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番二十一【捉
嫁娶不须啼
怀愫
景元帝步出坤宁宫, 朱红宫门在他身后缓缓阖上。
他站在宫道上,一时竟不知往何处去,随行宫人太监皆立在原地不敢出声, 半晌景元帝才道:“走, 去看看太子。”
东宫中又是另一派景象。
太子妃衣不解带,日夜守在太子床前。正是晚膳时分, 太子躺坐在枕上,太子妃亲手喂他吃粥。
两人都未说话, 殿内两侧鹤顶蟠枝烛台照映, 仙鹤的影子投在太子妃月白裙裾上。
那日太子未回来,弘儿先回来了, 随行的太监官员一个不见。
太子妃惊惶之中搂住儿子,又问严墉:“严公公,出了什么事?”
严墉自不能说:“太子妃稍安,太子在勤政殿内。”说完之后,躬身行礼, 退了出去。太妃怔怔跟上几步,怀中孩子的哭声拉她回神。
弘儿在路上已经哭过,祖父吩咐将他送归东宫, 让娘亲照顾, 他抱着母亲的脖子:“有人下毒, 有人下毒!”
弘儿五岁了,五岁的小儿在民人家中许还不知事, 但弘儿已经懂得许多。
说是未开蒙,是没有正式拜师读书, 其实他早就识字, 也能背诗文。太子妃苦盼多年, 终于迎来的嫡子,岂会不精心教导他。
太子妃闻言,膝盖一软,她搂住了儿子:“你说什么?你再说一次!”
弘儿哭哭啼啼,太子妃只好先拍哄他,慢慢哄着他开口:“你与阿爹去了高学士家中,你不是说,挺喜欢高学士的,他个子高高的,胡子长长的……”
弘儿止住哭声,一抽一抽往下说:“高学士问了我识不识字,背过什么诗。”
四书五经之类,太子妃没教过儿子,只是背诗对韵而已。
“高学士问了我几句,我都答得出来,他还夸我聪明。”从浅入深,越问越难。
太子妃心如汤煎,但依旧笑着摸摸儿子的头。
弘儿那句有人下毒,已经在东宫传开,良娣良媛们纷纷赶过来,还未哭出声,就见太子妃抬头看了她们一眼。
诸人噤声,太子妃又问:“然后呢?是不是就留下用晚膳了?吃了……吃了什么?”她越说,声音就越颤抖。
“吃了羊肉。”
十月里正是吃羊肉的时节。
“下人送酒肴来……”白鲞豚蹄冻还有一壶酒。
“爹说天凉了,吃不了冷酒。”将酒热过再送来,一入喉就呛得吐出来,说酒味酸苦。
高学士道:“这是臣珍藏多年的瓮底春,平日都不舍得喝,怎么会酸苦?”他也拿起来尝了一口。
跟着太子便呕吐起来,高学士也一并呕吐,仆从皆惊。
忙乱之中拿住了那个温酒的人,在那人身上搜出了□□。
因羊肉大热,高学士吃过就会长口疮,高学士的夫人吩咐厨房煮了绿豆汤,当场给二人灌下去又催吐。
再然后就是上报景元帝,请太医。
太医确认酒中就是□□,太子抬入宫中时人已昏迷。
太子妃紧紧搂住儿子,东宫众人这才抽泣着哭了起来。太子妃让众人都在大殿内等着,自己搂着儿子:“弘儿受了惊吓,我先哄他睡下。”
这也是当然的,常良娣哭着道:“太子妃只管去,此地有我在。”
太子妃冲她点点头,宫人要上前来接,她连看都未看,两手紧紧抱着儿子,直等进入内室,她才贴着儿子的耳朵,问他:“你有没有喝?”
弘儿不解,他看着母亲。
“……有没有……让弘儿喝?”母亲的声音,让孩子打了个寒颤,他又摇了摇头。
太子妃脸色大松,她摸着儿子的头,像他小时候那样,唱歌谣拍他,哄他入睡。
直到第三天,太子醒来,才又抬回东宫殿,太子妃昼夜守在榻边精心照料他。
中毒之后,只能清淡饮食,这几日吃的都是太医院开的食单,太子只吃了两口,便摇了摇头。
“殿下再多用些罢。”只是几天,人就瘦了一大圈,看着像是元气大伤。
景元帝特意不许人通报,他到的时候就见几个孙子孙女都守在殿外。
太子几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最大隆庆郡主今年十二岁,见景元帝进来,领着弟弟妹妹行礼。
景元帝走进内室:“今日身子如何?”
太子一对上父皇的眼睛,便心中发虚,他总觉得这一切都瞒不过父亲的眼睛。但他此时只有后怕,并无后悔。
太子怎么都没想到,他这一招竟会牵扯出齐王在臣子家中安插了那么多眼线。
他若是再犹豫些,那他身边那些属臣,究竟还替不替他效力都未可知。
“儿子好得多了。”
“既然好得多了,怎不多吃些?”
太子顿得一顿:“尝不出滋味。”
景元帝良久不言,父子二人就这么对坐互望,太子问道:“真是……是不是……”他想问是不是齐王与张皇后,但他没能说出口。
“你安心将养身子。”
景元帝说完离开东宫,太子妃抱着弘儿,亲自将景元帝送出殿门。
景元帝的目光在弘儿身上一扫,知道他是受了惊吓,才要母亲日夜安抚,临走时摸摸孙子的头,对太子妃道:“好好照顾太子。”
眼看景元帝远去,太子妃回到内室,坐到脚踏上,轻声对太子道:“殿下实在是太冒险了。”
太子躺到枕上,他说了句绕口的话:“不冒这个险,都不知道竟这么凶险。”
太子妃立时听明白,不是说用毒一事凶险,而是说他们处境凶险。
“殿下昏睡之时,几位大人来探望过,他们请殿下放心养病。”
这事已经翻不了案了,谁都没想到事情能查到这一步,这已经不单是毒害太子,在臣僚中安插眼线,在帝王心中就是想要谋权篡位。
江山如今还在景元帝的手中,他就敢这样肆无忌惮,毒杀太子,竟显得不那么惊世骇俗了。
景元帝又回到勤政殿中,目光扫过御案,每日都有新的证据呈送上来。
极怒过后,他突然问严墉:“就这么巧?先吃了炒羊血……又了饮绿豆汤?”
“太子吉人自有天相。”严墉躬身答到。
十月里吃羊肉锅子,本就是习俗,正巧有解毒的绿豆汤,也能说得过去。一个儿子已经让他失望,这一个……
景元帝长叹一声:“他是自保。”
齐王府已经被封,越是查越是心惊,牵连人数甚广,连张皇后身后都有一股势力。
譬如禁军统领,他这次虽没敢听命皇后,但景元帝又如何放心他再担要职,先关起来审了再说。
“裴家的事呢,审了没有?”
“正在审。陛下莫要忧心太过,这才不过五六日的功夫……”
“五六日,”景元帝冷笑了一声,“是才五六天,就查出这么多东西。”朝中要员一人一本帐!
这案子再审下去,人人都想要齐王的命。
严墉沉默着,殿中再无人来,景元帝直坐到烛台上一排蜡烛纷纷熄灭,到最后一枝烛将要熄灭时,他忽然长叹了一声:“要是阿芜还在,多好。”
大殿内蜡烛熄灭,外面的小太监提灯进来点亮烛光,殿内重被灯火照亮,严墉这才动作:“陛下预备如何处置那些……”
那些“帐本”,本本都记着些让臣子们惊惶的内容,有人是在宴会上说了句不合适的话,有人是在私底下埋怨升迁不如意。
景元帝想起当年刚入京的时候,他就曾听说太子要往马政上插手。
此时才揪出来,詹事府的张万成是齐王的人。
“结案之日,一把火烧了。”
景元帝说完又道:“那个崔显……”
严墉躬身听着,就听见一句“来日,将他剥皮揎草。”
这句话,景元帝说得平淡,正在殿内点灯的小太监听了,吓得手中火折落到地上,“啪”一声熄了。
严墉看了他一眼,见他抖如筛糠,连火折子都捡不起来,弯腰替他拾起,塞到他手里。
跟着景元帝到殿内,景元帝又道:“还有,给辽阳的赏赐,再加些。”
“是。”
裴观这几日几乎没有沾枕的时候,他想提笔给阿宝写,告诉她就快能见面了,可数度落笔,又还是将信搁置。
几乎已经落定的事,他却还不敢冒一点风险。
今日刚要动笔,松烟便来叩门:“公子,衙门又来人了。”
裴观整整官服:“知道了。”
他在衙门外,遇上了梅占英,梅占英一见裴观就先揖礼:“裴大人。”
齐王案的受害者一一被传唤,梅占英被害得差点死了,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审出齐王在办理《正气集》案时,趁机罗织罪名,索要钱财。
大家都称这是“买命钱”,进了大牢拿来文稿先不着急,看看能摸得出多少钱来,是够买条胳膊,还是买条腿。
这些事其实也不全归罪齐王,多数是他手下人办的,罪证越积越多,案子不知办到何时。
“梅兄。”裴观对梅占英十分客气。
梅占英却不想跟他多攀谈,见到裴观时,面上还有些心虚。
裴观不明所以,梅占英却不好意思,他的小妹妹成日在家缠他:“裴家是不是把夫人姐姐休了?要是休了,你娶她行不行?她对你不是有救命之恩么?”
“你都是要嫁人的人了,怎么还满口胡说!岂有此理啊!”
“怎么没理?要不是你是我哥哥,我还觉得你配不上她。”
梅莞娘哥哥没死,又当上了官儿,后母不敢过分苛责她,她日子好过起来,一直都忘不了阿宝。
外头传言裴侍读惹怒了妻子,他妻子才离开京城。
京中官眷们饮宴,自然要说这桩事,裴家在京城里都没人了,这时候不说什么时候说。
这话被梅莞娘听着了,气得红了脸,胆子虽小,也尽力替阿宝辩白:“那必是裴侍读裴大人的不是,林姐姐是极好的人!”
人人都笑起来,后母更是逮着机会狠狠罚她!
但这话后来传到了五公主的耳朵里,五公主在场时,谁敢胡说?连宝庆郡主的面子,五公主都不给,更别说旁人。
五公主便在宴席时将梅莞娘叫到面前夸了两句。
也正因她单把梅莞娘叫出来,席上便有夫人看中了莞娘,到梅家提亲。
梅占英将要进门,又停住了脚步,他红着脸,问裴观:“裴大人与裴夫人相安否?”
裴观怔住,梅占英赶紧解释:“是……是舍妹想知道,裴夫人曾下水救过舍妹……舍妹对裴夫人念念不忘。”
是梅……
裴观以手作拳,放到唇边咳嗽一声:“我们,相安。”
梅占英松了口气:“极好极好。”总算能回去给妹妹报信,让她从此别再胡说八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