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主动提拔
李余好奇地接过来,低头一看,里面记录的是韩家、王家以及一名李氏宗亲曾经犯下过的不法之事。
韩家和王家都是蓟城的士族门阀,纸上记录着两家谎报耕地的面积,如此一来,每年上交的税赋会少上许多。
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完全看当地的官府是个什么态度。
当然了,当地的官府也要依仗着士族门阀,对于这种事,大多都会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道。
至于那个李氏宗亲,曾经犯下过强暴民女的事情,后来因为将其纳妾,也就不了了之。
看完这三份记录,李余不解地看向蔓影。
蔓影含笑说道:“陛下,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凡是士族门阀,又能有几家是清清白白,只要深挖,皆能挖出见不得光的罪证!”
李余闻言,心头顿是一动。
蔓影继续说道:“所以,陛下要惩治那些依旧效忠于李烈的士族门阀,完全有光明正大又合情合理的理由。”
说着话,她伸出纤纤玉指,点了点李余手中的三张纸。
李余面露笑意,握住蔓影的小手,说道:“这个办法倒是不错!”
时隔两日,沈放终于开始了收复燕州的行动。
高屠、秦胜英、秦婴、张凌、司提等人,皆有受到沈放的指派,分头行动。
原本二十多万的京师军,也一下子被带走了接近二十万人。
而蓟城也完全恢复到往日的热闹与繁华。
只不过在热闹繁华的表面下,李余已派出飞卫、暗卫,开始暗中收集各士族门阀的不法罪证。
数日后。
李余在他入住的驿站里,召见了蓟城城内的所有士族门阀。
蓟城的士族门阀,再加上一些李氏宗亲,共有上百家之多。
即便是每家只派来一人,也是上百号人。
何况,这么重要的场合,又怎么可能只一人前来。
百余家士族门阀和李氏宗亲,都派来了家主,每位家主带来的随从都不少,一个个皆捧着大大小小的礼盒。
驿站门前,人头涌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即便随从们进不去驿站,单单是各家的家主们,也把驿站挤得是人满为患。
很多家主根本进不去大堂,只能站在外面的院子里。
能进到大堂里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家族。
李谆也在其中。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自己的儿子李合,和外甥女朱玉娥。
朱玉娥是李谆妹妹的孩子,芳龄十八,一直寄养在李谆的家中,天资聪颖,长袖善舞,也颇受李谆的器重。
李谆进入大堂后,先是向李余插手施礼,而后又把自己的儿子和外甥女引荐给李余。
李合的年纪比李余年长几岁,温文儒雅,相貌俊秀。
朱玉娥更是生得貌美如花,娇艳欲滴。
两人双双向李余叩首施礼。
李合说道:“草民李合拜见陛下!”
朱玉娥则说道:“外侄女朱玉娥,拜见陛下!”
听着他二人完全不同的自称,李余禁不住多看了朱玉娥几眼。
这个小姑娘倒是机灵,还挺会和自己攀关系的。
李谆脸色微变,连忙向李余插手施礼,说道:“外女年幼无知,请陛下恕罪!”
李余乐了,笑呵呵地看向朱玉娥,问道:“你和李谆是什么关系?”
朱玉娥脆生生地说道:“李谆是婢子的舅父!”
稍顿,她又补充了一句:“是亲的!”
李余闻言,哈哈大笑。
论辈分,他和李谆是平辈。
李谆的外甥女,在他面前自称外侄女,倒也没什么错,就是有投机取巧,占便宜之嫌。
不过对于这样的小心机,李余不会放在心上。
他摆摆手,说道:“你兄妹二人平身吧!”
李谆暗暗松了口气,偷眼观瞧,见李余的脸上非但没有不悦之色,反而还眉开眼笑的。
他又禁不住在心里感叹,还是玉娥聪慧啊,只凭一个自称,就拉进了与陛下的关系,而且还没有惹得陛下不快。
李余看向李合,说道:“李合!”
李合身子一震,忙道:“草民在!”
李谆在旁低咳了一声。
玉珠在前,你学还学不会吗?
李合也不傻,当然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暗暗苦笑,但还是改口说道:“侄儿在!”
“你的字是?”
“回禀陛下,侄儿字文台!”
“嗯!”
李余点点头,说道:“听闻文台在蓟城可是出了名的才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无论是学识还是才气,皆能与宋白比肩!”
李合正色说道:“陛下谬赞,侄儿愧不敢当!”
“你可有考虑入朝为官?”
“这……”
李合惊讶地看向李余。
李谆则是心跳加速,恨不得自己开口,替儿子答应下来。
李余慢条斯理地说道:“眼下蓟城令一职还空缺,文台可愿担此重任?”
见李合低垂下头,沉默未语,李谆再忍不住,低声提醒道:“合儿还不快谢过陛下?”
蓟城令,也就是蓟城县令,这个官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蓟城有大量的士族门阀,哪一家都不好惹,而且李烈的残余势力也根深蒂固,错综复杂,动一发而牵全身。
无论是谁,坐在蓟城令这个位置上,都不会太轻松,弄不好还费力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说白了,蓟城令就是个烫手山芋。
“合儿!”
李谆加重语气。
就连一旁的朱玉娥,也小声提醒道:“表哥快谢恩啊!”
李合看向朱玉娥,我真的应该接下这个差事吗?
朱玉娥则是以眼神示意他,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以后再想入仕为官,恐怕难有机会。
见一向聪慧的朱玉娥都赞成自己接受天子的任命,李合再不犹豫,向李余跪地叩首,说道:“臣,谨遵圣命!”
李余哈哈大笑。
同在大堂里的其他大族的家主们,也都纷纷过去向李合道喜。
天子启用李谆的儿子李合,无疑是传递出一个信号,天子已经彻底放下了李烈这件事,对他们这些曾经支持李烈的士族门阀、李氏宗亲,也是彻底的既往不咎了。
原本人们提到嗓子眼的心,纷纷落了下来,大堂里的气愤也变得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