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忽悠扶苏发言
坐在大殿上的秦始皇看到台下的文武百官都相互议论。
而站在一旁文官为首的廷尉李斯,也没有说话,他一直在沉思。
武官为首的王翦,却不以为然,他好像就没有听见刚才文官说的话。
而武者对儒家的仁义礼让,从来都不上心,他们只知道用武力和杀戮去征服人心,让人们畏惧虎狼之师。
所以,对朝堂上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从不礼让。
大家看到大王没有说话,一个个都来劲了,一时间说得停不下来,有的文官和武官竟然在大街上吵起来。
这时,李斯终于沉不住气了,他立刻大声说道:
“大王,微臣有一事急奏。”
他的声音一岀,那些文官立刻鸦雀无声,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而武官则拭目以待。
大王一看,这位李斯还真是李斯啊!他的一句话,竟然把话题转开了。
就说道:
“李爱卿,你说吧!有何事急奏?莫非是找到哪位燕人异士了。”
李斯立刻拱手道:
“启禀大王,北燕异士已入城,除此之外,还有一事,就是大王巡城遇刺一事。”
“哦,此事不是赵公公在办吗?你又有何见解?”
大王好奇的问道。
文武百官也都静观其变。
李斯立刻说道:
“ 大王,微臣就在接北燕异人回来的时候,在路上无意间抓到一个盗匪,经过一番审讯之后,他交代了所有。”
“他是从咸阳城逃出去的,而且就是行刺大王的同伙。”
大王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站在一旁的赵高,也有些恍惚。
“李爱卿,此人到底是何来历,受何人指使?为何还不快快把他带上来?”
李斯有些难为的说道:
“大王,此人已经咬舌自刎了,他以死谢罪了。”
“什么?快说,到底是何人指使的?我定要将他千刀万剐。”
大王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竟然在大殿上发起雷霆之火。
吓的台下的文武百官,都不敢说话。
李斯赶紧说道:
“大王,微臣已经查到这位幕后主使人,他是韩国的旧部田氏,现在却沦为一名大盗,那日在南池宫,他们伙同五人行盗,而不知大王 微服出巡,就下榻在蓝池宫。”
大王一听,这才相信了李斯说的话。
他立刻说道:
“赵高,那斯人应以罪论处,以极刑,并以此为戒,昭告天下,凡是有二心者,灭其九族。”
“微臣领旨,即刻去办。”
此时,太子扶苏和孙健已经到了大殿外。他没有直接进去,而是趁大家不注意,走到了百万的最后面,看着大家一起议论,法家和儒家,还有道家,哪个更适合秦朝。
而李斯已查明大王出巡遇刺之事。
此刻,孙建站在扶苏一旁,他一边听一边在想,第一次上早朝,他和苏苏竟然迟到了,这下也不好交代,看到大殿上的大王阴沉着脸,应该是不高兴。
现在必须想个办法,在早朝上发表一下言论,一鸣惊人么。
忽然,他想到昨日与大王谈话,说今日早朝要以国事为本。
他想了想,便悄悄的在扶苏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扶苏听了显的有些惊讶样子。
孙建准备让扶苏发言,自己跟随其后。
这时,只见站在大王旁边的赵高,又高声喊道:
“大王有令,今日早朝,应以国事为本,若有本可奏,欲可畅所欲言,若无本,便可退朝至此。”
台下的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左顾右盼,都没人敢说话。
文武百官为首的李斯和王翦二人却镇定自若。
他们看了看台下,还没有看到扶苏和门客的影子,就不耐烦,准备退朝。就在他生气,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
孙建看到站在一旁的扶苏,仍然没有动静,就知道他现在有些担心,怕又激怒大王,而迟迟不敢说话。
就故意的推了一把扶苏。
这一推惊动了旁边的人,他们都纷纷回头看,那眼尖的赵高,也看到了扶苏。
就弯腰给大王说道:
“启奏陛下,太子有本即奏。”
此时,大王正郁闷,忽然听到太子有本奏。
就有些兴奋,有些期待,立刻来了精神。
嬴政坐在龙椅上,低头看着站在文武百官后面的扶苏,感觉视力有些模糊,看不清苏儿的脸?
就高兴的说道:
“苏儿,你可到前面来说话,为何站得如此之远呀?”
扶苏看了一眼父王,便整理了衣袖,毕恭毕敬的走上前去。两边的文官和武官,都回过头来向扶苏拱手行礼。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扶苏身为太子?却站在了百官的后面。
以王剪为首的武官们开始意气风发,很明显兴奋起来。
大家都知道,太子扶苏虽然尊儒,但是他也尚武,其在军营中的声望不次于恭恬大将军。
所以,对许久未露面的太子,大家都很期待,都想听听他说什么?
当太子走到大王面前,即刻行礼跪拜,彬彬有礼的样子,一下子折服了在场的文官们,大家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站在后面的孙建,看的心里直着急,哎呀,这扶苏啊,怎么还不说话?赶紧说话呀!
他不由得在心里犯嘀咕。
大王看着苏儿,每一次从外回来都略显成熟稳重,就更加喜欢。
“好啦,不必行礼了,今日可是以国事为本,百官可畅所欲言,而你又有何本可奏啊?”
扶苏沉思片刻说道:
“启禀父王,儿臣谨遵父王意旨,一连数月,骑行千里,在各地边关视察军情,查看边塞守卫情况,在以收复的六国都城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漏洞之处,关乎国家大运,大秦长久之计。”
嬴政一听,甚是惊讶,他听到太子如此说,又高兴又好奇。
“嗯,这六国一统,各地城池并未损坏,防守依然坚固,为何又会有漏洞之处?不妨说来听听,那文武百官也可尽言呐!”
嬴政此言一出,台下百官又开始议论起来,有些惊讶,有些好奇,更有甚者不屑此事。
就连征战多年,驰骋沙场的王翦,都莫名感到惊叹,还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发现有何漏洞之处,惊讶之余,有些好奇的听着。
而以李斯为首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如此淡定而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