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三暴毙
顺天府的人这一次口风很紧,哪怕汾阳王妃几次气势汹汹上门,秦大人也都坚持闭门不见。
秦夫人看着堆叠如山的礼物,面带难色的看向秦大人:“老爷,事情当真就不能通融吗?王妃最近这些天着人来了好几趟,明里暗里的让您帮忙通融,您看这些东西。”她说着,有些为难的压低声音:“何况,王妃说了,若是此事能够帮她办成,那......那锦娘的婚事......”
锦娘是他们的小女儿,自幼玉雪可爱惹人喜欢,但是若是想要攀上望族,还是有些艰难,如今汾阳王妃主动吐口,若是能进王府,那就算是世子的儿子,以后也是前途光明的。
秦大人一张脸拉的老长,妻子的心动他怎么会看不出来?但是问题是,这件事不是普通的案子,其中牵涉的是崔远道啊!
最近这些天,自从崔三爷算计崔四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他这里每天都有不知道多少人来问消息,大多数都是崔远道的好友或是门生,其中不乏位居高位的,高家不必说,连从来都不理世事的镇南王都来了一封信,让他要秉公办理-----镇南王小世子从前是跟着崔远道读书的,自来师徒和睦。
重重压力之下,秦大人怒斥秦夫人:“你懂什么?!这是普通的案子吗?!先不说张推官那个人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个案子可是涉及了崔大儒的,连圣上都亲自过问,难道我还能冒着丢脑袋的风险去徇私?”
王府提出的条件是够好,但是那也要秦家能吃得下才行。
秦大人这里冰火两重天,张推官那里却又有了更大的进展,崔三爷骨头硬不肯开口,进了顺天府大牢之后便是一副三缄其口的样子,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他也是有功名在身,不能对他用刑,一开始案子停滞不前。
直到吴倩娘指认出的一个崔家的下人到案,崔三爷是打不得,但是崔家的下人却没他那么尊贵。
在受了三天刑之后,那个崔家的下人终于招认,李氏其实早就已经知道崔四爷养外室了,至于为什么知道?因为崔三爷进京之后第二件事,便是去找了李氏,告知了她此事。
有了第一人吐口,就很快会牵扯下一个人,张推官在经过了请示之后,又接连抓了几个人。
到最后,张推官将证词都摆在了崔三爷面前,淡淡问他:“三爷认不认?”
崔三爷面色发青,像是一头暴躁的老虎,恶狠狠地盯着张推官吐了一口唾沫:“认你娘的屁!你们这都是污蔑,老子不认!”
张推官冷笑了一声,捡起一沓纸给崔三爷看:“这上面是三爷最亲近的管事的供词,他亲口承认了,出事当天三爷去了出事的宅子,并且让他在外头望风,你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多时辰,吴倩娘也证明,她是亲眼看着你杀死李氏的,宅子里还有其他下人,隔壁也有邻居,都能指认你曾去过那里。三爷,罪证确凿,您何必在这里负隅顽抗?”
有了之前许家的事,张推官变得经验十足,对着崔三爷也不紧不慢:“三爷难道没发觉自己的袍子上少了一颗盘扣吗?那颗盘扣就握在李氏手心里,你的下人已经认出,那就是你的东西,人证物证俱在,三爷想怎么否认?”
崔三爷的心情从愤怒到惊恐,他没想到李家人竟然会站出来指认他,说他跟李氏联系密切,还曾上门请过李氏出门。
有李家人的证词,再加上吴倩娘反口,把他当年早于崔四爷之前在金陵威胁她,掌控了她娘家人的事情也说了出来,他如今是真的已经被坐实了杀人嫁祸-----可问题是,他是真的没有杀人!
李氏当真是吴倩娘杀的!
可如今,千夫所指,矛头所向,他已经辨无可辨。
张推官冷冷的让书吏拿了认罪书让他画押,语气淡淡的道:“三爷自己可要想清楚,若是自己不肯认,有了这么多证据,我们是可以申请用刑的,一旦用刑......”
崔三爷痛苦的闭了闭眼睛。
此时,外头的汾阳王妃还在四处奔走。
崔家族中也早已经收到消息,从老家赶来,跌足问汾阳王妃:“到底怎么回事?老三向来稳重,怎么无端卷入命案里?”
杀人,这样的罪名那是要杀头的。
而且崔三爷杀的还是嫂子。
崔家如今被千夫所指,人人都说怪不得崔远道要离开崔氏,因为崔氏早已经腐烂,崔远道不愿意同流合污,这才分出来,谁知道分出来了,崔家本家还是不肯放过崔远道,竟然杀人嫁祸。
崔家名声一落千丈。
汾阳王妃自己如今也是疲累不堪,面对家族来人,忍着疲倦摇了摇头:“三哥一意孤行,谁也劝不住。我也不知道他竟然如此大胆,如今顺天府追查,背后又牵扯了叔父,你知道的,叔父他在读书人之中是何等的有威望.......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她也不能为这件事去求元丰帝,本来闹出的事就已经很多了,汾阳王、邵文勋一个个的出事,如今又出崔三爷的事,元丰帝除非是真的傻,否则怎么可能不怀疑状况频频的汾阳王府?
她如今已经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
崔大爷目光沉沉的看着汾阳王妃,沉吟良久,安抚了她几句,起身出门。
当夜,崔大爷没有消息。
第二天,崔三爷在顺天府大牢中暴毙。
收到消息的时候,苏邀正在花厅中陪着苏老太太接见贺家的管事。
苏老太太十分关心的问:“什么时候走的?怎么都不提前知会一声?”
-----贺太太离开京城,动身去青州了。
苏邀同样也紧皱眉头,外祖母跟她关系密切,不管是做什么事,总会提前跟她商量的,何况是要去青州,离开这么长一段时间,她心里有些不安。
贺管事陪笑道:“是二姑奶奶那里出了点事......信一送来,太太便急着赶去了,她知道表姑娘必定要担心,因此让我们过来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