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 最好的时代
洪武皇帝对于贪官污吏的严厉打压是人所共知的,贪官污吏一旦事发肯定没有一个好下场。
但是实事求是的来说,哪怕是洪武皇帝那般严厉的打压,贪官污吏还是一茬接一茬的出现。除了利欲熏心之外,自然也是因为很多官员都是抱着一些侥幸心理。
这里头其实也有其他的一些因素,虽然治理吏治非常重要,看似也有一些手段。可是在洪武朝时期,实际上还是缺少一些相对治理吏治的制度,很多的都是延续着此前朝代的制度。
这样的结果,实际上也就是缺少一些对于文官的必要考核,也就是吏部的一系列本职工作。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京察制度也算得上起源于洪武朝了。只是这个制度并没有严格的执行,更多的还是因为老朱的恐怖权威,让这个制度看似存在,但是也不算是一直在执行。
这显然是不行的,朱允煐需要的是这个制度长期运行,要一直发挥出一定的效能,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治理吏治,才能保证贪官污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蒋瓛蒋瓛奉旨觐见,这个大特务头子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他现在的任务可不少,得小心仔细才行,一定要兢兢业业,办好陛下交代的事情。
棕榈油的事情实际上更多的是锦衣卫在办,去调查清楚棕榈油的来源,以及制作工艺等等。
虽然蒋瓛也会眼馋这个任务,但是谁让锦衣卫在大明疆域之外也有不少的发展呢,东厂相较之下实际上在海外就不能和锦衣卫相提并论了。
不过要说在境内,尤其是在京城当中,东厂现如今对于文武百官的监视等等,实际上比锦衣卫更强。甚至东厂对于锦衣卫的一些监督、掣肘,也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的。
看到跪着的蒋瓛,朱允煐问道,“这几日有多少人私下串联?”
蒋瓛这个时候就立刻说道,“回陛下,太常寺卿黄子澄多与清流走动。此次京察大计旨意一出,黄子澄多与一些官员走动。此前宴席之上,也有怨怼之言。”
朱允煐冷笑一声,不屑说道,“怕是又说朕苛待读书人、有辱斯文吧?!”
蒋瓛以头抢地,他知道皇帝心情不好,“陛下圣明!”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儒家的地位不断稳固、拔高,尤其是在经历了两宋时期,那更是读书人的天堂了。这也就让很多的读书人都向往宋朝,觉得那才是文人应该生存的时代。
那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刑不上大夫,除此之外还有无比丰厚的俸禄、超然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读书人向往宋朝的原因,在宋朝金榜题名可就是人生巅峰了,整个社会也都是在狂热的追捧读书人,这在大明都不敢想。
其实在宋朝之前,很多人对于科举制度也是比较冷澹。但是在宋朝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谁都想要金榜题名,因为那才是真正的出息。
哪像现在,大明朝的文官被砍头、剥皮的不知凡几,拿着仅仅只能养家湖口的俸禄不说,时不时的还要被粗鄙武夫各种羞辱、为难。甚至就算是看似文官集团的,好多都是白身,甚至还有一些不入流的工匠等等。
这才是对于读书人的最大羞辱,比起洪武皇帝一度将亚圣搬出孔庙、英示皇帝打压衍圣公还要过分。
毕竟衍圣公虽然是很多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但那到底也就是孔圣的后人,也确实有几个不肖子孙。而文官集团里出现了一些工匠等等,这才是更加敏感的,科举入仕本该是读书人的基本盘。
看着蒋瓛,朱允煐说道,“朕的太常寺卿,这些年是有些不安分啊。”
黄子澄一直都是觉得自己有些怀才不遇的,他可是洪武十八年时考取了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本该是无比显赫的出身,甚至比不得贡生出身的茹瑺,难道仅仅就是因为茹瑺也是‘神童’?
历任编修、修撰,也曾给东宫伴读、兼翰林学士之职,也曾是国子监祭酒,出任掌朝廷大礼时的赞引......可以说黄子澄的仕途,在很多人看起来是无比顺遂的,也是比较显赫的。
但是黄子澄自己心里苦啊,他的这些官职确实比较显赫,不过也都是无比清贵而已。也就是说很多的时候,他都是有名无权而已,只是朝廷挂起来的一个读书人的榜样而已。
至于是正面引导,还是给一些读书人的敲打,那就是自己盘算了。
自己的满腔政治抱负根本无处施展,皇帝陛下对他也一直都不算亲近,根本不会多听他的一些建言献策。
要说不愤满那才是假的,黄子澄一直都是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他也觉得自己有着济世之才。只是很可惜,他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些机会去施展。
他也曾经怀疑自己可能是和徐王殿下一度走得比较近引起了陛下的不满,可是现如今都和徐王殿下保持着距离了,不过依然没能看到陛下重用他的迹象。甚至和大儒方孝孺一般,只能继续清贵着,和一些读书人一起怀疑朝廷苛待读书人。
这些可不只是黄子澄一个人的感觉而已,和他差不多心思的读书人真的不算少,因为朝廷看起来就是这么做的。
蒋瓛现在就浮想联翩,作为大特务头子,他自然也知道陛下并不喜欢黄子澄,也知道黄子澄私底下也曾经有着一些怨怼。不过那好像也没什么啊,陛下看似根本不在意那些只会牢骚的腐儒。
但是现在就不得不多想一些了,虽然陛下可以不在乎一些腐儒私下里的抱怨。可是那些腐儒私下里一直抱怨,想想看也确实觉得有那么点恶心、厌烦,陛下不喜欢这些自然也就正常。
说不定真的要做些什么了,好歹也是天子鹰犬,自然也就需要做好鹰犬的本分,这才算得上一些人对东厂的定位——爪牙!
朱允煐也不理会蒋瓛的一些想法,继续问道,“京察大计已经铺开,朕的吏部尚书这些时日忙着吧?”
蒋瓛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确实有诸多大人求见茹尚书,茹尚书大多不见,只有极少数以公务之名方能得茹尚书接见。”
蒋瓛头也不敢抬,只是实话实说继续汇报情况,“茹大人也只是在衙门接见诸位大臣,堂上也都有其他一些大人,回府后多是闭门不出。府上除驸马都尉外,其他两位公子也都回府不出,同僚、同窗宴请也都推脱了。”
听到蒋瓛这么说,朱允煐似乎稍微有点满意,“这么说来,朕的伴读还是谨慎、自爱的,是这个理吧?”
蒋瓛自然不敢回答,因为他只是天子鹰犬,只需要将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情况汇报给陛下就好。至于如何评断,那就是陛下的事情了,尤其是事关朝廷重臣的事情,更加需要谨言慎行。
倒不是担心得罪了茹瑺,或者是存在着什么有着想要讨好茹瑺的心思。单纯的也就是因为没有任何的证据,自然也就不能去对朝廷重臣、陛下心腹龇牙咧嘴的。
蒋瓛也深知伴君如伴虎,就算是茹瑺这样的心腹重臣,陛下很多的时候也不是无限的信任,该有的一些监视等等,也都是从来都没有放松的。这不只是茹瑺而已,其他的一些大臣也都一样。
经历过锦衣卫辉煌时期的蒋瓛更加清楚,当年的锦衣卫缇骑一出,大明朝的官吏人人自危、胆战心惊。实际上现在的锦衣卫、东厂看似没有了以往的权势,顶多也就是被陛下收回去了审讯之权而已,这些特务机构对于文武百官、宗室勋贵的监视一直都没有放松。
圣心难测,这显然也不只是说说而已,知道很多的隐秘事情的蒋瓛实际上也更加清楚的知道皇帝的一些性格。
对于茹瑺的性格,朱允煐还算是了解。只不过就算是再了解茹瑺的性格,可是在这样的一些事情上也不该掉以轻心,因为事关吏治,绝对不能马虎大意。
这也是因为坐在龙椅上,就算是想要信任一个人都难。该有的怀疑还是要有,皇帝要是无限度的去信任一个人,说不定就会因此很大大乱子,那显然也就不好了。
听到蒋瓛奏报了一些事情,朱允煐也就算是心里稍微的踏实了一些。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还算不错,茹瑺还算是谨慎。没有私下里接见任何同僚,也比较严格的在约束着家里人,这显然也都是一个吏部尚书应该有的样子。尤其是在这个风口浪尖,绝对不能露出任何的破绽,不能其他人任何可乘之机。
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因为茹瑺一旦露出半分破绽,很多有心人立刻就能攀附过去。只是一个小小的破绽,那些人就可以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就可以让京察毁于一旦。
要说拉拢人,或者说是去腐败一些人,总有一些人的手段厉害着,甚至一些原本立场端正、洁身自好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朱允煐自然知道这些,不过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这些事情也算得上就是人心。而一个合格的官员,也是需要学会抵制一些诱惑。要不然的话,他们就有太多犯错的机会了。
京察大计才刚刚铺开,朱允煐自然不希望前功尽弃,这个时候需要更加严格的落实,需要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严密的紧盯着这些事情的进展。
功亏一篑的事情,朱允煐绝对是不能允许的,他会更加严格的要求一些人去做好这些事情。
蒋瓛离开武英殿的时候也看到了他的竞争对手宋忠,立刻不屑的冷哼一声,他一直都看不上宋忠。自己昔日的下属成了锦衣卫指挥使,想想心里都不平衡。
可是就算是心里不平衡也没办法,谁让宋忠早早的就在当今天子账下效力呢。而蒋瓛效忠的众望所归孝康皇帝,居然还只是追封的,这上哪说理去?
只能说自己时运不济,毕竟蒋瓛也明白他们这样的身份和职务,必然是需要是绝对的心腹。
至于说宋忠去了武英殿,蒋瓛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很正常。陛下对于锦衣卫或者东厂也不是完全毫无保留的信任,也都是要互相掣肘的,很多的事情也都是需要有着一些印证的。
更何况就算是自己现在不去管一些事情,也不敢插手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作为东厂的提督,蒋瓛还是有着自己的消息渠道,很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陛下现在是在忙着京察大计,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在针对着一些文官而已。不过这也就是一个假象而已,陛下可不会只做那么些事情而已。
现在很多的武勋还以为事不关己呢,可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一张大网已经张开了。或许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本来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的武勋会发现灾祸临头,因为一些个武勋的做法已经让陛下忍无可忍了。
现在大家只是看到了一些文官的惴惴不安,可是很多的勋贵武将实际上也是在遭受到紧锣密鼓的调查。一旦证据链被完全掌握,那么必然会遭遇到陛下的铁腕手段。
蒋瓛丝毫不怀疑这些事情,宋忠现在去武英殿,不出意外的话也就是要奏报那些事情。
京察,这不是什么伪装,蒋瓛也毫不怀疑陛下整顿吏治的决心。但是他也知道,陛下不可能只是针对文臣而已,陛下这些年对于武勋的打压也从来都不少。
只是有些人没有注意到这些而已,只不过是相对于文臣的遭遇,那些武勋看似是要稍微的好过一点而已。
谁都不要想要舒舒服服的,当今天子可不是什么宽仁的性子,当今天子打小就是一副多疑、严苛,乃至刻薄的性格。
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几个人比蒋瓛知道的更多了。现在的英示皇帝,和洪武皇帝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不过蒋瓛不在乎这些,这样的皇帝在位,才是厂卫们生活的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