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为报恩更名改姓养父母忍痛自宫
第4回为报恩更名改姓,养父母忍痛自宫
诗曰:义仆命运多坎坷,苦尽甘来受恩泽,
奉养父母是天理,孝子自宫皇城祸。
话说义仆牛和,出了牛圈村向南三里地是饮水井。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住的全是牛圈村的佃农。管家牛和也在这个村,置了一个小院子。
牛和白天在李家忙上忙下,处理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务。晚上就回到饮水井休息。每天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兢兢业业。
饮水井村隔河向北,与牛圈村相望。西接小营村,清清河水在饮水井村北绕道村东,向南流去。河边,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水槽儿,供牲畜饮水。饮水井村周围一马平川,正处在清清河河川的正中央。
饮水井村和清清河之间,牛和带领众人挖了一口直径二十丈的大口井。
清清河水面上架起了水车,修建了水渠,把水引到了牛圈村周围的田地里。在饮水井大口井上也架起了水车,为的是青青河水断流时,浇灌牛圈村的土地。在北方十年九旱,这两架水车,保证牛圈村土地的灌溉,让牛圈村,年年丰收。
雨水井村的村民,就是主要是维护两架水车常年运转的水工。
牛和在这儿置院子住下,就是每天要查看水车的正常运转。还有一层意思,两位夫人都很年轻,牛和住在饮水井,也是为了避嫌。
两位夫人也为牛和着想,在水工中找了一个少年,过继给牛和当儿子,叫牛星。
牛和每天带着牛星,管理李家大大小小的事务,教他处事做人,牛家父子感情越来越深,牛和对待牛星视若亲生。每天下午,没什么事,牛星就会早早的回到饮水井。为父亲准备饭菜,烫一壶小酒儿,等他回来共进晚餐。如果牛河心情好,有时候父子俩也一块儿喝几盅。牛和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舒心。
牛和的一生是很坎坷的。牛和是幽州本地人,老家就在离牛圈村不远的怪村,原本姓郑。郑和父母早亡,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但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颠沛流离。后来,他在幽州城里做学徒,学做丝绸生意,经常来往于江浙一带,采购丝绸,运回幽州来卖。
有一次,小郑和病倒在金陵,老板嫌他累赘,把他甩在了金陵。牛和拖着有病的身子,沿街乞讨。病倒在一家门前,被这家人救起。这家人姓牛,两位老人无儿无女,把牛和接进家中,养了半个月,他的病好了。从此就做了老人的儿子,改名牛和。
偌大的金陵城里繁花似锦,但要想生存并不容易。来这里,每样都要现钱。牛和初来乍到,没有人脉又没有本钱,没办法,只能求人自宫进皇宫当了太监,供养父母。
牛和很感激老人的救命之恩。所以对他们孝顺有加,在金陵城传为佳话。
牛和忠诚老实,又有见识,尽管他没有文化,走南闯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够想办法解决,很受总管太监的赏识,很快就提拔他做了管事太监。李煜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与牛和熟悉,很看重他的忠诚老实。
唐后主李煜登基以后,把牛和调到自己身边,做了贴身的管事太监。
牛和感激唐后主李煜的知遇之恩,所以办事勤勤恳恳,妥妥帖帖,皇宫上下对他有口皆碑。牛和更是谦虚谨慎,成了唐后主李煜的耳目。皇宫里的大事小情,皇上都愿意听牛和的意见,对他信赖有加,你如何对皇上也是死心踏地。他从一个孤儿,贫病相加的流浪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太监。他皇上更是感激涕零,发誓以死相报。所以后来才有李煜托孤的一幕。
牛和在皇宫里,亲眼目睹了南唐王朝的兴衰。你经历了很多事情。处理牛圈村的事,对他来说真是轻而易举。为了掩饰好身份,装疯买傻,动了很多心计,都是为了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面对自己亲自建立起来的牛圈村,牛圈村李家和李家的家业,他无比的自豪。为了皇上,可以说他呕心沥血,从来没想过自己。这个忠实可靠的人,在牛圈村李家的发展史上,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一草一木都有他的辛勤和汗水。
因此,对待两位夫人,他就像对皇上一样尽心尽力。
他经常站在饮水井村,遥望南方祝愿皇上平安顺利!
正是:原是幽州本地郎,流落金陵并未亡。
为了报恩做太监,为了托孤回家乡。
人生在世,只不过为了一个恩字,一个义字,为了这恩情如山,为了这一海无边,牛和还要怎么样奔波?且听下回分解。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