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战车营
老画师赵赟带着四位徒弟,在糜氏家族的老族长陪同下,又进入了芒砀山更核心的秘密区域,参观了糜氏家族陷阵营的训练场所。糜氏家族的老族长再三请老画师赵赟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得以进一步的改进。对于糜氏家族的陷阵营,老画师倒是赞不绝口,并无什么不足之处,反倒是对重型四轮马车和陷阵营的配合作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老画师赵赟看来,重型四轮马车装载大型床弩和配备的石砲确实是一种大胆创新的尝试,也开船了一种全新的多兵种多层次由远及进的完整多层次远程火力打击的功效。这样的先进这种构想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多兵种多层次远程火力打击的兵力配置中,最强的额就是重型四轮马车上的大型床弩和轻型石砲。可是最弱之处同样在于此。
这样的多兵种的配置有一个很严重的缺陷,那就是重型四轮马车为了加强自身的防护而配备的厚重的装甲。由大量钢铁堆积构成的护甲重量已经占据重型四轮马车总重的一半以上。使得一辆远程火力配备齐全的重型四轮马车的总重达到了数千斤以上的水平。这就大大的限制了这一种远程打击强火力装备的使用范围。潮湿松软的河滩、农田不能使用,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也无法通行。更别说那些广袤无垠的北国草原和风沙滚滚的沙漠之中。由于负重过多,需要重型挽马驱动。在无法解决重型挽马的条件基础上,只能选用力大而又迟缓的犍牛代替。在战场上配合陷阵营的步卒缓行并无太大的问题。但是若要长途奔袭,或者需要急行军赶路时这样迟缓的缺陷就显得更加明显,特别是敌军知晓了你的行踪,只需在山谷地势陡峭之险地设下一支伏兵。采用两头挖掘深壕阻断道路的方法,在两侧高山上释放滚木礌石,就足以消灭这一支强大的远程打击部队。这样的部队打造建立不易,你糜氏家族再有能力也不能拿银子堆出太多这样的强军。
听完老画师赵赟的一席话语。惊醒了还在沾沾自喜的糜氏家族的老族长和一旁陪同参观的陷阵营和重型四轮马车部队的指挥将领。此言不假,假如真的临战,又上哪去寻找适合这些重型四轮马车作战的场地?敌军在初次相遇是肯定会吃败仗,可是不能保证敌军都是傻子,每一次都要用同样宋时的方法来和自己交战。在实际的战场上,敌军只要将阵地设立在高坡或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带。亦或是在一些土质松软的河滩沙地之中。这样的重型四轮马车只能是无可奈何。
可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确实让在场的诸位有些挠头。老画师赵赟不慌不忙继续说道:“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也不难。主要还是在车厢四周和顶部安装的钢铁护甲上打主意。平时一辆重型四轮马车构成的战车应该有配备供应箭矢床弩配件以及供士兵乘坐的副车若干,不知是否?如果如此,就很好办了。只要将重型四轮战车上的护甲改成活动可拆卸形式,平时非临战时重型四轮战车的护甲并不装上。由一辆或数量副车分载。重型四轮战车只用木板或布幔遮挡。外在形制与副车并无两样。只有到了临战时才及时安装。若是作为防御。可以将双层护甲安装在重型四轮战车的车厢的对敌一面。对内可以继续保持木板结构,如此就可以多出一倍以上的护甲防御强度。护甲可以采用暗藏机关连接的挂载形式。用时统一挂在木制车厢护板的外侧,这样的单面装有护甲的重型四轮战车可以叫做偏厢车。如若转入进攻。可在车厢正面和两侧都装上单层护甲。主要用于防备敌方远程羽箭抛射攻击。可以减轻自身的车重,有利于应对各种起伏不平的战场地形。重型四轮战车的护甲采取统一规制用精钢打造,要求的额就是一个轻便防护能力高超。要把打造护甲看成和陷阵营兵卒使用的重甲同样重要。车重降低一分,战场取胜的机会就更大一分。”
赵老画师接着说道:“为了增加重型四轮战车在各种地形上的快速通过能力,要设法增加车轮宽度。更宽大的车轮就越不容易下陷,但是这样超宽的车轮所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到底取何种尺寸。需要经过多次的试验论证才行。”老画师赵赟停顿了一下,想了想又继续说道:“重型四轮战车所需的重型挽马我们可以通过马氏家族北地郡分支去想办法从西域引进。西域出产多种壮硕之巨型马匹,有一种汗血宝马(大宛马)价格非常昂贵,显然并不适合拉动重型战车作战。还有一种被称作天马的乌孙马(伊犁马)也不算便宜。不过之西汉以来,由于河匈奴作战的需要。汉军中大量装备了一种由秦马和乌孙马杂交改良的战马品种(河曲马),却是十分合适。此马食量甚为巨大,通常不为贩马之人所喜,目前扶风郡马氏家族仅有数十匹以作配种之用,河北常山赵家亦养育数十。以供肥壮大汉乘骑,在我看来这些高大壮硕之巨型战马,恰好可用于重型四轮战车使用。只不过现在重型四轮战车所留重型挽马驱使之位置稍显狭小。需要加大尺寸。等一会我画个尺寸位置示意图。整个驾驭位置的空间都要放大才行。”听见老画师赵赟如此一说,糜氏家族的老族长和几位陪同的陷阵营和车营的指挥将领都大感放心。有了传说中的巨马相助,看样子糜氏车营的重型四轮战车的前景可期。
在四轮马车的设计中。通常为了提高通过能力而把车轮做的很大,这样遇到一些小的沟坎就不会被卡住无法前行。可是大尺幅的车轮同样也对路面的要求比较高,遇上崎岖陡峭的山路,前进所需花费的动力也会比较大。如果按照老画师赵赟的建议,加宽车轮分担负重,就会增加车行的助力。少寨主杨峰忍不住插嘴。对重型四轮马车的车轮提出了新建议。他提出了通过增加车轮数量的方法,来分担每一对车轮所需负担的承重,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重型四轮战车通过松软地域时所受到的限制。在他的设想中,重型战车完全改变原先的设想,不要受到运输马车所需形制的限制。有一种自己小时候的玩具,蜈蚣车可以作为借鉴。这样的战车是由多节车厢组成,每节车厢只装有一对或者两对较小的车轮。车厢之间用机关搭扣连接。可以任意的组合成多节或单节形式,负重较大需要通过松软地域时可以多节相连。平时也可以用较少的车厢数量形成,灵活多变的因地制宜的组合形式。每节车厢的连接处使用转向用的立式轴承。自然可以完成各种弯道的灵活转向。糜氏家族的几位首脑人物,对少寨主杨峰的建议也是很感兴趣。这样的战车恐怕已经超出了装备床弩和石砲的范畴。但是作为一种装载大量弓弩兵的轻型战车,它将可以拥有更加广泛地域作战的适应性。
经过一番探讨,大家都感觉到在糜氏战车营原有战车的基础上,还可以发展出各具特点的战车系列。特别是老画师赵赟提出的,前往北方边陲草原和沙漠地域作战,将会更加发挥战车的巨大杀伤作用。现阶段北方胡人中的一些上层,都在司马家族的内斗中逐渐摸清了西晋王朝内部的底细,都在蠢蠢欲动,试图从中分一杯羹,捞取实际利益。现在早做应对打算,为时未晚。虽说三家势力稍显力有不逮, 但是目前也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其他外援。先这样做起,慢慢来,只要不断地努力就会有希望。而这一切,都是要在极度的保密中进行。不可让西晋王朝司马家族那些内斗内行,外战混账的昏庸之辈所知晓。否则按照司马家族那种内斗中凶狠无比,勾连外族委曲求全的脾性,首先要剿灭的不是那些胡人势力,反而是汉族自己的民间武装。
除了对糜氏家族的车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老画师赵赟还仔细观看了糜氏陷阵营的操练。上千精壮悍卒整齐划一的刀锋挥舞如墙推进,很是令人震撼。这些糜家陷阵营的悍卒,都是从糜氏家族中家生子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膀大腰圆的壮汉。对糜氏家族极为忠心。他们装备的都是由芒砀山冶炼工坊精心打造出来的重型精钢盔甲、锋锐无敌的斩马剑以及人手六柄的单手短斧。每一位陷阵营的官兵左臂上均佩有一面臂盾。用以遮挡敌军远程羽箭的抛射。精钢打造的头盔上有一块可以掀开闭合的活动护甲面板,可以拉下来阻挡敌军弓箭远处的抛射。待到近前,则可打开眼前小窗口,用以观察敌动向。看清敌人的位置,在统一的口令中同时挥舞手中双手持握的斩马剑。刀光剑影,如墙推进。
可是要想练成这一支强军,所需花费之代价甚巨。一位陷阵营士兵浑身上下一副钢甲头盔就需要六十斤的精锻好钢,再加上辅助用的两排六柄钢制单手短斧,钢制臂盾以及其他如洛阳铲之类的辅助工具,又要花费二十斤精锻好钢。仅仅装备一千名陷阵营悍卒,就需要花费近八万斤上好的精锻好钢,这里面还不算双手握持的斩马剑,长柄斩马剑是采用百炼钢来精心打造的。一柄一米八长度的双刃斩马剑需要花费百炼精钢十六斤。千名陷阵营士兵佩剑再加上备品两把则需要长柄斩马剑三千,一共需要百炼精钢四万八千斤。除了需要特殊训练的一千名陷阵营悍卒以外,每一个悍卒需配备两名辅兵。这一支陷阵营连辅兵计最低配备需要三千名士兵。每一位辅兵配备的武器也需要花费近三十斤的武器装备。打造这样一支强军所需精钢,特别是百炼精钢数目之巨,就连当今西晋朝堂上的司马家族都无法拿出,却被徐州糜氏家族轻松搞定。这是由墨家传人提供的,水车驱动重锤锻造兵刃之法。这是一种水力驱动连杆,通过不同的齿轮组进行加速或减速后,分别再由分支连杆传递到不同的地方引动或大或小的重锤连续不断的锤击,来锤炼锻造这些兵器盔甲。这样的方法帮助糜氏家族节约了大量打造百炼钢兵器所需耗费的劳力。
制作陷阵营悍卒所披之重型护甲时,亦引用此水力重锤冷锻形成。先用铁范浇注成护甲主体,大、小臂,大腿、小腿以及铁鞋护面和鞋底等各个主要部分,共计大小十四块形状大小各异,呈弧面之铸铁板。再用铸铁脱碳成钢之法,置于退火脱碳炉中经过长时间的加热退火,将生铁浇注成形的护甲部件转化为较为柔软的低碳钢钢坯。再经水力巨锤在固定的模具中挤压成型。在重新放入淬火炉中渗碳淬火,使之表层形成和坚硬的高碳钢,才算基本完成。
制作头盔同样亦采用铸铁脱钢之法制作。整个头盔被分成四个主要部分,由活动之面甲、头盔顶部直至脑后的一块整体的弯梁以及左右侧的两瓣护颊组成。先用木模雕刻成头盔四大部件一比一实体模型翻砂成范。再浇注成新的铁范。铁范浇注成形后经过仔细的打磨修整即可供大批量浇注头盔部件使用。这些头盔部件浇注出来以后,再置于退火脱碳炉中经过长时间的加热退火。使之成为较为柔软的低碳钢部件。再将这些部件送去经受水力巨锤在精准的成形模具中挤压成型。完成成型后的头盔部件,经过打磨修饰。再送入淬火炉中渗碳淬火,使得头盔部件外层 转换成为坚硬的高碳钢,以增加头盔部件的牢固程度。最后再加上另行成批生产的小配件和连接件,采用钢制铆钉,相互连结固定拼装成一副完整的重型战甲。由于制作工序繁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残次品。可是即使成为残次品。也远胜于西晋军中所用之各种重型战甲。这些被制作出来的残次品中,稍好一些尚能使用的被挑选出来,供陷阵营两千辅兵使用。余者均被送去回炉,重新化为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