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戏明 > 第412章 第 412 章

第412章 第 412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朝的后宫和前朝关系不大, 文哥儿虽然觉得朱厚照经常帮自己拉仇恨,却也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要是怕拉仇恨,就不会去祸害六部的人了。

这次朱厚照多带了只朱小二过来,文哥儿便趁机劝朱厚照回东宫睡去。詹事府的直舍的床又不算大, 哪里睡得下他们两个身份显赫的皇子?

朱厚照有点不乐意, 不过在文哥儿答应给他们讲故事后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在詹事府听了满脑子节日有关的新鲜传说故事后才带着他弟回东宫去。

都这么晚了,他就不送弟弟回张皇后那边去了, 准备明儿再把他弟捎过去。

兄弟俩平时偶尔也会挤一起睡, 倒不是什么大事。

张皇后到底是成年人了, 昨晚跟朱祐樘抱怨过后也没再纠结, 只在朱厚照早上带弟弟回来时嗔了他一眼,说道:“你莫不是带你弟弟睡詹事府去了?”

朱厚照道:“没有, 我带弟弟歇在东宫的。”

他弟补充:“小先生不让!”

朱厚照跟着点头。

就是,根本不让!

他怀疑小先生早就想撵他走了,这次纯属借题发挥!

张皇后:“…………”

敢情你小子真想带弟弟去跟人挤一屋啊!

另一边,文哥儿清清静静地睡了个舒服觉,第二天按时去上朝。

他今年也试图谋划着跟新一届庶吉士出去玩耍, 可惜他前两个月刚病了一场,想法刚冒头就被他大先生摁了下去,明确表示让他死心吧,内阁不会批准的。

还是得再长大点才更方便出去啊。

文哥儿只能郁闷地收拾好心情, 继续跟进手头的西北开发计划。

种子产业还只是做了一次展示, 并不能叫太多人信服, 但已经有人敏锐地派人过去采买了。

很多人家里根本不缺田地, 更不差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要是西北粮种种出来的粮食真的更高产还更好吃, 他们哪怕是为了让自己吃得更舒心点也乐意让人多费些周折。

左右他们只需要动动嘴以及多给点赏钱, 事情自然便会有人去办妥,何乐而不为?

还有人第一时间看出了里头的商机,直接把跑腿的活给承包了,你们给钱,我去弄粮种回来,大家都能马上试一试!

至少原本正捋起袖子和江浙商贾竞争盐引的陕商、晋商都匀出了一部分人力物力去张罗这件事。

这些情况文哥儿从王文素那边听说了不少,他们家就是晋商出身来着,能得到不少关于晋商的动向。

他们本来就为了拿到盐引在边境搞了不少商屯,只是因为盐政的变化才陆续弃置,现在有利益颇丰的新产业可以搞,他们便有意把早前那些商屯捡起来。

按照文哥儿的估算,今年大多数人虽然有投资意向,也投了点人力物力进去,但还不足以让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再度开垦商屯。

商贾是最精明的群体,没有足够多的利润他们是不会下重本的。

只能徐徐图之。

文哥儿也没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商贾身上。

只要先做出几个示范性的军屯和商屯,民屯也可以陆续安排上。

若是他争取来那分足田亩并在移居三年内免税免役的优惠政策当真可以落实下去,总有许多失地百姓愿意咬紧牙关去试试。

天底下活不下去的人可太多了。

民屯得仔细做好规划才能去实施,不然很可能好事变坏事。要知道地方官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不是不可能让一部分百姓在当地“活不下去”的。

文哥儿想想就有点犯愁。

不能怪老丘他们常说“能不改的便不改”,不是他们为人太谨慎小心或想法太顽固不化,而是一旦知道自己的决定可能直接影响到许多百姓,平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仔细斟酌。

文哥儿边修《大明会典》边愁到中午,便捧着自己的工作餐跑去找周经探讨各地有多少无田无地的困难户。

先给后续的民屯规划摸个底。

周经:“…………”

这是吃饭的时候该聊的问题吗?

你知道有这么多百姓没田没地吃不上饭,你自己还能吃得下去吗?!

周经看了眼在边上吃得老香的文哥儿,顿时陷入沉默。

这小子似乎没有吃不下饭。

文哥儿从周经看过来的眼神里看懂了他这位会试座师的想法,麻溜说道:“我得吃饱睡好,才有精力干活啊。再愁也不能不吃饭!”

周经哑然失笑。

确实应当如此。

假模假样地给那些身处苦难中的百姓一点廉价的怜悯并不能帮到他们什么,他们该无家可归还是会无家可归,他们该缺衣少食还是会缺衣少食。

他们便是少吃一百顿饭,也不可能会让没米下锅的百姓家里多出一缸米。

“对,无论什么时候都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吃饱睡好才能去做更多的事。”

周经应和道。

文哥儿连连点头,又央着周经给他稍微共享点户部数据,好叫他心里头能先有个底。

周经让他先吃饭,一会带他去查阅一下近年来的摸查情况。

不着急的话,等年底他们还会有今年的最新情况汇总。

文哥儿大喜过望。

“不着急,不着急,我先看过往年的,年底再来看今年的。”

文哥儿便把每天的午饭挪到户部吃,每天过去查阅户部存档的文书资料。

说实话,哪怕是户部这种掌管着天下户籍与财政的地方,记录下来的东西也含含糊糊,很多都是在打太极,并不会给清晰直观的数据。

就算这几年已经通过数据的图表化让这些文书变得直观了不少,还是有很多让人糊涂得很的东西。

文哥儿不得不多研究了几天。

户部众官员看着文哥儿每天专门往他们户部钻,心里都咯噔一跳,怀疑文哥儿又要来祸害他们户部。

他们心里头甚至还有点悲愤:中秋节前还是雨露均沾、六部都去,中秋节后怎么专往他们户部跑?难道给他们安排忙到过年的加班计划还不够吗?

众人提心吊胆好些天,最终还是承受不了这种有把刀悬在自己脑袋上的煎熬,派出本衙署的李梦阳去刺探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你小子可是出卖过我们户部的叛徒,这次应该去戴罪立功,弄清楚文哥儿到底想做什么!

看到这群惊弓之鸟一样的同僚,李梦阳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只能怪文哥儿的一些建议总是让他们又爱又恨。

干活的时候是苦的,出成果的时候是快乐的!

看到别人获得嘉奖以及声望的时候更是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来加班加点干活!

李梦阳在同僚们的催促下去找文哥儿打听是怎么回事。

“你最近怎么老往户部跑?”

李梦阳开门见山地问。

李梦阳是他们新社的人,文哥儿也没瞒着他,说是准备对各道失地百姓的情况摸个底。

听了文哥儿的话,李梦阳微皱起眉,缓缓端起桌上的茶饮了一口。等他捋清楚思路才说道:“这个可不太好调查啊。”

要知道朝廷是按丁口给每户百姓分地的,那么这些百姓为什么没有地?他们是把地卖掉了还是把地投献给乡绅豪强了?为什么他们要卖地或者投献?

这一个个问题可都敏感得很,等闲人要是敢去碰怕是要出事的。

文哥儿也知道这是封建社会一大顽疾。

或者说任何社会都会有差不多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鲜明的阶级差异。

《道德经》里面有句话说的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意思是天道运转一般是“损有余”来“补不足”,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却恰恰相反,通常会“损不足”来“奉有余”。

这些人类的劣性根,老祖宗们早就看得透透的。

没看到西方也有类似于“凡有的,要给予更多让他有余,没有的,要连他仅有的也夺走”的话吗?著名的马太效应便是从这里来的。

想到自己到底还是个官场新丁,短时间内不可能去触碰这些顽疾,文哥儿笑着说道:“我不是要查投献或者吞并的事,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真正没有田地的人有多少,以后可以安排他们到军屯周围搞民屯。”

听文哥儿心里是有数的,李梦阳便和他讨论起来:“军屯那边条件到底艰苦,怕是很难说服他们移居过去。”

文哥儿道:“所以我这不是先来摸个底,看看有多少人是有可能说动的,我得心里有个数才好继续细化计划。”

这事儿肯定得让人心甘情愿才好,要是人是被强行迁过去的,肯定没有归属感。

那等于白忙活儿。

李梦阳道:“我最近手头活不多,也帮你归整归整。”

有人愿意帮忙,文哥儿自然欣然答应。

其他人得知文哥儿只是来摸个底,也纷纷表示自愿给文哥儿帮忙。

没办法,得尽快把文哥儿给送回翰林院去!

户部官员的热情让文哥儿分外感动。

别看他们口口声声说不喜欢加班,实际上全都是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好人呐!

下次有什么好想法,他一定先跟周经说,绝对不能寒了这份心凉了这份热血!

文哥儿就这么待在户部忙活了一段时间,朱厚照那边便派人找了过来,说是东宫的玉米可以收获了。

他们这玉米是春末夏初种下去的,入秋后便陆续长出一根根小玉米来。

也不知是不是猫猫带来的品种特别好,就他们这业余的种法也能看到它一天比一天好的长势。

哪怕知道文哥儿最近挺忙的,朱厚照还是想把文哥儿喊去东宫一起掰玉米。

文哥儿一听,这可是大事,马上溜达入宫去看看东宫玉米收成如何。

才入东宫,文哥儿就瞧见朱厚照领着两个小不点在那围着玉米东看西看。

那两个小萝卜头年纪相差不远,皇女朱秀荣生在年头,二皇子朱厚炜生在年尾,站在一起连身量都差不多。

双倍的虎脑壳,双倍的快乐!

不过文哥儿还是很有分寸的,朱秀荣到底是皇女,哪怕年纪还小他也不会随便撸她脑壳。

所以把最先跑上来喊“小先生”的朱小二薅了个够本。

朱厚照很是不满地瞪了他弟一眼。

明明是他的小先生,这小子凑什么热闹!

朱秀荣见了文哥儿眼睛也是亮亮的,跑过去跟着她哥和她弟喊“小先生”。

小先生可会讲故事了,又知道很多新鲜的玩法,她们都很喜欢小先生!

就是有点烦她哥私底下老是在玩的时候跟她们炫耀说“以前小先生带我玩这个”。

她和弟弟每次多喊几声,小先生肯定就不止带着她们哥哥玩啦!

看到两个可可爱爱的娃儿,文哥儿心情好得很,领着他们一起研究玉米到底能吃了没。

能吃的话他们一会可以吃烤玉米!

就他们这个头,估计按粒烤就可以了。

别处种的玉米都是要留种的,能放肆尝鲜的机会可不多,得省着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