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各权衡
王夫人就算是有了主意也不会马上实施, 因为想要办一件事情,要求这件事儿必须成功。必须要有精密的计划,还要有合适的机会。
所以王夫人就先把彩霞叫了过来, 对彩霞说:“你去薛姨妈那里一趟,就说我说的, 让她把银子赶快送来, 外边儿的那些相公们都急等着用呢。”
彩霞答应了一声,王夫人想了想, 把彩霞又叫了回来。跟彩霞说:“好孩子,你去了跟姨妈好好的说,就说这些相公们这几天家里都出事了, 他们都急着用钱呢,在我面前哭得跟什么似的,我心软,真的推辞不得, 要是能推辞了我就往后拖一拖了。
出了这样的事,我也知道姨妈那里难做,只是外边急等着用钱呢,并非是我催着薛姨妈赶快拿钱, 而是事赶着事,赶到这儿了我也是没法子。”
彩霞乖巧伶俐地答应了一声,便出了门儿往薛家住的院子里来。
走了好长一会儿,终于到了薛姨妈的院子前。远远的就看见薛宝钗的丫鬟莺儿坐在门槛上和一个没见过的小丫鬟翻花绳。
莺儿看见了彩霞撇了这个小丫鬟,就跑过来笑着说:“彩霞姐姐来了, 是二太太那里有什么吩咐吗?快请进来。”
莺儿一路说笑着把彩霞给拉了过来。薛家的母女正坐在屋子里面说话, 听见院子里面莺儿的说笑声, 薛宝钗站起来来到门口看了看, 转身跟薛姨妈说:“若是预料的没错,姨妈要来催银子了。”
事实果然如此。彩霞进来委婉的把话给说了,哪怕语气再委婉表情再温和,薛家的人心里面总是有那么不舒服,毕竟白白的出去了这么一大笔银子,谁心里面都有些不舒服。
薛家也有薛家的难事,薛家和外边一些商号是有债务关系的,只是因为贾政的高升,人家追债追得没那么急了而已,并非是债主不要这些钱了。
王夫人张嘴让薛家把这个钱拿出来,薛家一口答应,但是事实上抽调银子并没有那么迅速,毕竟各处捉襟见肘,这里前脚刚拿,别的地方又要嚷嚷着用钱。
各处铺子里面求援的消息就像是按了葫芦起了瓢,就没消停过。
王夫人并没有给薛家慢慢筹钱的时间。
薛姨妈的脸上就显出了几分苦相,薛宝钗拉着彩霞过来坐下笑着说:“你待会儿跟姨妈说请她放心,这钱我们肯定给。只不过有些银子还在路上,一时半会儿也拿不来。我们这里有两万两你们先拿去用。”
说着转身从果盘里拿了苹果塞到彩霞的手里,又跟彩霞说:“麻烦你回去帮我们跟姨妈说一声,我们家是不缺钱的。只是这银子不在京城,所以有些钱到的早,有些钱到的晚,等到那些晚到的钱到了,我亲自给姨妈送去,一两银子都少不了姨妈的。”
彩霞也是听说过薛家有百万家产的,所以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也不在这里久坐,便站起来告辞回去了。王夫人听说目前有两万两银子,心里面稍微放心了一些,她和彩霞的想法一样,薛家有钱不怕他们欠这笔钱。
然而薛家目前抽出来最多的钱就是这两万两,后面的钱根本不存在。
薛家的经营状况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恶化。花钱大手大脚是恶化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而做生意来钱绝对没有充当掮客收钱快,所以薛家下一笔钱只有在年底的时候才会有,然而年底的那一笔账是要还外边的一部分欠账的。
薛姨妈这个时候有些着急,心里面惦记着从哪里弄一笔钱来还给王夫人。
不过薛家确实是有个地方能弄钱,那就是夏家。
薛家的家主薛蟠和夏家唯一的继承人夏金桂有了婚约。只要是人能进门,夏家的钱难道不是随便让薛家用?
这是薛姨妈的想法。在她看来,夏家的钱也是薛家的,用用怎么了!
薛姨妈松了一口气,就跟女儿说:“看来你哥哥的婚事要赶快办了。”
自从薛蟠定亲,别人倒还罢了,只有一个人比较着急。这个人就是香菱的母亲。
这位太太以前心里面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薛家哪怕是商人之家,他们家的哥儿又是一个不着调的。然而自己闺女命苦跟了他,没法子,日子先过下去吧,说不定将来有扶正的时候呢。毕竟是商人之家,又非是官宦之家,以妾为妻这种事儿不算是出格,她有这种念头还是能有实现的一天。
如今薛家的婚事非常高调,就算是附近不认识的人家也知道薛家的男孩定亲了。所以这位太太就着急了起来,于是便不顾体面亲自上街去打听了一下这姑娘的名声。
按道理来说,正常人家是不会让自家姑娘的事儿传的人尽皆知。然而夏家和一般人家不一样,夏家母女能保得住这庞大的家产本身就不是一般角色。
更有那夏家的族人因为眼红,所以便把这母女俩的名声传得到处都是。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姑娘的一些事儿。这位太太想着,就算是这些事儿有夸大其词的成分,那么剩下一两分会不会是真的呢?
她更有一层担忧,香菱是一个妾室,当一个女人发现结婚前男人有一个感情还不错的妾,心里面会怎么想?自然会视这个妾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香菱扶正的希望破灭了之后,她就要另外想办法了。
甄家的太太就想着:好人家的女孩哪里能做偏房?做偏房的又岂能会有好结果?
所以这位太太便来陪着老太太说笑。
同样是来奉承,薛姨妈这种奉承就没有甄太太得老太太的心意。薛姨妈在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立场,那就是和王夫人走得比较近,所以一旦说话的时候便容易为王夫人说话。而老太太心里面最讨厌的一件事儿就是薛家老觊觎着自己的宝贝孙子宝玉。再加上赶了好几次都不走。薛姨妈这种人在老太太心目当中的印象分已经被无限拉低了。
甄太太是读书人家的娘子,所以自有一番风骨,说话也没有那么谄媚,陪着老太太说话让老太太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老太太也是个体面人,吃喝玩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甄太太倒是能说到一块儿去,再加上怜惜甄太太母女们的命运,自然是对甄太太的态度与众不同。
自从甄太太来到了京城,便对荣国府感恩戴德。逢年过节来陪着说笑,荣国府有什么事儿第一时间赶过来陪陪老太太。于是在老太太这里就觉得这个人是一个知恩感恩的,和刘姥姥差不多。所以多少是有点儿脸面。
甄太太来了之后,私下里面陪着老太太说自己最近一些日子实在是难以入眠,为了女儿的事儿辗转反侧。
老太太也能理解,老太太自己也是养过闺女的,要是林如海像薛蟠那样不成器,老太太别说难以入眠了,她恨不提着拐杖过去把林如海给打一顿。
更别说香菱还是薛蟠的妾了。
老太太跟着叹气。
甄太太也没有藏着掖着,便和老太太询问:“我若是把女儿带走,不知道薛家愿意不愿意?他们当时为了我这女儿,反倒是遭了一大堆的事儿,他们家怕是不轻易放了我们母女离开。”
说完之后愁眉苦脸:“我们家早已败落,我们家老爷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就算是能离开了,我手上又没有什么银子,回江南也回不去,只能厚着脸皮求老太太收留。”
老太太也不会让香菱她们母女两个走,因为握着香菱她们母女两个,贾雨村就不敢有什么动作。
老太太就劝甄太太:“你可要想好了,你姑娘是给人家做过妾的,就算是现在有了自由身,将来也不好说人家。”
甄太太就说:“哪怕是不好说人家,也省得整日看大妇的脸色。就算是在贵府做了一个仆妇,靠自己当差吃饭,也总比被人呼来喝去的强。”
老太太自然知道做正妻的看妾不顺眼,对她的话深以为然。
老太太就是宅斗的行家,而且大获全胜。她当年是怎么料理贾代善的那些妾室的她自己自然清楚。
荣华富贵什么的都是虚的,能活的一条命才是实在的。
老太太看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又想到她母女的悲惨遭遇,人老了自然是心容易软,于是动了恻隐之心,虽没有保证,却拍了拍甄太太的手,慢慢的说:“这事儿我知道了,你放心。”
甄太太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赶快擦了擦眼泪,陪着老太太聊其他的,就冲着这一份眼力见儿,老太太就觉得比薛姨妈强多了。
另一边王夫人盘算了半天,总算是选了一个动手的时间,那就是在老太太过完大寿之后。
光靠王夫人自己是没办法说动贾政的。所以王夫人故技重施,要让贾政面前的这些清客相公们帮自己说话,于是收到了薛家送来的两万两银子之后,立即把这两万两银子分给了那些清客相公们。当然只分出去了一部分,一大半还在她自己的手里握着。
靠丫鬟在其中传话,双方就分家这件事达成了一致。
不止王夫人觉得留在荣国府被掣肘,那些清客相公们觉得留在荣国府也要看大房的眼色,而且他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被排挤。
以前贾政当家的时候,荣国府来往的书信包括一些需要动笔的事儿都是这些清客相公们来完成的。但是自从贾琏出来当差之后,贾琏信不过这些人,自己又找了一群幕僚,荣国府来往的事儿就交给了这一群幕僚。
对于清客这些人来说,活儿多了才能证明自己有用,也才能捞到好处,活儿少了那就是肉少狼多。
荣国府前院油水的大头在于每年年底的腊月。
到了腊月,荣国府在外边儿的那些门生故吏和老关系们进京来送礼沟通联络,到时候这些人对清客们有投现,这种银子捞着一点都不扎手,而且还很多。
如今换成贾琏当家,这些迎来送往的活儿贾政的清客相公们捞不到了,去年就开始最冷板凳,自然也捞不到油水。
特别是江南出事儿以来,有不少人经常上门拜见。有些事这些清客相公们也是能打听出来的,那就是大房他们小兄弟手里面握着推荐官员的资格。
像荣国府这样的门庭,自然是有昔日的老部下嗷嗷待哺,等着授官。有这样的好事儿当然是要想着这些人,可是也有一些差事是可以安插这些清客相公的。
比如一些辅助官员,像是受贾政青眼相待的傅试,就从贾政手里得到了一个通判的职位。从此脱了民籍,也能称一句傅通叛,傅家也是官宦人家了。傅试要是有本事,还能往上爬,锦绣前程说来就来。银子算什么,求官才是这些人的终极梦想。
但是贾琏当家之后,这些好处是清客相公们捞不到的了。
既然捞不到,还不如另起炉灶。
贾政在他们看来就是热灶。
目前看,贾政要大器晚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