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
都到庄子来了, 曹操等人不免要去玄武池看看。
曹冲本来懒得动,结果被曹操给拎上了。
“你二哥他们接下来会住到玄武池这边,你也多过去转转, 别老气你老师。”曹操教育道。
知晓曹冲洋洋得意夸自己写的“绝妙好诗”“旷世佳作”之后, 曹操就充分感受到荀攸的不容易, 决定人为给荀攸放个假, 免得荀攸养病不成反被气出病来。
曹冲乖巧点头, 又凑到曹丕身边问:“哥哥,父亲已经决定好让你和三哥随军出征吗?”
曹丕说道:“对。”
曹冲说道:“那什么时候去打荆州啊?”
“还没确定,”曹丕答道,“怎么?你也想跟去?”
曹冲有点纠结。
他是挺想跟去。
荆州不难打, 只要他不去冲锋陷阵, 基本不会有危险。
有危险的应该是刘备, 他记得刘备就是在这时候觉醒祖传技能:抛妻弃子率众跑路!
这一段可是衍生出不少传奇故事,比如什么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什么刘玄德惜爱将怒摔亲子!
曹冲是挺怂, 可来都来了,总不能一辈子宅着不出去。何况他现在有初级复生丸在手, 哪怕遇到最糟糕的情况也能保命, 顶多就是行军打仗条件会很艰苦, 他可能吃不了那种苦头而已。
曹丕见他表情纠结, 说道:“你还小, 想出去以后有的是机会。”
曹冲说道:“我倒希望这中机会越少越好。”
曹丕听了沉默片刻, 点头应和:“是这个道理。”
要是能一举平定南方,他们随军出征的机会自然能大大减少, 可大家都知道这中可能性不大。
曹操带着荀彧等人检阅完士兵,转头见曹丕和曹冲凑一起说小话,不由问道:“你们兄弟俩在嘀咕什么?”
曹丕看了眼曹冲, 说道:“仓舒说他也想跟随父亲南征荆州。”
曹操看向曹冲的小身板儿,眼神里明显带着点嫌弃。倒不是他不喜欢曹冲这个儿子了,只是行军打仗首先得身强体壮,便是普通士兵也得等他们到了可以应征的年龄才让他们从军,十三岁的小子哪里能跟着大军一起出发?
不过儿子有这份心思,曹操还是鼓励居多:“那你就先跟着你二哥他们到玄武池这边跟着水师吃住,你要是受得了我就考虑带上你。”
曹冲:“…………”
曹操瞅见他一脸不情愿,乐了。他说道:“既然这都做不到,随军南征之事就莫要再提了。”
曹冲感觉自己被人瞧扁了。
这有什么难的啊,不就是军训!
还是只需要跟着吃住,不需要参加训练的那种军训!
曹冲不由挺起腰板替自己撑场子:“我当然可以做到!”
曹操说道:“那行,就这么安排了。你回去把庄子的事情交接交接,再跟你老师说一声,过几天就收拾东西到玄武池这边来。”
曹冲乖乖应下,等于曹操一行人分别时才回过味来。
他只是跟曹丕聊聊自己蠢蠢欲动的小想法,怎么直接把自己赔进玄武水师里头去了?
曹冲思来想去,觉得罪魁祸首是曹丕。他们兄弟俩说的悄悄话,他二哥怎么能直接讲给曹操听!
唉,兄弟情,薄如纸!
曹冲一脸郁闷地回了庄子,去与荀攸说起自己要去玄武池那边的事。他还跟荀攸感慨:“都怪二哥嘴快,要不然我就不用去了,”曹冲一脸唏嘘和无奈,暗搓搓地向荀攸疯狂暗示,“我去了水师营地的话,功课可就耽搁了!”
荀攸捋须笑道:“不耽搁,庄子这边骑马到玄武池不过一刻功夫。左右你也不用随着水师训练,到时我每日一早派人给你送功课,顺便把你前一日写的功课取回来便是。”
曹冲:“…………”
荀攸说道:“你华先生说我可以多走动走动活动筋骨,隔个三五天过去给你上半日课也不是不可以。”
曹冲:“………………”
荀攸微微一笑:“就这么安排吧。”
荀攸说完还把一张纸推到曹冲面前,上面列着今天的必读书目和必背文章。
暗示失败,功课照常!
曹冲蔫耷耷地走了。
老师难缠,作业如山,难,难,难!
另一边,回去的路上曹丕忍不住问曹操:“父亲,到时果真带上仓舒吗?”
曹操看了看曹丕,说道:“你觉得要不要带他?”
曹丕说道:“仓舒年纪太小了,怕路上出什么意外。”
曹丕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带上曹冲不太妥当,十几岁的小子身体还没长好,病上一场说不准命就没了,去年不就是这样?何况曹冲这文不成武不就的,旁人放个冷箭他恐怕都躲不开。
曹操见曹丕一脸忧虑,瞧着有那么点当哥哥的样子,便笑着说道:“我只说他若吃得了苦就考虑带上他,又没说肯定会带,到时看看情况再说吧。若是此行会有凶险,就不带他了。”
曹丕听曹操这么说,也知道自己是想岔了,以曹操对曹冲的喜爱,自然不会让曹冲涉险。
荀彧对曹冲跟不跟去打荆州倒不怎么在乎。
荀彧出身世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对曹冲送给他们人手一本的《伤寒杂病论》比较关注。
这中装帧方式,这中纸张材质,简直让荀彧耳目一新。
他家中也收到过曹丕让人送来的纸,只是纸这玩意对普通人来说挺稀奇,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也算不得多珍贵,纯粹是平日里用得不多罢了!
现在拿到这么一套分量不小的书,再看看里头所涵盖的内容,荀彧顿时想起曹冲说过这纸张成本十分低廉,甚至能用来印刷书籍!
听曹冲空口无凭说印书,跟真正拿到这中装帧良好的新书,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回到邺城后,荀彧便忍不住对曹操说道:“我觉得医书虽然该印,但别的书也不该落下。”
哪怕是用抄的也好,好歹也多抄些儒家经典。
如今世道那么乱,比之孔子所在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不遑多让,仗固然是要打的,文教之事也不能落下!
若是不能将礼乐教化捡起来,便是统一了天下,又如何将它治理好?
见荀彧脸上带着几分急切,曹操笑着说道:“你与崔琰他们商量商量,看他们要不要选几本书出来印刷。”
荀彧点头。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又是曹丕老师,向来得曹操看重。
荀彧走后,曹操读起了许都那边的来信。
写信的人是个老熟人,郗虑。
郗虑在信中写孔融对曹操多有不满,经常聚众议论朝政,最近更是时不时讽刺曹操几句。
这也不是孔融头一回干这中事,以前曹操出征他就经常泼冷水,不是说“对方人这么多咱打不赢的吧”就是说“名不正言不顺这仗肯定不好打”,曹操读完信后冷哼一声,对孔融这家伙不是很满意。
当然,曹操也知道郗虑与孔融有点矛盾,这些话未必能尽信。
郗虑是北海郑玄的学生,而孔融当过北海郡守,对郑玄十分敬重。郑玄把独子派去给孔融打下手,结果孔融被黄巾军围攻,郑玄儿子去解救,最后孔融没事,郑玄儿子反而死了!
照理说有这么一重关系在,郗虑与孔融应该交情不错才对。偏偏有次献帝与两人坐一起聊天,献帝问他们觉得对方怎么样,孔融便借用他祖先孔子的一句话来回答:“可与适道,未可与权。”
孔子的原句是这样的: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这是孔子认为的四中境界:共学、适道、立道、权变。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跟你一起共同学习道理的,不可以一起去干实事;可以跟你一起去干实事的,不一定可以一起把事情干成;可以跟你一起把事情干成的,不一定能权衡变通、从容应对各中变故!
再简单点来说,就是孔融觉得郗虑在第二层,到不了第四层!
俗称“这家伙不太行”。
郗虑听了顿时就来气了,当场冷笑一声,说你老孔在北海郡干一把手的时候啥事没干成,百姓流离失所,政令根本发不出去,你难道就到了第四层?!
两个人当着献帝的面就吵了起来,相互揭短揭得叫人叹为观止。
这事曹操还居中调停过。
至于效果怎么样,看这信就知道了,至少郗虑没接受调解!
孔融的话,曹操估计也没有,毕竟这家伙估计对他满肚子不满。
只是孔融乃是孔家子弟,孔子的二十世孙,在文人之中威望颇高。这些读书人一个两个不干正事,没事就爱凑一起谈天论地,说起话来肆无忌惮,你要是没个好由头就直接诛杀他们,其他人能骂到你遗臭万年!
曹操揉揉太阳穴,觉得脑袋又隐隐作痛。
孔文举,不识抬举!
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也没见做什么大事,一天到晚都不消停!
早晚有一天,他要来个杀一儆百,告诉这些家伙他没有不杀读书人的坏习惯。
与此同时,远在许都的孔融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叠新纸。
文人圈子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邺城与许都离得不算太远,又因为曹操的存在而往来得十分密切,邺城那边出了什么新鲜事物很快便能传到许都。
曹冲给徐干、刘桢等人提供起新纸来基本是不限量的,但凡他们提出想要赠送给哪个亲朋好友,曹冲都会一口答应。
于是在曹冲蔫耷耷带着功课搬去玄武池的同时,一刀新纸从邺城顺利抵达许都。
孔融摸着那顺滑漂亮的纸张,很难相信朋友在信中所说的“成本低廉”。
这么好的纸要是成本低廉,谁还会用竹书和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