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过去未来(十三)
第281章 过去未来(十三)
顾恋想自己有些明白了于佑嘉的意思。
艺人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辰星是心性上有点特殊的艺人,他却不愿意走“商品”该走的路,不愿意像商品那样被打造,被追捧,被看待,其他书友正在看:。
即使辰星想走到金字塔的顶端,也绝不会愿意是以一种特殊商品的身份。
对待这样的艺人,就不能拿那种百分百愿意拿自己当商品的大多数艺人的标准来衡量了。
会经营自己事业的艺人都有着一定的商业头脑,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明星光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经营事业的最大资本。
这是由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着自己,并不是一种羞于启齿的事情,在现代的社会里,说一个艺人具有商业头脑是带有称颂意味的赞美。几乎所有人都有这个常识,艺人和自己的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经营好自己,也就经营好了自己的事业。将自己看做一种特殊商品并非是不拿自己当人,只是一种商业上更清晰的描述和比喻。特殊商品这种说法不含贬义。
在这个商业化早渐成主流和潮流的时代,艺人这种特殊商品也越来越具有批量制造的流水线作业的特点。好比近几年大量选秀节目的出现,催生了大批市场无法消化吸收的面目千篇一律的年轻艺人,这些艺人在小荧幕上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短暂的繁荣之后面临的是长久的沉寂苦闷。
这种情况下,连纯文学刊物都开始被逼考虑市场效应,人们的物化和工具化程度更严重,人具有了某种商品属性并且这种属性也被进一步强调突出了。
娱乐圈里,艺人更避免不了这种潮流。在这个浮华暗影共济一色的世界里。艺人的商品价值只会被催化得更加厉害。
不能成为商品的艺人,代表没有市场价值。不能做商品的艺人,几乎不算艺人了。
辰星就是那种不想做商品,而尚未放弃艺人理想的,无法顺应潮流的固执的家伙。
这也许就是这家伙身上最大的特色。
但是顾恋将此看做了他最致命的缺陷。
于佑嘉想让顾恋看到自身目光的局限性,然后才能冷静地考虑,辰星自身的优势是否真的无法在市场上立足?世事无绝对。顾恋很明白这一道理,辰星这样的艺人不是绝对没有市场,而是当下的社会里,他的这种性格让他缺少展示的机会。没有展示无人认识他,谈什么市场不市场呢?
其实夸张、炒作这些手法做得最专业最顶级的圈内公司就是华悦了。无论旗下的艺人还是出品的影视作品,往往会伴随着长期大量的炒作新闻。于佑嘉对华悦的这些情况再清楚不过。
于智诚开始参与华悦的经营管理后。传媒专业的他将那套传播手段玩得纯熟无比,说到铺天盖地的各种炒作,人们第一个想起娱乐公司的就是华悦。华悦出品的商业电影,无不意味着大量正炒反炒的新闻缠身,隔三差五的娱乐头版。以及铺天盖地的街头广告,包括参演电影的演员艺人也不能幸免,互相炒作交叉影响扩大传播效果都已经成为华悦电影宣传的一贯路数了。
对华悦的这种做法,于佑嘉在看到了空前的效果外,更有自己的想法。
“华悦筹备上市之前,润美曾经根据华悦的要求做过一份艺人市场调研。主要是针对华悦的艺人,调查华悦在艺人经纪方面的价值品牌和优势。除此之外,我由于好奇。想了解一下群众心目中需要什么样的艺人,就在这份调研中附加了另外一个小型的调查项目,华悦没有反对,因此我也得到了一份比较客观的数据。只是这份数据对华悦来说没什么用,至今躺在我的电脑里。今天我公布出来。大致说一下,或许可以给你们一点参考。”于佑嘉说道。主要是告知顾恋一声,“那份报告文档在我公司的电脑中,详细的数据你要感兴趣的话,我改天发给你。”
顾恋沉吟着思考于佑嘉所说的话,点了点头。于佑嘉对娱乐圈中艺人商业价值的分析,是顾恋很少听到的,也没有过这么深入的思考。这一番话令她想到了很多。关于那份报告,定然也是于佑嘉自己亲自主持的,是不可多得的内部材料,有必要事后拿来研究研究,其他书友正在看:。
印容玉心下有些意外,让他意外的不是于佑嘉的这番话本身,而是于佑嘉显露出来的对演艺圈整个行业的一种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这家伙,并不是对演艺圈完全不感兴趣嘛。如此细心的考察调研,以专业化的态度进行这些似乎不可能有什么效益的工作,除了经营润美公司外,他还有余力去搞这个,印容玉相信他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只为了消遣。这个华悦副总的头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于佑嘉做得非常认真。
可是,太认真了难免会像好东西一样被人惦记上。印容玉莫名觉得不妙。联想到最近于智诚的一系列动作,他突然升起一股隐隐的担心。于家的老头子,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将于佑嘉放在华悦副总的位置上的,难道仅仅是出于平衡于智诚和于智信两兄弟的需要?于佑嘉自己,对老头子的想法,到底能察觉多少呢?
于佑嘉不管好友有什么想法,开始叙述自己所主导的那份调查报告的结果。
“大部分普通人对艺人仅限于一般了解,顶层艺人他们大多数都知道一些基本的信息。问及他们对这些明星的印象,不是特别清楚,但对有过较多负面报道的艺人记得比较牢固。绝大部分人不关心这些明星本身,也不会特别排斥,有好作品比较电影电视表示会感兴趣,代言产品会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不会轻易随明星改变自己的购买惯性。”
“即使有些口碑较好的艺人,不少人表示欣赏,在问到会否成为粉丝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说不会。其中,说坚决不会做追星族的人中,表示不值得为一个陌生人影响生活和娱乐圈真真假假事情太多,不知道明星真面目的分别占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三十以上。我在问卷中请被调查人列出了自己比较欣赏的几位明星,分别阐述这几位明星吸引自己的最大优点,然后将这些优点组合起来,再问问如果集中了这些优点的明星出现,是否会注意?绝大部分人表示会,然后同意做粉丝和需要观望但不排斥的选项的人数比例总共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在观众眼里,艺人最重要的仍然是作品,更好的作品,其他走秀,拍广告,出入社交场所等副业在观众看来只是富于表面的炒作,只有这种东西的明星顶多调侃地看看,心里会鄙视。”
“在被问到对当今明星的总体看法时,问卷提供的几个词语中,虚伪,功利,浮躁,是被选择最多的词汇。怎么样?这跟不少明星自我吹嘘的形象正相反吧?用夸大的手法吹嘘扩大市场,造成的也是整个市场对艺人自身职业道德越来越多的怀疑和否定。因为大家都撒谎,编造水分,所以这种手段能够带来的成功也越来越有限,越是如此,越有人会铤而走险,采取更激烈的手法甚至恶炒来博取关注度。就像饮鸩止渴,恶性循环。”
“但是,当被问及一个不炒作不靠经纪公司不讨好媒体坚持原则不参与任何潜规则的优质实力艺人,事业上是否能成功时,绝大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不能,源自对这个社会风气的悲观。也有相当一部分相信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不会很容易。在问及如果这个艺人被你发现,你能否尽力支持时,百分之六十几的人说会,还有百分二十几的人说如果真觉得有才华让自己喜欢,就会。支持渠道就是购买其作品,有专辑买正版专辑,有电影去影院看,有电视作品就看电视或者购买影碟,就近参加演唱会等活动,隔段时间就上网关心这个明星的消息,购买与相关的媒体访问杂志等。”
于佑嘉的眼睛盯着若有所悟的顾恋,“这意味着什么呢?艺人的市场需求到底在哪里?谁说了算?大公司?传媒?艺人自己?当然都不是。”
于佑嘉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认为,市场需要什么只有从市场中才能找到答案。这份调研所反映的相当一部分普通人对明星的看法和意愿,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那些通过传媒经过加工带有各种偏向的信息所传递出的判断,反映不了这些普通大众的真正想法。优质独立有才华的艺人,依然是这个行业市场的主流需求。只是艺人和观众之间隔了太多的障碍和中间过程,导致双方看到的信息都不对等。艺人失却本心,以炒作,一味追求名利为目的,真正的市场受众们受媒体引导,盲目追寻支持或抵制艺人……”
印容玉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