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乾心论道 > 第七十一节 寄筇杖襄公托孤(1)

第七十一节 寄筇杖襄公托孤(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公甫,那苍头公,何许人也?”

孔劭待谢弼落座,便即偏头相问。

苍头即白头,却又不是纯白,而是草木青灰的灰白色。

陈仲突破感应以后,先是鬓角发根生黑明显,继而整体由白转乌,也就是董志张等人与陈仲一路同行,不大能够注意到。

但在此间,诸多人都是乍见陈仲,便很难再用直截了当的“白头”来形容陈仲发色了。

谢弼被孔劭一问,回想起他自己初见陈仲时,陈仲的外貌。

此时再看陈仲头发。

果然不一样了!

谢弼愈加心惊。

别的修士突破感应,能够驻颜不变的,就是功行深厚的表现了。

似叔孙无忌,年龄比陈仲还大一些,但至今看去仍是壮年汉子,浑身肌肉虬结,须发浓黑。

又如平原襄公矩,年龄足有陈仲两倍,这才须发花白,而皮肤仍旧毫无老年人的松弛之象。

至于修为寻常的感应大修士,外貌实则仍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露老态,只不过是比寻常人慢得多而已。

像陈仲这样,面貌返老还童,那是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的!

谢弼本就已经对陈仲万分忌惮乃至嫉恨,此刻更是犹如被蚂蚁钻进了心房,酸痛麻痒……那老贼,怎的就能如此与众不同?!

“公甫?公甫!”

孔劭一直不得回答,不由得出声催促。

谢弼这才反应过来,勉强挂起假笑:“那是仙门陈仲。”

孔劭颔首:“原来是他。”

而后便没了下文,转而问起徐干。

“我观徐伟长气息悠长,步履生根,当是沉疴已起,今次携其《中论》而来,足堪为吾摇旗,奈何去了南侧?”

见孔劭对陈仲并不看重,谢弼终于稍稍舒了口气。

看起来士林风向并没有变,这几日遇到陈仲以来,总是有人替陈仲张目,都搞得谢弼有些怀疑士林风向变了!

“徐伟长受那陈仲蛊惑,可恨!”

谢弼并不愿多去解释徐干为什么能活下来,又为什么会受“蛊惑”。

不过孔劭对此显然也并不在意,只见他表情毫无变化,始终温和笑着,彬彬有礼:“此人不智。想来子鸣亦是同理?子鸣他就是多了些老、庄之气在身,此事倒也不足为奇。”

说着,孔劭又对跪坐在他身后副席上的两名后辈道:“记,北海郡徐干,字伟长,本乔氏之牧僮,幼狡窃学,及长乃有文名,观其色,洪而肆;征其貌,悫而直;材则偏杂,恃情倨傲;定,中六品。”

这是在评价徐干,先说了他的出身是世家奴仆,幼年时就凭借狡诈窃取学问,长大了获得文才有关的名望,说看他面色洪大但却肆意无度,看他的貌相真诚但过于莽直,最后总结此人才华偏且杂,还很容易恃才傲物,定为中六品。

这是孔劭在以他自己编著的《人物志》,给人定品级。

此事是新政的最重要一环。

所谓新政,便是外儒而内法,以法家立信树约之术,划分各个州郡为不同的品级领受,郡内的百姓受法律约束,也为此而提供心念愿力,被领受了相应权柄的官员用于修行、斗法。

与中古、近古时真正的法家不同的是,真法家要求人人平等,即便是立法之人犯法,也应当依法惩戒,如此才能真正立信。

而经由近古的道统中断,再有后人搜集残篇,注解整理。

现在的“形名说”新政,则是以儒家之道理为法,要以“礼”为名,将人分出三六九等,皇亲贵胄、士族豪门、寒家小户、奴仆部曲,皆各有不同。

不同等级的人,所要遵守的法也不同,犯法之后所要遭受的惩戒,以及惩戒幅度更不相同。

与之对应的,不同等级的人在法的范围内,所享受的权利待遇也不相同。

等级越低,需要遵守的法律越严苛,犯法的代价越沉重,享受的权利待遇也越微薄。

如最低等的奴仆,连人的所属权都不是自己的,又谈何权利待遇?

这一套法门的根本,虽然也是“信”,却不再是“信服”,而是“信用”。

不需要治下百姓心服口服,只需要上层之人能够让百姓“信”就可以了。

千金市马骨,可以取信于人。

刀斧难道就不可以吗?

前者让人相信立法者一定会按照规定,兑现诺言。

后者一样可以让人相信,立法者会用死亡对付那些不愿意相信的人。

恰好,经过汉亡之后六十年的大乱,百姓早已精疲力竭,只求能够活命,当下已经来到了士族豪门们只需付出最小的代价,即可迫使百姓“信用”新法的时机!

骗也好,威胁、杀戮也罢,总之此时已经极少有人愿意反抗、能够反抗。

而新法立起的根基解决了。

接下来要解决的,自然便是具体如何评定等级的问题!

具体到某一家门阀,具体到某一个士人。

谁,应当享受某个等级的权利,该如何定?

谢弼协助桓志解决的,是新法的法条内容。

孔劭的《人物志》,便是评定具体等级的办法。

这两者齐备,新法、新政,才算是真正可以推行。

法条、等级品评办法,皆用儒家之学,树起“礼”的大旗,即谓之“外儒”。

新政、新法范围内的修士,修行法门、修行根基采用法家之术,即谓之“内法”。

谢弼听了孔劭品评徐干,登时精神一振:“休远已得桓公首肯?”

孔劭自得一笑:“试行于今日耳。”

今日?

那就是檀德台上的人,都在品评范围内喽!

谢弼忍耐不住:“在下可否试观一二?”

孔劭笑着示意身后子弟。

记录的那本册子递给谢弼。

只见此时已然记满了六页,都是姓字、籍贯、家世出身,然后或相貌、或气质、或谈吐、或学问,加以点评,最后定出品级。

此间共列九品,但实际最高评价——上一品虚置,那是专门留给古时有名的贤王、仙真的。

当世之人最高最高,也就是“上二品”,此间唯有一位——蓬莱君桓志。

谢弼一目十行。

看到了襄公矩,中四品。

看到了许季山,中五品。

看到了叔孙无忌,下七品!

谢弼猛一抬头,看向南侧正在与人闲谈的陈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