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汉末戏天下 > 第四十三章 话联军,表面光真心几何

第四十三章 话联军,表面光真心几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协为什么会这么笃定联军会发生内斗?

当然不可能全是因为他知道这段历史,而是来到大汉这半年,已经足够他从繁复的信息里抽丝剥茧,看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线索了。

比如袁氏的野心,再比如袁绍、袁术自私的欲望。

从最早霍乱天下的黄巾之乱开始,就未尝没有那些士族在背后推波助澜的影子。

一方面,可以借此大肆兼并土地,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为了不断削弱汉室的影响力。

或许那时候,这些士族还没有直接推翻大汉江山,然后取而代之的想法。

但是对于架空皇权,然后由士族在后面实际掌控,却是就做的十分用心的。

极限的压制皇权,也导致了宦官和外戚的不断分权,其实说来说去,还不都是他们自己做的恶?

灵帝真的那么昏庸无能吗?

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他早早的就死了。

但也正是因为先有灵帝设立西园军,后有董卓凭借蛮不讲理的武力把持了朝政,这些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原来有时候,拳头其实比什么都管用。

于是,看到在洛阳城里事不可为,袁绍和袁术就都跑了。

袁术是嫡子,所以去了袁家的汝南老巢,而袁绍去了冀州。

虽然董卓在伍琼和周毖的劝说下,最终还是授予了袁绍渤海太守的职位,但是袁绍也和董卓没有去并州上任一样,其实并没有去渤海郡上任。

而是一直待在邺县的邺城。

在这儿干什么呢,当然是居中联系袁氏的那些门生故吏,静等时机的到来了。

韩馥这个冀州牧,的确是董卓任命的,但是不要忘了,他同样也属于故吏中的一员。

听话的话,袁绍可以留着他,万一韩馥不听招呼,那就以董卓党羽的名义,随时取而代之,说白了,玩的还是“名正则言顺”的那一套。

所以,不管是袁术还是袁绍,其实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招兵买马。

只有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正规军队,才能在乱世来临之际,实现更大的目标。

看看,有这样野心的人,做起事情来是完全不择手段的。

他们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一切。

也包括这次的关东诸侯联军讨董……

打董卓是真,扶持汉室是假;

诸侯联军也是真,但目的不是为了拯救少帝于水火之中,而是用这个名义,消耗董卓和各地诸侯手上的兵马。

所以,袁绍和袁术,肯定是心怀鬼胎参与的伐董之战,也必然会在其中上下其手,为自己谋利。

因为袁绍就没有从冀州带出人来,袁术倒是有人,但就是不出力,你奈他何?

而作为牺牲品的关东诸侯,就是他们的眼里的大菜,是可以让他们汲取营养的大餐。

当然了,剩下的那些或许没有太大的野心,但目的同样不会那么纯粹。

真要说谁是那个比较纯粹的,鲍信兄弟俩和卫兹、臧洪算是,曹操和孙坚加一块儿,估计才能算是一个……

这样的一番话从刘协的嘴里缓缓道出,也一下子惊呆了旁边的四个人。

蹇硕嘴巴张的最大,表情也最夸张,“袁家……竟然怀有如此狼子野心?”

从皇城里来到伏波岭之后,他是越来越暴露出逗逼的一面了。

或许是远离了宫里的勾心斗角和相互算计,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的原因,倒是有些像是要放飞自我了……

刘协的嘴角,却露出了一抹嘲讽,“袁本初,本初这两个字,你就没有别的印象?”

蹇硕讪讪一笑,但脑子一转,还真就对上了,“不错,本初是我大汉质帝年间的年号,当时桓帝即位时,还曾沿用过。”

张辽和黄忠都露出了惊容。

不是吧?这么……肆无忌惮?

汉代虽然没有避讳年号的说法,但是道理终究不是这么讲的啊对不对?

而且不要忘了,袁绍出生的那年,正好就是汉质帝刘缵去世的那一年,而且袁绍名字里的这个“绍”字,可是有接续、继承之意。

袁家会连这个都不懂……

当然了,刘协也没有研究这个的心思,一来是不屑,二来,也确实是没什么兴趣。

所以,很快就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关东诸侯能和董卓打成什么样子,咱们现在不需要关心,反正这里边也没几个好鸟,死一个算一个。

“但是,他们打他们的,却不能让老百姓因此遭了殃,所以,这事儿还得早做准备。

“估计等到年后,两边人马的大战一起,流民可能就又会到处躲避迁徙了,这事儿可不能不管呢。”

战争一起,首当其冲遭难的肯定是平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知道归知道,能不能避免却是个大问题。

反正张辽和黄忠对此是一筹莫展的,至于蹇硕……唉,不说也罢!

事实上,刘协也没指望过眼前的几个人,他只是这么提一嘴罢了。

想要这场战争尽可能的不波及到百姓身上,只有两个可能:

一个就是让战争爆发不了,但这肯定是避无可避的;

而另一个,则是把有可能沦为交战区的百姓,提前转移到安全区域。

但这就需要提供大量的钱粮,去救助这些流离失所的人,另外,还要考虑到这些人的安置问题。

要知道,历史上的讨董之战,可是足足打了一年多的。

河南境内的平民百姓,更是一股脑都被董卓迁去了三辅之地,死在半路上的简直是无以计数……这可不是刘协想要的结果。

所以,他还需要一个契机,一个可以和董卓坐下来,好好聊一下的契机……

至于自己人这边,他只留下一句话,“反正咱们这边,做好随时安置新一波流民的准备就行了,其它的到时候再说。”

几个人也就松了口气。

看来殿下是心中早有打算啊,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按照吩咐去做就行了嘛!

反正伏波岭这边,还有不少的房屋都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更有原本安置大批流民的简易棚舍,可以随时居住,长年累月或许不行,但临时将就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钱粮什么,伏波岭这边虽然不甚富裕,但谁又确定到时候不会有别的收入进账?

就比如这次河内的变天,估计就少不了会分到一大批的钱粮。

就跟白捡似的……

反正在蹇硕的心里,就一个想法:刘协是无所不能的!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各地讨董的热情迅速高涨,逐渐成为燎原之势,各种消息开始漫天飞舞,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

不过,很多事情倒是真的像是骤然加速了。

十一月初,长沙太守孙坚欲起兵讨董,而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其实也有同样的想法。

不过,王睿考虑的比较周全,担心起兵后,空虚的大后方,会被和他不和的曹寅所占据,所以打算先解决这个隐患。

不过曹寅听到了风声,抢先一步逃离了武陵,并伪造了朝廷来使,光禄勋大夫温毅的檄文,上面列举了王睿的罪状。

然后跑过去找到了孙坚,挑唆对方借机除掉王睿。

而孙坚本身就和王睿不对付,于是也不管檄文的真假,到武陵后,直接就把他给斩了,并且还顺手带走了武陵的兵马。

十几天后,孙坚抵达南阳,借口索要粮草,再次除去了南阳太守张咨。

这两件事情,孙坚都做得毫无理由,但却和一个人关系密切。

这个人,就是袁术。

曹寅是他安排的,因为借孙坚之手除去王睿,就等于是断掉了孙坚再回荆州的退路。

因为和孙坚无根无底不一样,王睿可是大族出身,就是后来那个卧冰求鲤中的主角,也就是王祥的叔叔。

而袁术之所以除掉张咨,则是另外的原因。

那就是张咨是董卓安排在南阳监视袁术的,和安排韩馥去冀州监视袁绍是一个的道理。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董卓对于袁家的忌惮。

所以,袁术借孙坚之手除去张咨,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自领南阳太守,进而把这个天下第一大郡收入囊中。

要知道,这会儿的南阳,可是下辖37县的,不但地盘大,而且还富得流油,更是人才辈出。

这么一大块肥肉,袁术是肯定不允许别人惦记的。

孙坚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道道,但是他也不是没有打过躲在袁氏门下好乘凉的算盘。

所以,这个乱世,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

既然已乱,那就干脆如你所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