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番外五 养娃二三事
姜棠早就忘了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 难不成这性子随了顾见山?
倒也不是不可能。
姜棠不由发问:“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是调皮捣蛋还是年少老成?”
其实顾见山已经够老成了,他今年二十岁, 盖因在军营时间长,跟着一群老油条混。
后来立了功,手下有不少兵,多是比顾见山年纪还大的, 再加上出身不同, 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年轻而轻视慢待,所以才慢慢养成这样的性子。
难不成他刚出生就这样, 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
总不能吧,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若若像顾见山, 可也不一样。
顾见山低头看了看女儿, 学着姜棠的样子把食指塞到女儿虚握的拳头里, 睡着的若若用力攥了攥, 可是这力气给顾见山挠痒痒还不够, 还因为醒来时空空的肚子生气, 打了一个响亮的嗝。
小时候的事顾见山已经记不太清了, 但听郑氏说过,侯府的公子, 玩的更多,“我小时候挺能玩的, 喜欢打猎射箭, 片刻都不着家。”
以为自己厉害得不得了, 后来进了军营, 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姜棠笑了笑, 目光温柔,“只要不耽误正事,玩玩就玩玩呗。咱们女儿若是想学射箭的话,你教她吧,她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行吗。”
御朝的女子虽然可以时常出门,未成婚的小娘子不太受拘束,可学的都是女红这些,家境好些的会请先生教之识字读书,也会学琴棋书画、内宅管家之事。
可读书读的多是诗书、《女德》……这些,而普通人家的女儿,是读不成书的。
姜棠见过刘家的和许家的,小小年纪就得干活看着弟弟和妹妹们。
姜棠如今没有余力为别人撑伞,但希望自己的女儿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无拘无束地长大。若是喜欢读书,那就请先生,若是喜欢射箭跑马,有顾见山教她。
想学做菜做生意也成,有她呢。
姜棠觉得很神奇,怀孕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这些,恨不得一天把孩子生下来,如今却是不由自主地为她考虑,盼着她长大。
顾见山神色很温柔,“我教,教什么都行。”
顾见山其实还是盼着女儿像姜棠多些,舞刀弄枪的伤了自己怎么办,“就怕她不学,你看你会做生意,学别的也很快很聪明,我在家的时间短,日后肯定和你更亲一点。”
姜棠很赞同顾见山这个说法,但是若若要是不亲近顾见山,他肯定会伤心,“你不在家的话我会和她说呀,先教她喊爹爹,然后呢告诉她,她的父亲是保家卫国的将军,就像山一样,会永远保护她。”
顾见山听的意动,想亲亲姜棠,他这么想,便做了,附身亲了亲姜棠的脸颊,“我会好好守着这个国,守着这个家。”
一家人在一块儿就行,姜棠不拘在哪里。
若若六月初六的生辰,姜棠六月初七给盛京写的信。
寄信要快些,因为驿站跑马不单单一人跑,都是轮换着来。
才十二天,信就到了盛京,然后分别送给永宁侯府、萧府、火锅店。
陆锦瑶进了六月就一直想着姜棠生产的事,信上写的产期在七月份,可是怀孕生子这事,基本上等不到十月,孩子养的好会早出来一会儿,所以并不是非按照产期来。
这都下旬了,又是最热的时候,哪怕用了冰,陆锦瑶也觉得身上热的慌,心里除了担心,更添了一股燥气。
陆锦瑶是过来人,知道生孩子疼,哪怕生的快,那也是疼的,再说了,一脚迈进鬼门关的事儿,在门外等的人多容易。
这做女子的才是不易。
陆锦瑶在心里感叹了一句,这几日她去寿安堂请安,郑氏也巴巴地打听,她只能劝,产期在七月份,就算六月份把孩子生下来,她们得到消息也得半月后呢。
从言语中陆锦瑶能感觉出来郑氏对这个孩子是真心疼爱,其中还有些补偿心思在的,郑氏有嫁妆,已经给那没出生的孩子挑了好些出来。
陆锦瑶看得开,姜棠的孩子多个人疼才好,再说,郑氏给昭哥儿的也不少。
盼着也没法儿,她是真没那边的消息。
上次顾见山回盛京一趟,郑氏又见了见,嘱咐了一箩筐的话。
也不知道现在生下来了没有。
就连顾宁昭都一直喊着去看小弟弟小妹妹。
不过顾宁昭能不能去不好说,陆锦瑶没打算带他。
孩子生下来要办满月酒,姜棠人在寮城,那么小的孩子不可能带回盛京来,陆锦瑶是想过去的,连东西都打点好了,带着孩子难免添乱,留在盛京的好。
婆婆这边……
郑氏今年四十七岁了,比之前几年,人苍老了不少。
脸上皱纹明显,眼神也不似从前亮。
侯府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已然是筋疲力尽,去西北舟车劳顿,陆锦瑶觉着还是别去的好。
陆锦瑶带着顾宁昭去寿安堂请安,郑氏如往常一样逗顾宁昭,一边和孙子说话,一边问问陆锦瑶家里和铺子的事儿。
问完,满意地点了点头,“家中有你我放一百个心,见舟如何?”
说起顾见舟,陆锦瑶也不知说什么。
说他不好,可有吃有喝有命在,有什么不好的。
若说好,也好不到哪儿去。
顾见舟和以前差不多,只管工部的一些杂事,闲时不多,回家之后和昭哥儿待一会儿,和她说说话,晚上便去书房看典籍。
人没什么事,可是正是年少时,总是抑郁不得志,心里自然不好受。
滇南那边好像又派了人去,顾见舟留在了盛京。
估计当初先皇说了什么话吧,只能慢慢熬了。
但比起别人,侯府吃喝不愁还有爵位,已经是万幸了。
陆锦瑶斟酌道:“他挺好的,现在沉心静气,厚积薄发。我前阵子还见了三嫂,都挺好的,母亲放心就是了。”
端午节时两家都过来了,一块儿吃了团圆饭,眼看又过去了一个多月,陆锦瑶是几日前见的云氏。
“盛哥儿也长高了不少。”陆锦瑶见郑氏神色没什么变化,不似很感兴趣,主动把话题带过,“儿媳还没收到西北的信,还得再等两日。”
郑氏在心里叹了口气,“不急。”
怎么不急,这离得远就是这样,事事都要担心,若是住的近,她兴许已经见到孩子了。
许是念什么来什么,次日下午,陆锦瑶就收到了西北的来信。
她估摸着是孩子的事,打开一看,果然。上面写了六月初六那日生下一个女儿,取小名为若若。
满月礼在七月初六,若是陆锦瑶有空儿,去看看。
如若没空,当以要事为重。
陆锦瑶就算没空也会挤出空来,她忍不住想,姜棠生的小女儿该有多好看,那软软的小团,和臭小子是不一样的,男孩身上总有一股泥味,稍不留神就跑远了,女孩也好。
陆锦瑶赶紧去正院和郑氏说了这事,顾宁昭还在正院,一听,嚷着要去寮城见小妹妹。
顾宁昭:“我也要去,母亲休想把我一人留在家中!我也有见面礼要送给妹妹……我的妹妹,自然要看。父亲有公事在身,我却没有,我能看的。”
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顾宁昭自然想看。
陆锦瑶记着顾宁盛出生时,顾宁昭不大,但也知事儿了,怎么没见这么喜欢。
但仔细想想三房是庶出,血缘亲情自然淡了一层。
陆锦瑶无奈地看向郑氏,顾宁昭有理有据不好反驳,郑氏道:“一同去吧,你我看着,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陆锦瑶有些诧异:“……母亲也去?”
郑氏丝慢条斯理道:“自然,这是大事,我理当去的。”
她就是冲着小孙女去的。
郑氏身子也不错,现在又是夏日,她不去哪儿成。虽然关系断了,可总得见见家中的小辈们。
陆锦瑶点了点头,“马车我已经安排好了,母亲收拾收拾,我晚上和夫君说说这事儿,咱们明早出发吧。”
顾宁昭人小鬼大,这回也算如愿了,不吵不闹跟着陆锦瑶回去,然后把给妹妹的见面礼准备好。
陆锦瑶给姜棠回了封信,说要去寮城贺喜,信比人到的早,姜棠会知道她们去的。
晚上,她和顾见舟说了去西北的事,“棠儿生了,是个女儿,下月初六满月礼,我和母亲打算带着昭哥儿去看看,应该能赶上。”
顾见舟:“挺好,多带些人,去西北路上要好几日。”
陆锦瑶道:“等我们回来。”
这是三人头一回出这么远的门,也来不及把消息告诉别人,怕赶不上满月酒,次日一早匆匆就走了。
监视着永宁侯府的人把此事禀告给嘉明帝,嘉明帝让人继续跟着,他不是很信任永宁侯府,但走的只是永宁侯夫人和孩子,外加一个老夫人,跟着就好。
顾见山的娘子生了个女儿,挺好的,也算合赵禛的心意。
做皇帝也才一年,赵禛有些累,他要面面俱到不能松懈,也不知死去的两个兄长知道他现在这样是何感受。
两辆马车十多个护卫北上,路上偶尔在客栈歇一日,其余时间都在赶路,盖因有皇上的人,一路上风平浪静异常安稳。
七月初四,一行人到了寮城城门。
这里比盛京凉快好多。
一路颠簸自然不好受,总忍不住想掀开帘子透透气,寮城比陆锦瑶想象中要热闹,她晃了晃顾宁昭,“醒醒,要到棠姨家了。”
顾宁昭几乎睡了一路,醒来时还睡眼朦胧,一听这话,人立马精神了,“到了到了,可算到了!”
陆锦瑶一行人过了城门,门口有几个穿着一样的小厮,上前打听可是盛京来人。
确认之后就把人接到了顾府。
府上没什么好看的,经过小一年的时间,该有的样子都有,管家把三人安顿到了离正院很近的院子,态度极其客气,“老夫人慢些,有事直接吩咐丫鬟就好,大娘子这会儿还不方便过来,一会儿小人带你们过去。”
盛京来客,自然得厚待,陆锦瑶她们也带了丫鬟,很快就收拾好了。
姜棠还在坐月子,虽然是最后两天,可也得足日子。
这一个月实在难熬,不能见风不能着凉,姜棠偶尔会和顾见山说坐月子其实不必那么严苛,顾见山只会说不怕一万却怕万一,万一真的有事呢,到时后悔就晚了。
姜棠就这样被劝动了。
陆锦瑶来信说会来满月酒,但相隔甚远估计也快不了,这两日就让府上管事待人去城门口守着,今儿才把人接回来。
姜棠在屋里收拾了收拾,然后又把若若招醒,省着来人时呼呼大睡。
大约等了两刻钟,丫鬟禀告说:“大娘子,永宁侯的老夫人、夫人、小公子来了。”
姜棠:“快快请进来。”
将近一年没见,姜棠有许多话想说,可乍一看陆锦瑶郑氏走进来,却不知如何开口。
姜棠行了礼,“陆姐姐,母亲。”
昭哥儿也规规矩矩的,“见过棠姨。”
姜棠许久未见昭哥儿了,“快来看妹妹。”
她对陆锦瑶和郑氏道:“母亲也看看吧,这会儿正醒着。”
郑氏看了看姜棠,“好,好……你可还好?”
姜棠笑着道:“我哪儿哪儿都好,母亲快看看若若吧。”
郑氏小心走过去,出生快一个月了,不像刚出生时的小猫样儿,已经张开了。
乌黑的头发软软地趴在头上,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这儿看看那儿看看。
小脸白里透着粉,小手也因为吃的多留了小肉窝。
郑氏长叹一声,就“心肝儿心肝儿”地喊起来了,看得后面的姜棠一愣。
陆锦瑶仔细看了看,觉着是真的好看,“和你有六七分像,剩下的像五弟。”
像顾见山只是说的好听,再说孩子还这么小,能看出像姜棠来就不容易了,哪儿能看出像顾见山来。
而顾宁昭,已经对着妹妹张嘴,久久没合上,“……若若妹妹,我是昭哥哥,我是你最好的昭哥哥,你就我一个亲哥哥,昭哥哥会保护你的。”
小孙女如珍似宝,郑氏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磕了碰了,最要紧的是若若不怎么怕生,见人会裂开牙床乐一乐。
陆锦瑶感叹道:“长得可真好,名字也好听。”
无论是小名还是大名,总是承载着爹娘的希望而来。
三人看了看孩子,可架不住若若人小,没一会儿就打盹睡着了,也只能离开。
姜棠道:“明儿满月酒,没请什么人,有劳母亲和陆姐姐过来。”
姜棠自然希望满月酒热闹些。
郑氏道:“这算什么,本来也该来看看的,你好好休息,照顾若若实在辛苦。”
姜棠摇了摇头,“有嬷嬷丫鬟们帮衬,算不上辛苦,母亲陆姐姐好好休息,晚上在为你们接风洗尘。”
顾见山晚上不回来,等明日才行,正好赶上满月。
下午郑氏照顾若若照顾了一个多时辰,等孩子睡着才让奶嬷嬷抱走。
郑氏是真的喜欢,但她不能在西北久留,只愿这里人杰地灵,小孙女能平安长大。
姜棠生孩子的事不少人都知道,安阳那边也知道,只不过安阳有孕了,没法过来。
而火锅店、刘家自然也知道,但来一趟西北实在不值得,便送了些贺礼过来。
晚上,姜棠为三人接风洗尘,桌上菜色不错,还有几道寮城的特色菜。
路上也没怎么吃好,这一顿吃的委实不错,算得上酒足饭饱。
等到初六,姜棠彻底出月子了,先好好梳洗一番,然后梳妆打扮,等着中午一块给若若过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