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哥舒翰咒骂一声,命手下军士将铁刃奚诺罗推出去关押,独孤湘道:“此人天生神力,虽然现在被废了武功,蛮力还在,须得给他上重枷,我听说有个什么‘死猪愁’的大枷,可以给他戴上。”
张守瑜道:“独孤娘子,《六典》对木枷有一定之规,你说的这是是武周时酷吏来俊臣所作‘十号大枷’之八,小的有‘定百脉‘、’喘不得‘,还有更大的枷,’求即死‘、’求破家‘。”
独孤湘咋舌道:“乖乖……听这些名字,就是些厉害玩意儿……”
张守瑜道:“不过这些刑具都是酷吏滥刑之器,本朝早已废弃不用了。”
独孤湘不无遗憾地道:“那可太可惜了,铁刃将军品尝不到我大唐土产的滋味咯。”
独孤湘一番话把营中的唐军将领都逗笑了,恶战多日,唐军都对吐蕃人深恶痛绝,听独孤湘这样调侃都颇觉解气,哥舒翰的副将阿布思道:“这还不容易吗?给铁刃将军戴上三枷,多挂铁链,我看也不会比’死猪愁‘差到哪里去。”
木枷有枷一人的,有枷两、三人的,所谓三枷就是木枷上开有三孔,可以将三个人锁在一起,而用一个人的肩膀顶三个人的枷,自然是十分沉重的。
众将一起轰然叫好,哈哈大笑起来,哥舒翰却斥责道:“士可杀不可辱,尔等不得造次。”
张守瑜、阿布思等人见主帅动怒,立刻噤声不敢再笑了,江
朔心中却对哥舒翰暗暗敬佩,看来此人三年时间从一个衙将做到两镇节度使,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军士将铁刃奚诺罗押下去后,哥舒翰起身避席向江朔长揖一拜道:“江小友,先前是我对你怠慢了。没想到你果然建此不世奇功,经此一役,大唐收回河曲全境只在旦夕之间。”
江朔还没来得及谦虚几句,哥舒翰已经上前一把揽住了江朔的臂膊,道:“溯之,你随我进京献俘吧!”
唐军大胜献俘,必得圣人召见,少不了封赏,加官进爵自不待言,若得圣人赏识,那平步青云便指日可待了。”
哥舒翰邀请江朔与他一同进京献俘,那便是有心提携江朔,以他为夺取石堡城的首功,从过往经验判断,虽然江朔是白身,至少能封个都尉或者司马之职,若圣人一高兴,封个正五品上的郎将也并非不可能。
唐军军官无不羡慕,但江朔此战表现如此神勇,众人倒也无有不服,张守瑜、高秀岩二将就率先向他道喜。
占位占位
江朔慌忙还礼,道:“在下愧不敢当。若无都督指挥得当、唐军将士勇猛、沙陀劲骑协助,在下纵有寸技,也难以建功立业。”
哥舒翰道:“江小友过谦了。敢问小友,接下来有何打算?”
江朔道:“在下本一介草民,蒙阁下错爱,得建微功。原本只想以此换取些许田宅,于愿已足。只是现在边疆未靖,不敢言归。”
哥
舒翰颔首道:“江小友忠勇可嘉。今日的战事你也看到了,吐蕃大部虽退,可狡兔三窟,难免还会有残留的敌军死灰复燃。你是我眼中的英雄,我自会为你准备丰厚的酬劳。等此间战事一了,我再为江小友设宴践行。”
江朔道:“多谢都督。”
二人又谈论了一阵军情,在互相吹捧中尽欢而散。
酒席散后,江朔等军士为哥舒翰所安排的住所休息。一连几日,唐军在哥舒翰的指挥下对残留的吐蕃残军围追堵截,捷报频传,河曲全境唾手可得。
这日傍晚,江朔正在帐中读书,忽有巡逻的军士进来报告,前方河道中发现数百死尸。
江朔吃了一惊,暗想:莫非是吐蕃残军为了泄愤,趁我不备下了毒手?随即带了几个亲兵,匆匆赶往事发地点。
一行人来到河边,只见数百具尸体顺流而下,大多身着吐蕃服饰,也有少数汉人。尸体间还飘浮着一些唐军服饰的尸骸。
江朔命亲兵泅水下去仔细察看,见几具尚存温热的尸体上有被刀砍过的痕迹,心中稍安:看来这些人是死于刚刚发生的战斗。
江朔问明情况后知道这些人是上游某处戍所的唐军士兵,前几天被吐蕃人乘夜偷袭,除了断后的老卒二十余人外,其余近三百人都被杀死。老卒将此事报知上游戍所后,戍所的唐军派出精锐游骑前来报复,这些人才得以逃脱。
江朔见这些唐军士兵大多只
穿了两层皮甲,有的甲胄上还有箭簇留下的痕迹,心下惨然:这些士兵之所以只着两层皮甲就敢与敌人进行生死相搏,显然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料到自己会被敌人轻易击败——按理说这些精锐的游骑都是训练有素、武艺不低的士兵,且以逸待劳,就算没有战胜敌人全歼敌军的可能,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士兵中了敌人的埋伏!
江朔命亲兵将其中一具尚存体温的士兵的皮甲脱下,仔细检查了一阵——不错!这具尸体上的伤痕与前不久才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死的唐军士卒完全一致:都是后面射入的箭簇造成的致命伤!
“不好!”江朔暗叫一声,在亲兵们惊诧的目光中将皮甲掷入河中。
江朔心中杀机已起,暗道:“这些唐军士兵定是如前不久在山崖上遇难的戍卒一样,中了敌人的阴谋,才会被敌人轻易地击败,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江朔急忙率领亲兵向上游方向搜寻,走了数里后,发现上游不远处果然有一处戍所。此时天色已晚,戍所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似乎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江朔怕贸然闯入引起误会,会让唐军自相残杀,正要高声通报身份,戍所中已有人认出他来:“是江小友来了!真是太好了!”
来人正是与江朔分别不久的张守瑜。
张守瑜亲热地拉着江朔的手寒暄道:“一别多日,江
小友风采依旧。只是今日之事,令人扼腕叹息。小友此来,定是为此事而来,只是事发仓促,我一时间也没想到敌人是用了诈败之计。”
江朔问道:“张将军来此不久,已经知道前因后果了?”
张守瑜连连点头,道:“我听那些杀到这里的逃兵说了。小友勿虑,我已经将此事通报给了河曲各处戍所,从今日起加强防备,有我在此坐镇指挥,不怕那些狡猾的吐蕃人再使奸计。”
江朔道:“如此最好。只是有一言相劝,还望将军纳受。”
张守瑜道:“江小友请讲。”
江朔道:“我既蒙将军不杀之恩,又与将军同为大唐臣子,故以肺腑之言相告:大丈夫在世,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都督此番攻下河曲、收复大唐疆土,自是功在社稷、名垂青史。然而对于我等而言,此功非但不足以自满自足,反而应当以此为耻。都督与吐蕃人勾结,残杀大唐同胞,此等行径难免遭人非议、引人切齿。我听说在都督攻下河曲之前,曾有数次以书信招降吐蕃大将、名王而不得,此等行径,若传到长安,也难免为圣上猜忌。”
张守瑜听后默然不语。
江朔又道:“将军此时若能回头是岸,反戈一击、斩杀叛贼,将功赎罪不难。如若不然……”说到此处,江朔剑眉一扬,斩钉截铁地道:“他日若让将军我抓住机会,必以青萍宝剑斩下将军项上人头!”
张守
瑜听后脸色大变,他虽然勇猛无畏,但也被江朔的决绝和坦率所震慑。他瞪着江朔,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似乎在估量着江朔的决心。
江朔毫不畏惧地回视着张守瑜,他虽然年纪轻轻,但骨子里却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终于,张守瑜长叹一声,道:“江小友真豪杰也!你所言不虚,我确实在为哥舒将军担心。他的一些举动,确实让人有些看不明白。”
江朔道:“都督虽有收复疆土之功,但若做出背信弃义之事,难免会遭人唾弃。尤其如果与外敌勾结,危害大唐内部稳定,那更是不忠不义之举。”
张守瑜点头赞同,道:“你说的对。大丈夫在世,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会劝说都督,让他约束手下,不可妄动。”
江朔又与张守瑜谈了片刻,心中大石终于放下。虽然他与张守瑜初相识,但两人都是磊落之人,谈话间已彼此信任。
第二天,江朔便得到消息,张守瑜已经说服哥舒翰,让他约束手下,不可妄动。同时,张守瑜也向哥舒翰表明了自己的担忧,认为吐蕃人不可信,应早作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河曲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虽然仍有小规模的战斗发生,但大部分唐军已经控制了局面。吐蕃残军被逼得节节败退,再也无法对唐军形成威胁。
而江朔在这次战斗中也得到了不少收获。他不仅立下了大功,也结识了许多英
勇的唐军将领。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劝说张守瑜回头是岸,反戈一击,斩杀叛贼,为收复河曲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一战之后,江朔的名声在唐军中传得更远,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英勇和智谋。而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只有为大唐尽忠,才能赢得尊重和荣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河曲的局势越发稳定。尽管零星的战斗和冲突仍然存在,但是大规模的战斗已经不再出现。唐军在哥舒翰的指挥下,继续保持着对吐蕃残军的压制,逐步收复了更多的领土。
此时的江朔,继续以他的智谋和勇猛,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他不仅对唐军的战术和战略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还在多次战斗中亲身参与,率领唐军打出了惊心动魄的胜利。他的名字,再次在唐军中引起了轰动。
然而,与此同时,哥舒翰的态度和行为却引起了江朔的注意。尽管他在公开场合表现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但是在私下里,他却与吐蕃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江朔意识到,哥舒翰可能会在背后搞小动作,危害大唐的稳定。
江朔决定再次劝说张守瑜,让他回头是岸,不要被哥舒翰所利用。他找到了张守瑜,将自己的担忧告诉了他。
稍晚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