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振聋发聩
自古“文人相轻”,像骆宾王这种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人更是如此。
他主张拒绝和亲,甚至不惜与突厥一战,这种主战派的思想在文人都算是“异类”。
但是他们这种人对自己认准的事,一般都非常固执,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他和段文昌的弟弟段文茂争执,言辞激烈令人难以相信,两人以前是比亲兄弟还亲的至交好友。
虽然曹沐也不赞同与突厥和亲,但对骆宾王的主张同样不以为然,所以他才会说“您的热血一文不值。”
骆宾王以诗名著称,又用一番热血誓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曹沐这首“一将成名万骨枯”,把在场所有人都镇住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此诗一出,凡言战者皆无话可说了!”
段文茂赞叹这首诗的同时,顺便为他的主和言论提提精神……
可谁知曹沐转头瞥了他一眼,冷哼了一声:“汉时自白登之败,以宗室女和亲匈奴冒顿始,至昭君出塞,两百年间匈奴和亲后,有断过南下围猎吗?”
“当初李唐与突厥渭水之盟,送女和亲,还给突厥进贡岁帛,可突厥守约了没有?他们停止过越境掳掠吗?若非先帝永治三年灭了李唐,关陇百姓还要受突厥盘剥勒索之苦!”
“定襄、阴山、庭州,我大梁铁骑对突厥三战三捷,军威何其盛也……可如今阿史那贺鲁号称三十万骑兵自西而来,人还没见着,你们就要以宗室女和亲,是何道理?”
“大梁当宣示天下,永不和亲!主和者,皆可杀!”
曹沐连珠炮似的猛轰“主张和亲”的段文茂,最后那句“主和者,皆可杀”,让他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
“给各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曹九公子……靖国公府的小公爷。呵呵,定襄之战生擒颉利、阴山一战射杀阿史那思摩,皆是当年曹老公爷的战绩……”
段文昌打圆场介绍了曹沐的身份,又夸了曹盈的丰功伟绩,言下之意刚刚曹沐的话,算是替他已故的老子说的。
他弟弟段文茂吃了瘪也只能算了……但还是有人不太服气。
“曹公子,令兄参知政事应该和你说过,大梁禁军号称五十万,然缺额严重,兵甲朽坏……国库空虚,粮草不足……非不战,实不能战也!”
江都县尉娄师德在国子监读书时,拜在尚书右丞许敬宗门下,了解一些“和战之议”的内幕。
突厥和大梁目前的情况,其实曹沐很清楚,穿越者是有金手指的……
龙血玉佩有个搜索功能,用意念输入关键词,就能搜到很多信息。
他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靠“搜索引擎”查资料。
当娄师德提出反问之后,他只是冷笑了一声。
“兵源不足、国库空虚、粮草不够……其实就只有一个问题,人口不足!”
自汉末黄巾起义开始,整个大分裂时期持续四百多年,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大梁从太祖立国,到高宗灭李唐天下一统,至今有三十八年了。
这三十多年的时间,两朝先帝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才有了现在的太平盛世。
百姓有足够的粮食才能生孩子、养孩子,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平均寿命也不高,人口增长需较长的过程……
曹沐把问题的关键症结说出来之后,大家都微微点了点头,这个答案基本可成共识。
可是,曹沐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你们看问题就看不到点子上!大梁人口的确不足,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啊?只需一道圣旨足以!”
看到曹沐的表现,萧瑶不禁叹了口气……这家伙又要发神经了!
对曹沐时而正经、时而放浪不羁的表现,她已经习惯了,还得出一个结论——“间时癔”。
用现代医学术语翻译,就是萧瑶认为曹沐是“间歇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不过,曹沐的话还是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
“只需一道圣旨……就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曹公子……这不太可能吧?”
段家有千顷良田,因劳力不足至今还有田地撂荒。
曹沐说“一道圣旨”就能解决问题,段文昌很好奇是什么样旨意。
曹沐见他一脸困惑,笑着问道:“段员外,你家中族中各有多少人口?”
“我家一共九口人!算上同族……大概三十多吧?”
“段氏家族名下有多少奴婢?”
“这个……应该有七百余家奴!”
“仅仅一个段氏家族,就匿藏了七百多的人口!普天之下所有豪门大户名下奴籍,加起来又匿藏了多少人口?这些奴籍人口都不是活人吗?”
华夏从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至春秋末期及战国时,奴隶制逐渐解体,秦一统六国后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这都是历史教科书上说的……
但是穿越来到古代,却发现大梁依然还有奴隶存在,只是换个名称叫“奴婢”,男性为奴,女性为婢。
跟着他的冬儿和林虎,就是曹家的“家生奴”。
从秦汉延续至今的社会阶层划分有“良民”与“贱户”区别。
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极其卑贱,被主人当作私有财产可随意买卖和馈赠。
因为《大梁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奴婢杀主为“十恶”之一的“大逆”,而主人不经官府擅杀奴婢只罚杖一百,若奴婢有罪,主人杀之,只需向官府申报即“无罪”。
之前曹府的丫鬟春莲,就是这么死的。
《大梁律》还禁止贱户与良民通婚,良民娶了别人家的奴婢,等同于盗取他人财产,以“盗贼”论罪。
“奴籍人口都不是活人吗?”
曹沐的话振聋发聩,闻者皆惊。
而他提出的可以让大梁快速“增加人口”的办法,其实就四个字——“解放”奴隶!
“春秋战国各诸侯欲王霸天下,五霸七雄皆以增加人口为强国之要,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军功除籍授田,人口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