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痛并快乐着
和以前相比,来自全国的代表们就餐第一次不需要使用粮票,会议结束后不久,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标志着国家对粮食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人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发愁了。
眼下能吃好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的事情,但吃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了,当年积累下的水利工程、良种的不断涌现、化肥产量的持续提高,带来了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在主粮领域,中国人已经可以自给自足了。
这对李未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一来老百姓已经渡过了饿肚子的阶段,开始追求能吃好了,他的养殖场、食品加工厂必然大有可为;二来,他在采购粮食原料的时候也方便了许多,国家对粮食的管控进一步放松,粮食的购买流通没以前那么麻烦了,采购成本终于可以降下去了。
今年李未迎来的好消息还不止这些,自从南巡讲话之后引发的原材料暴涨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看到他和刘永好等人成了代表,原先还在犹豫的果断辞职下海,那些已经下海了的也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原材料的价格又涨了一波,李未之前囤积的原材料赚得就更多了。
同时,朱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就使出了三板斧,第一斧砍向了三角债,这个困扰经济发展多年的老问题被他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这意味着商业环境进一步变好,起码惠农名下各家企业在采购、销售的时候不用继续坚持现款现货了,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第二斧则是分税制,重新梳理了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关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同时也给了地方上更多的自主权,这项政策对李未有好有坏,好处是和地方上合作更方便了,地方上为了获得税收,更欢迎他去各地投资,而坏处则是地方上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为了补上缺口,很容易出现多收的现象。
第三斧对李未的影响最大,那即是实行汇率改革、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五点几直接跌倒八点几,这么做对外向型经济大有好处,因为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让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突然变便宜了,以前可能花将近两美元才能买到的商品,现在只需要一美元多点就能买到了。
这对出口是极其有力的,鹿乡食品厂生产的果酱、山楂卷等产品订单勐增,很快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鲁花的花生油也卖得很好,孙孟全又给他打电话说要提高生产能力了,这次甚至不用李未追加投资,跟代理商商量下,给他发一批货,让他送一批设备回来就行。
同时李未在海外期货市场上赚取的美元送回国内,也能换到更多人民币了,他也有了更多空闲资金可以跟在黄鸿年后面继续收购优质企业,然后将这些企业纳入到惠农的体系之中。
但这项政策给李未带来的也不全是好事,南巡讲话之后许多外资企业就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只是出于种种顾虑,只有少数企业才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而现在过了一年时间,他们看到中国确实越来越开放了,于是便放下担忧,疯狂涌入中国,挥洒着钞票进行投资。
这也给李未带来了新的压力,市场竞争加强了么,惠农以前面对的对手大多都是国内企业,不管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水平都远不如惠农,对惠农来说,这些对手只不过是杂鱼而已,现在将要面对的可就是真正的大鳄了。
最让他郁闷的是,这些大鳄不仅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有优势,在政策上也享受着各种超国民待遇,各地都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推出了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最常见的就是“三免两减半”,企业成立后前三年所得税全免,后两年减半征收,有些地方实行的还是企业盈利后才开始执行,可想而知,那些企业肯定会把账目做成长期亏损,把优惠政策的时间一直延下去。
另外在税收比例上,国内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也不一样,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只有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三十三,国内企业则高达百分之五十五,现如今企业的毛利润才多少?光税收比例就差了这么多,你让国内企业怎么和外资、合资企业去竞争?那怕是同样的销售收入、同样的利润率,国内企业也没他们赚得多啊。
出了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国内企业还在很多地方遭受歧视,比如一家国内企业和一家合资企业看上了同一个项目,去跟当地政府谈,那怕国内企业给出的条件更好,地方政府也会优先选择和合资企业进行合作,美其名曰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经验,实际上么,只不过是这么做更有政绩罢了。
同样一百万投资,外资企业投的和国内企业投的,在上级面前可是截然不同的!或许他们觉得,国内企业的资金都已经是碗里的了,他们就算不在这儿投也会去其它地方投,而外资企业的资金则是锅里的,你要是不先舀到碗里,说不定就被泰国、马来西亚这些竞争对手给舀去了。
至于其它歧视那就更多了,国内企业的老板去地方上,来个副职已经很给面子了;外资企业过去,一把手立马接见;同时办手续走流程,合资企业半个月搞定,国内企业花上半年都不一定能解决;原材料、用水、用电、车皮等等啥都先紧着外资企业来,国内企业只能吃人家剩下的。
好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就开始说怪话了,原先大型国企是嫡长子,外企、合资企业是榜下捉婿招来的进士姑爷,小型国有企业和地方集体企业相当于妾生子,咱们私营企业么,那就是小婢养的。
这些年政策放开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也提高了,还以为能翻身呢,结果到了外资企业面前,还特么是小婢养的,甚至还不如以前呢!
好多人愤愤不平,或是想办法会给自己办了移民手续,或是在境外注册企业再回来,也享受一番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为啥那么多商人移民呢?有时候还真不能怪他们,谁遇到这种歧视都会有怨气,而且只要改下国籍,就能多赚几百万、几千万的利润,谁能忍得住不改?
李未要想把惠农弄成合资企业其实挺方便的,直接让新世纪投资公司入股就行,无非是左手倒右手么!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农业领域比较敏感,留着国内企业的身份有时候好办事,二来农业领域的企业享有税收优惠,在税率方面,国内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差距没有那么大。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全国各地还兴建起各式各样的开发区,91年的时候全国只有117个开发区,去年就暴涨到1951个,到今年都快一万了,这绝对是放卫星,实际上国家那有这么多钱?光做三通一平就能把国家财政榨干。
筹建开发区的地方政府不知道这些么?他们肯定知道,但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建开发区吸引外资,就你不动,这怕是有些不合适吧?所以就算明知道这批钱会打水漂,他们也不得不去做。
等将来只会有少数开发区得以顺利运行,绝大多数只会变成烂尾工程;李未现在没想掺和这些开发区的事情,不过等日后倒是可以帮某些地方收拾收拾烂摊子,这些开发区就算再不好,那些地皮还是很值钱的!
李未没打算开发房地产,但是给自家员工盖家属楼,还有兴建一些农贸市场、农资市场等和农业有关的专业地产项目,他还是有些兴趣的;就先让这些地方政府放卫星吧,等他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惠农再过去雪中送炭。
今年这些政策方面的变动给李未带来的影响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政策进一步放开,不断传来利好消息,痛苦则是要面对外企的大规模竞争,而且还是在裁判明显吹偏哨的情况下竞争,明明自己才是主场作战,却踢出了客场作战的感觉。
好在那些外企也不是无法击败,刘慈欣说过,“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些外企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他们也因此产生了傲慢心理,这种傲慢让他们不屑于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屑于听取本土员工的想法,最后许多外资企业都被他们看不起的土包子击败了。
然后这些土包子通过在国内作战磨练了技术、锻炼了队伍,再反杀出去,在国际市场继续和外国公司作战,碾碎了一个又一个现如今看来无比强大、甚至根本不可能落败的外国公司。
这些都是比较久远的事情了,李未在开完会后并没有马上回河阳,不管是继续推动《食品安全法》的事情,还是和经叔平等人一起筹办民生银行的事情,都需要他留在京城。
一直忙到五月份,李未才闲了下来,正准备回去呢,又被王大东喊了过去,要给他通报一个消息,“上个月我们在西安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地点就在钟楼南边的南大街。”
这件事李未早就知道了,这家肯德基的鸡蛋、猪肉、鸡肉、豆油也都是惠农供应的,开业当天陕西分公司的负责人还亲自去捧场,并送了花篮。
“以前呢,国内的肯德基店都是直营店,毕竟一开始就搞特许加盟有点太超前了,而且当时国内能接受加盟费的也没多少人!”王大东继续说道,肯德基的加盟费真不便宜。
“我感觉现在时机差不多了,就打算开放一两个试点,西安地处内陆,就算失败,影响也比BJ、上海小很多!刚好西安那边也有合适的加盟商,所以就把第一个试点定在了西安!这次请你过来就是提前给你说下,不过你放心,就算把直营店改为加盟店,咱们的合作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个我肯定放心!”肯德基对加盟商的惯例还是比较严格的,不像其它小品牌,只管卖配方、招牌,所以李未并不担心日后的合作。
“你对肯德基在国内的发展还有什么建议没有?”王大东习惯性询问道,他觉得每次和李未聊天都能得到不小的启发。
“这是看到麦当劳也进来有些着急了?”李未笑道,“其实不用担心,国内市场这么大,光是把店面开满每一个大城市就够你们忙活好多年的了,现在完全没必要先干起来!”
“就当是未雨绸缪吧!我知道你肯定有想法!也不用担心会得罪麦当劳,他们又不知道是你告诉我的!”王大东还以为李未在担心什么。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你们肯德基无论从品牌知名度还是资金实力上,都和麦当劳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现在在国内,你们的门店却比麦当劳多,这是个好兆头!但光靠现在的经营模式,想彻底压过麦当劳还远远不够!”
日后全球范围内,麦当劳门店超过四万家,肯德基只有两万家,而在中国市场却是恰好相反,肯德基门店数量高达八千家,几乎占了全球总数的一半儿,而麦当劳则只有四千家,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肯德基和麦当劳实行了完全不同的战略方向。
“本土化!”李未揭晓了谜底,“据我观察,现在尽管肯德基不缺客人,但大多数客人都是为了吃新鲜来的,你们的食品其实并不太合顾客的胃口!短期内看或许没啥影响,可等时间一长,消费者就不一定认账了!”
“我觉得你们可以根据中国人的胃口,开发出一些本土风格的新产品来!”比如油条、比如老BJ鸡肉卷、再比如蛋挞,李未觉得这些比汉堡好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