吏却是得了大好处了,因为那些奸商们为了让他合作,便将这个买卖过程之中赚到的利润分了一部分给他。
如此一来,奸商大赚特赚,小吏也吃得满嘴流油,只有官府从百姓手中收回来的税收,却是白白的损失掉了。
本来,这样的事情一个管官仓的小吏是不可能完全瞒得过县衙中那些人的。但问题是,这个小吏在当地乃是颇有名望的一个家族出身,县衙之中的那些人盘根错节之下,有不少都和他是沾亲带故。
同时,那些奸商与小吏平时也都打点过不少的人。反正官仓之中粮食满满,而且,多年也没有见到天灾出现,大家也就乐得做好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最最重要的是,那个临汾县令颇为昏庸,平时的时候大小事都是比较的糊涂。每每只好吟风弄月,甚至还好服五石散,常常是心性混乱,无法理事。
都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主官在,底下的那些官员小吏们能够认真干事才怪呢。
前两个月之时,负责巡察平阳郡的巡察御史房楷墨巡察到了临汾县,他是一个年轻人,刚刚派到地方不到两年时间,正是一腔热血之时。
所以,平时很多时候都是喜欢在下面到处闲逛,私下打听各地的事情。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小吏的事情干得多了,自然是有人知道的。所以,房楷墨听到了之后,立刻便悄悄的查了一下,大致确定了事实之后,这才连忙上报了李信。
而随着吏、刑两部派人到达了临汾县严查之后,这件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了。证据确凿的情况之下,那个小吏也没有办法抵赖了。由于这个案子李信十分的看重,因此,小吏被押到了长安来审问。
案子本身非常简单,所以,审理的过程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乃是大唐建国之后第一件贪污大案,所以,按照李信的意思,必须得是格外严惩,以起到示警后人的作用才行。
于是,这个小吏被判了斩刑,那几个奸商也都被抓了起来同死。同时,连他们的家产也都被抄没入官,连带着家里人都受到了牵连,在十年之内不得为官。
如此重的惩罚,可谓是华山军建立以来第一遭了。连带着那个临汾县令也被就地免官,永不叙用,几乎整个临汾县官府都被打掉重练了。连平阳郡太守也被李信叫到长安,而后给严厉训斥了一番。
案情结束了之后,李信下令将这件事情制成了公文,发往各级官府。同时,广告境内百姓们周知此事。如此一来,这件贪污弊案在大唐境内算是掀起了一阵风暴来。
从中枢到地方官府,所有的官员们都提着小心,生怕自己手底下也出了那样的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