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以后自己DIY
从衙门口出来,两人的心情都很好,免税是一件大事,不仅仅是少交银子的事,对之后他们把铺子租出去,经营起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要买些脂膏,洗完澡以后往身上搓一下,皮肤太干燥了。”
心情好,就想整这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了。
之前她倒是买了一些,只限于擦脸,那么小小的一小盒,也差不多用完了。
冬天本来就干燥,对皮肤很不好,这几天又在空间干活,全身皮肤都要褪皮了。
“往身上擦的吗?”
周泽勋对此感到很惊诧,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
也对,他认识的女人中,江承雪是第一个擦面膏的,杨氏和她妹妹春芽就从来没见往脸上涂抹过什么。
所以,对于往身上擦这些东西,他感到不可思议。
“嗯,擦身体的,给娘和春芽也买上一些,擦过以后,皮肤会很光滑。”
周泽勋:“哦……”
听上去不赖。
江承雪猛地脸红,推了旁边的人一把:“你瞎想什么!”
周泽勋:“我什么也没想啊!”
“……”
没得聊了。
胭脂铺子依然照常开着。
本来受众就是那些有钱人家,所以虽然生意也冷淡了很多,但依然能支撑下去。
掌柜的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大约自家就是开这种铺子的,皮肤保养得还挺好。
“两位客官请……”
男人从柜台后面起身,愣了一下。
这二人看着可不像是会买胭脂水粉的。
不过现在也不是挑剔顾客的时候。
“二位,要看点什么?”
都不好意思问他们要买点什么。衣着朴素,脸皮黝黑,看着就是下地干苦力的。
“面脂和脂膏,好些的,拿给我看看。”
掌柜的没拒绝,拿出一个大些的罐子,和一个小些的罐子。
大罐子也没多大,大约能够装个150到200毫克。这个是装脂膏的,用来擦手擦身体。
小罐子比以前的面霜盒子也大不了多少,小小的一个。
不过这两个罐子一看就是铺子里面不太值钱的,做工粗糙,就是劣质的白瓷罐。
很显然,掌柜的觉得他们两个人买不起好的。
江承雪打开面脂小罐的盖子,放在鼻尖轻嗅了一下,这东西是用猪油做的,加了中药,中药的味道没能把猪油的气味盖过去,而且中药味道也不够好闻。
又打开脂膏的盖子,闻了闻,感觉和面脂区别不大,可能是少放了几味中药吧。
“我们家的东西效果很好,滋润肌肤,尤其是春秋季,防皲裂的效果很好,还能增白呢,你用过之后便知道了,不出一个月,小娘子,你就能跟那些夫人小姐一样白了。”
掌柜面不红心不跳地说道,为了卖钱,可不得昧着良心说话嘛。
江承雪不由一笑:“说的这么玄乎,该不会是加了砒霜吧?”
“呀!”掌柜的立马板着脸,“小娘子,你在说什么!砒霜是毒药,咋能往这些东西里面加呢?”
江承雪觉得也是,砒霜应该挺贵吧?这廉价的东西里面加砒霜,成本就上去了,不划算。
不过也许这个年代的人并不知道砒霜可以美白。
她那个世界,慈禧太后还有中世纪国外的贵妇人会拿砒霜美白,不仅往身上擦,还直接口服呢,确实有效果,只是后果不用想,是很惨的。
“抱歉,我说了句玩笑话。”
江承雪不想过多解释,万一弄巧成拙,人家本来不用砒霜的,听她这么一说,反而用起来了呢?
面脂50文一罐,买了三罐,家中三个女人一人一罐。
脂膏60文,买了两罐,自己空间留一罐,另一罐放家里。
以她对杨氏的了解,老母亲多半不会用的,春芽也会用得很仔细,加上洗澡并不频繁,这东西一直放着也不好。
她知道这两罐是店里的下品,一开始还想着买好点的,后面闻到里面的猪油味儿便改了主意,买它做什么呢,以后自己DIY呀!
自己做的,用着还放心。
结了账之后,江晨雪让掌柜的将他店里最好的面脂拿出来让她看一看。
这次掌柜的很干脆就拿了出来,他认为这二人是潜在客户,掏钱掏得这么干净利落,弄得他都后悔把店里最低劣的面脂,脂膏拿出来。
一开始就应该把贵点的好东西拿出来。
果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上乘的面脂连外面的小容器都精致好几个度,摸在手里细腻光滑,还点画了红梅。
里面的膏体也不像她买到手的那种淡焦糖色,而是漂亮的水粉色。
味道清香,有股玫瑰花的香气,猪油的味道更是一点也闻不出来。
“这是那些住在深闺大院的夫人小姐才会用的,添在里面的是小羔羊油,抹了这个,整个人气色都好了,能当胭脂用呢!”
不可能当胭脂用的,这膏体虽是粉色,但其实非常淡,但抹开之后其实是透明的。
不过光是这卖相已经让女人心神荡漾,心中充满了买买买的欲望。
谢过了掌柜的。
回家途中又去喊了周伯路,让他今天晚上早些回家吃饭。
周伯路正与衙役们一起维持秩序。
他没有官职,也不是衙役,但他身份特殊,这些衙役对他都客客气气,也愿意听他的指挥。
江承雪站在铺子门口,顺着队伍望去,都已经下午这会儿了,这队伍还是一眼望不到头。
周伯路走过来,皱着眉头:“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快饿死的,饿不死的都有。”
官府免费发粮食,那些家中还有存粮的,也都跑来排队蹭吃,弄得很多真正吃不上饭的都排不上。
“官府有解决的办法没有?”
江承雪的眼睛扫过队伍里的人,的确有几个在她的注视下眼神有些躲闪。
“分辨不清,每天都要重申几遍,可谁管得住他们呀?还有领过一次,转头又去排队的,被发现打过一顿,照样趁着衙役不注意又排起来。”
这种现象一开始并不多,官府明令只发给那些饭都吃不上的。
但总有投机取巧的,混进队伍里,官府的人又认不出他们来,经过人传人,干这种事情的就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