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回 南北汉吴成鼎立 四方诸侯拓疆土(3)
百姓、骡马、车辆,一队队、一列列行进在大路上,从头望不到尾。读零零小说根据协议,南烨将兖州让给了刘备,刘备则将多年积攒的钱粮和兖州百分之七十的百姓交给南烨。当然这些百姓大多是穷苦人家,那些家大业大的世家既不愿意放弃产业跟南烨走,南烨也付不起他们的拆迁费。
其实以南烨的实力并非守不住兖州,只不过兖州在孙、曹、刘三家包围之中,三家动兵都绕不过去。南烨退出兖州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增强刘备实力对抗孙权、曹丕,二是抽身事外等着三家反目。
南烨大军一去,刘备便驻兵许昌。许昌本就属于豫州地界,可是由于曹丕重兵把守,刘备拿下了整个豫州都没拿下许昌,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唯一让刘备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南烨迁走了城中不少民壮百姓,许昌城显得冷清很多,少了往日繁华。不过刘备相信用不了两年就能让许昌恢复旧貌。
诸葛亮一到许昌便与简雍、孙乾、荀谌等人商议,欲尊关中王刘备为帝。孙乾上表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近有祥风庆云之瑞,许昌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九天,煌煌如月。此正应关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
孙乾表章一上,大小官僚纷纷上表,言曹丕退位禅让,刘备当继帝位。刘备心中自然是乐意的,可总要谦逊一番,便假装不悦道:“曹丕篡汉自立,名不正而言不顺。卿等欲让我受其禅让,岂非陷我于不忠不义?”
诸葛亮奏道:“非也!如今先帝已亡,天下无君。主公乃汉室苗裔,理应继统以延汉祀。”
刘备依然推脱道:“此事当再商议。”
三日后,诸葛亮又引众官入朝,请出刘备。众人拜伏于前。荀谌奏道:“今汉天子已被贼人所弑,主公不即帝位,天下无一人可为帝。万民无主,必惶惶不可终日,此非天下之福也。今天下万民无不欲王上为君,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刘备道:“我虽为景帝之孙,却无大功于民,何德何能以继汉统?”
张飞在殿下大声道:“兄长若不为帝,还有何人可为?”
诸葛亮则道:“臣自出茅庐,得遇主公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主公已有豫、兖、并三州之地,根基已成,又正值汉祀将斩。文武官僚,皆欲奉主公为帝,平定天下,共图功名。主公若执意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三州难保。不但大好基业白白葬送,我大汉四百载江山也断送于主公之手也。”
刘备一听自己再不继位就快要成千古罪人了,便道:“我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诸葛亮知道刘备所恐的“天下人”不是指万民百姓,也不是曹丕、孙权,而是指南烨。诸葛亮有心与南烨联合,自然考虑过南烨对刘备称帝一事的反应,可是他思来想去,觉得刘备如果不称帝,此时还真没有比刘备更合适的称帝人选。以南烨大义为先的行事作风,似乎不太可能自己称帝,那就没理由反对刘备称帝。于是诸葛亮出班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主公为帝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刘备闻言这才点头答应。众官见状大喜,纷纷拜服于地道:“主公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刘备于是命简雍、孙乾筑坛于许昌之南,择良辰吉日登基。
数日之后诸事齐备,百官整设銮驾,请刘备登坛致祭。荀谌朗读祭文道:“皇帝备,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昔日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天下复乱,主后遭戮。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备惧无德登帝位,询于庶民百官,众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所望,在备一人。备畏天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愿神佑汉家,万世无疆!”
读罢祭文,诸葛亮率众官奉上早已准备好的玉玺。刘备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道:“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诸葛亮道:“关中王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又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现已祭告天神,何必再谦!”
刘备这才受了印玺,文武百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国号依然为汉,以示正统。立甘夫人为皇后,封诸葛亮为丞相,关羽、张飞一为车骑将军,一为骠骑将军。大小官僚,一一升赏,而后大赦天下。
孙权得了玉玺回到封地便也有称帝之意。众官早知其意,张昭便奏请道:“近闻吴郡东山,凤凰来仪。大江之中,黄龙屡现。如今天下无主,主公德配唐、虞,明比文、武,天命所归,可即皇帝之位。”
百官应和道:“子布先生之言是也!”
孙权比起刘备就痛快多了,当时便与百官商议称帝之事。根据张昭、周瑜等人的分析,刘协一死刘备回军之后必然称帝,南烨同样可能称帝,孙权若不趁着天下无主的好机会称帝,日后就没这么好的借口了。
张昭也为孙权拟下了一篇告天祭文,当然祭文之中不再强调汉室正统,而是强调天下有德者居之,孙权经营江东国富民强,又得天赐玉玺,理应称帝。
孙权与刘备一样,筑坛南郊祭拜天地,定都于建业。群臣请孙权登坛即皇帝位,国号为大吴,改元黄龙元年。谥父孙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孙策为广陵桓王。立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又封周瑜为大都督,张昭、张纮、鲁肃为三公,其余百官皆有封赏。
百官朝贺已毕,周瑜出班道:“陛下登基当昭告天下,此外曹丕有献玺之功,陛下当发诏书,册封其为魏王,以示修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