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新官上任
第二日一早,知府衙门二堂内挤满了人。
除了昨天接风宴上的那些人之外还有七八个吏员、四个牢头、十来个差役。
满打满算下来,整个云州的在编公务员居然不到四十个……
秦显拿起花名册点了一遍名,似乎也就这么多人了。
点名完毕,众人的目光都看向秦显。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都想看看秦显这个才二十岁的同知大人怎么烧这三把火。
当然,也想看看张志举要如何压服这个新来的上峰。
秦显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同僚和吏员们,鄙人秦显,想来不用介绍你们也都知道了。
蒙广亲王错爱让我来云州当同知暂理知州权,秦某人微望轻才薄智浅,往后还要多多依仗诸位了。
如今战事终了,云州易主,百姓们心中仍然惶恐。
为了安抚民心与民休息,广亲王特下钧旨,蠲免了云州今明两年的赋税。
本官以为这等利民的大好消息要先传播出去,诸位以为如何?”
听说免了两年的税赋下面的人竟然都无动于衷。
免也是免农户和匠户的税赋,和他们这些吃皇粮的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唯一的好处就是省去了收税的麻烦。
而且每年收夏秋两次税的时候都能从中捞到一些好处,若是不用收税,这些好处自然也没得赚了。
秦显见无人回应只得清了清嗓子又说道:“如此,就请杨主薄拟一个安民告示出来吧。”
“遵命。”杨珍答应一声。
秦显又对驿丞陈忠说道:“告示抄录完毕后还请陈驿丞费心发往各乡镇,让乡绅里正们务必将告示内容同百姓们解释清楚。”
“是。”陈忠也应了一声。
秦显又说道:“如今战事已了,据我所知云州境内还有二三十股子啸聚山林的山匪滋扰地方勒索百姓。
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这些山匪不得不除。
我的意思是安抚劝其从善为主,打压为辅……”
依旧没有人说话。
都是在云州做官做吏多少年的,谁不知道云州有土匪?
这么多年了,也出兵剿过,又有什么用?即便清缴了几处,太平一时,过不了几天便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又冒出来了。
况且想剿匪不还是得靠着军队么?
当初云州属晋国的时候朝廷没功夫剿匪,现在归属魏国了,他们肯出兵干这种费力还没好处的事?
秦显接着说道:“这第三件事么,就是我发明了一种曲辕犁,轻巧灵便还省力,我准备把云州城的熟练木匠和铁匠召集在一处,集中打造一批曲辕犁,然后送到各个村镇上去,免费发放,让农户们都感受一下这种新犁的好处。”
还是没人说话。
曲辕犁是什么鬼?一个破犁还能有什么好处?还能顶十头牛?
再说了,召集那么多木匠和铁匠,就算征徭役不用给工钱不用管饭,原料不要钱吗?
让官府掏钱做东西免费给那些庄稼人用?用坏了算谁的?
更主要的是,钱从哪儿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新来的秦大人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三把火烧得狗屁不是!
全是在为了农户想,想法更是异想天开。
秦显终于有些绷不住了,说道:“诸位同僚,我方才说的这些,你们有什么看法不妨也说出来大家议一议。或者自己心里头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建议也可以拿出来说说。”
一个叫张诚的牢头站出来说道:“秦大人,小人有话想说。”
“说吧。”
“秦大人,如今云州属于魏了,我们这些人去年和上半年的禄米俸银找谁要去?”
“去年的还没发?”秦显一皱眉。
按照晋国的惯例,官吏俸银一年发两次,分别是夏收后和过年前。
今年夏收才刚结束,又赶上了战争,上半年没发情有可原。去年的没发可有点说不过去了。
“是啊,去年年末的俸禄和今年上半年的俸禄都没发放呢。”
“可不是咋的,都已经靠借粮过日子了!”
“再不发粮米,婆娘都要跟人跑了!”
“秦大人,这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刚打完仗,粮食又贵,还要借钱买粮……”
这下气氛终于热烈起来。
“行了,我知道了。以后的薪俸肯定是由魏国发放了。至于去年冬和今年夏季的俸禄,这两天给大家发放了就是了。”
其实也没多少钱,最底层的差役小吏基本上每个月一贯钱、一石米。
其他的略高一些,最高的州丞也不过每个月三贯钱、三石米。
整个州衙就这么四十来人,一年下来也没多少东西。
而且在衙门当差,谁还没点灰色收入?有几个是光靠着这点死工资过日子的?不过是趁机哭穷罢了。
“多谢秦同知替我们做主!”
“秦大人果然是为民请愿!”
顿时称颂声此起彼伏。
秦显只是笑笑,横竖又不用他自己掏腰包,打开州衙后面的库房发粮发钱就是了。
他只是想不通,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他之前的那个世界,为什么多喜欢拖欠工资呢?
早晚都要给的东西,早给了下头的员工心情不好一些吗?
总欠着不发不会影响到员工心情吗?
如果是个人的商铺作坊,确实一时半会资金周转不开拖上一段时间也就罢了。
堂堂一州的衙门还拖欠着公务员的公子,意义何在?
他不懂什么所谓的厚黑学,也不明白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到底意义何在。
“方司库,现在库中还有多少粮米?盘点一下,一会儿开仓给大伙发俸禄!”秦显问司库方万奇道。
方万奇忙往前走了一步,一脸惶恐的说道:“回大人话,如今州衙中个库都已空了。”
“空了?拿账目来我看!”这倒是秦显没想到的,偌大一座州府,怎么会一点存粮和银子都没有?难道被人抢了?
不一时方万奇抱着几本账簿回来捧给秦显。
秦显接了翻到最后看了一回说道:“这上头不是还有东西吗?存银三百五十一两、钱五百八十五贯、绢六百七十二匹半,粳米三千六百五十七石,粟米……东西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