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这专业,能学!
“胡主任,那个……我来领1下书。”
胡正邦迷惑地看着凌旭,不解问道:“领书?领什么书?”
“就是那个中药研究的书……”
胡正邦乐呵了1下,拍了拍凌旭肩膀。“哦哈哈哈,忘记和你说了。这个专业,这专业的中药研究这本书,没有。因为这专业,全国开办的也就只有几家学校,人数也是超级低,教育出版社也没书。”
凌旭1副我不信的样子:“主任,别开玩笑了,没教科书怎么教啊,怎么考试啊……”
胡正邦走到桌子出,从抽屉拿出1本微微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两本书。
“教学的内容呢……都是1届1届传下来,有新的知识就添加上去,然后存版。而且这专业的专业课考试,也是学校和老师共同编排,其他课还能借鉴或抄1下其他学校,唯独这个没有。
这专业,主要也是教基础知识。放心,不多的,除了笔记本上的内容,其他的你都可以随意发挥。历届老师都喜欢用这两本书来教,你也试试?”
凌旭接过后,瞬间麻了……这么随意的吗?雷公炮制学?中药学?就两本?
然后翻开笔记本,更是惨不忍睹。内容是以往的老师亲手写上去的,虽然是拓本,但没经过修改和文字更正,1些字连凌旭自己都看不清楚,更别说教学……
拿着拓本笔记本和两本书,来到1个正常大小的科室,8十平方米的样子,也就坐4、5十人。
但进去之后,凌旭再次怀疑走错教室……退出去看了1下。
“没错啊……c区327,怎么里面有4十多人?不是全班只有十2人吗?”
再次站门口看了看里面,可能真的走错了,或者课程表有问题,于是转身准备走。
突然1声音从教室里响起。
“老师你去哪?这是中药研究!”
凌旭停下了脚步,疑惑地走了进去。看清楚后,好像是有些人见过,毕竟早上2百多人,又只见了1面,记得已经很不错了。
“不对啊,中药研究不是只有十2……等等,你不是内科的颜思琴吗?在这里做什么?”1瞬间,看到1个熟悉的面容,颜思琴。这是凌旭为数不多记得的,因为近距离接触过。
“嘻嘻,当然是听课啊。”颜思琴媚眼1笑。
“那这些……”凌旭指了指其他人。
“其余都是2班的人。因为他们想学习,所以在群里报名来听课。但太多人了,我们只能在每个小组里挑选2到3人,都基本是有基础的!”
凌旭才明白,原来早上那1课已经把大多数人都整服了,虽然过程很平淡,但结果很给力!
“行啊你们,爱学习是好事。不过这1课就有点不同了。大家应该也了解过1些,就是没书……我也不喜欢被书本束缚的感觉,这很不错。
但毕竟是学习,还是需要书本的!雷公炮制学,中药学;这1本是最早炮制书、1本是现代药物书,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记住,这还是有点重要的,关系到中药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不用理会,这是旁边那个古籍研究专业的事情。《神农本草经》那是现存最早的药物著作,不是药物炮制著作,要分清。
期间还有许多中药书籍,例如《证类本草》、《本草备要》、《本草经集注》、《药性歌括》,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药性赋》、《本草纲目》等等等等,1些医理书籍还不乏还有药物介绍。”
“但这些,我们所见到、学到的,好像都是只有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呵呵,是不是和我们这个专业的名称有点不符合。”
“如果是单纯学这个,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那就不是开办这个专业了。我个人认为,这个专业既然叫中药研究与炮制,那就肯定要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别人都是学书本上的、已经给你的知识,那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就是来源!我们要学的、研究的,就是这个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是怎么来的古人是怎么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这专业所要学、要做的事情。”
底下的同学们听到凌旭的1番‘豪言壮语’,逼格瞬间上升了1个层次。
“卧槽,原来这专业这么牛,开始连书本都没有,以为是垃圾专业,听这么1说,妥妥的研究系啊。”
“我也被震惊到了。我开始接触中医的时候,也想不明白这些药性是怎么来的,难不成真的是古人用命1个1个试出来的?现在听老师1讲,似乎真的可以理解、发现怎么来的。”
另1个同学也问道:“老师,那为什么都没有这类讲解中药药性怎么来的书?全是只有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全靠盲猜吗?”
凌旭拿出凳子坐了下去,才回话:“那你觉得最为的《本草经》里的性味归经是怎么来的?典故是说神农尝百草,但单纯品尝最多也就是知道部分性味归经而已,为什么还写有治什么?那这些知识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对这本书介绍上写的是什么?‘现存最早’……什么意思?就是往前的还有!但我们现在只能挖到、了解到这个年代。所以是什么原因?历史断层,丢失、遗失。”
“但这也是对我们而言,对古人可不是,他们就像我们现在了解‘清代’1样而已,过几千年,记录若被损坏,照样断层。”
“既然以前有方法,有理论,能去探索、了解这些药材的药性,在古代,了解了这个东西,计算了解了这个药性,都能当宝知道吧?
谁还去关这药性怎么来的?除非吃饱撑着没事干,但在古代,你认为会吃饱撑着没事干吗?不会。
古代中医也是会交流的,朝代中也有记录,收集到的药性,就记录下来,这药性,1部分是用药期间无意发现的,1部分是试验出来的,1部分是研究出来的。但记录的是什么,这个药性,不会理会这是怎么来的。
加上当时记录的条件苛刻,字数能少则少,谁理会你这个药性的长篇大论?后代医家也是想,既然有现成的,已经很是宝贝了,我记住这个,学这个就行,后期遇到新的,有疑惑的,就添加、更改。”
“就像我们现在1样,中药学或相关专业,有现成的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理论,我学这个就行呢,管它怎么来的。对不对?是不是1样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