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回归
1997, 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
人们还沉浸在尚未完全消散的新年余韵中,一天早上起来,所有的新闻报纸、电视台、广播台, 都在报道一件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因病于昨晚与世长辞。
听到这个消息,郁行一愣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香港还没回归呢,终究还是没能等到那一天, 唉!”
远夏叹息:“是啊。”
他有满腹的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尽管有无数人对改革开放表示质疑, 但毋庸置疑的是,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将中国经济推向了发展的新高度, 在之后短短四十年里, 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堪称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
尽管财富分配不均的确存在,也不能说是背离了初衷, 只能说明历史尚未发展到共同富裕的那一步, 如果能活得更长久一些,也许就能见证这一现实了。
时光流逝, 有很多人会离去,但也有人会永远留下。
流芳百世的人一开始肯定没有想过会这样, 他们想的, 不过是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 无愧于心, 无愧于天地, 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理想。
随着时光推移,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慢慢凝聚成了一座丰碑,在时光的长河中就这样永垂下去。
过完年不久,远重阳收到了一份来自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学费倒是免费的,但需要自费上一年语言学校,自己负担生活费,当然,还得有担保人。
全部费用加起来,第一年所需费用最多,约莫需要五万人民币,后面不用上语言学校,花费应该少一些,三年时间,十万元应该差不多了。
这个花费比远夏预想的要少,因此他非常支持重阳出去。
重阳在哥哥姐姐的鼓励下,准备去国离乡,奔赴法国求学。
这一年,行远除了加大研发投资外,没有再增加额外的投资,他在等一场风暴平息。
从1995年开始,国家就开始鼓励大学生自主择业,1996年开始,国家正式取缔工作分配制,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实行自主择业。
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高校开始举办秋招与春招,行远再也没有了招工难题。
五月的一个星期六早上,远夏睁开眼,发现郁行一已经起来了,他下床起来在院子里做运动。
刚运动完,郁行一从外面回来了,提着一些菜和米粉油条,意外地说:“今天怎么这么早?”
远夏说:“要去学校招聘。”
郁行一说:“哪个学校?人不是已经招到位了吗?”
远夏说:“去商学院,看能不能招个助理。”
郁行一忍不住问:“给谁招?”
“我自己。”
郁行一“哦”了一声:“你总算舍得给自己招助理了。”
远夏笑着说:“以前不是时机不成熟嘛。”
郁行一挑了挑眉,自打学校不分配工作后,大学生尾巴终于不翘那么高了,以前对私企都是不屑一顾的。
“你怎么不去越大招?要去商学院?”郁行一问,越大是重本,商学院是普本。
远夏说:“商学院的就够用了。越大的学生工资要求更高。”
事实上,远夏是有针对性地去招人的,他以前的得力助手陶阳,就是商学院的,正好今年毕业,他要去招陶阳过来。
远夏抵达商学院的时候,人事经理高琴和人事文员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了。
远夏将车停在她们身边:“上来吧。周末还拉你们加班,抱歉,下周六给你们补假。”
高琴说:“没关系,远总。其实我跟小朱来就可以了,今天是初试,远总不用亲自过来。”
远夏笑笑:“给我招助理,当然要亲自来挑选。”
高琴惊讶地眨眨眼:“不是招销售人员吗?”
远夏说:“是招销售。我顺便招个助理。”
高琴说:“可是您没提前打招呼,我贴的招聘广告要求招收销售人员,不知道专业有没有对口的。”
“没事,我的助理哪个专业都行。”远夏说。
车子到了招生就业办,学校特意安排了老师来接待。经历过多年招聘的远夏感受特别深刻,真是三年前河东三年后河西,对比太明显了。
以前大学工作有分配,远夏过来还得给学校老师赔笑脸,人家才给你安排地方。
现在可热情了,笑脸相迎,端茶倒水。很显然,学校也知道就业率的重要性。
来应聘的学生也不少。不接地气的象牙塔终于也跌落凡尘,学生们不得不直视残酷的生存问题。
行远只招聘四名销售人员,但来递简历的却有近百人,因为很多人都希望留在越城工作。
远夏大致看了一遍简历,不出意外就有陶阳。
陶阳出身贫寒,长得也黑黑瘦瘦的,不太显眼,家里没有任何背景,全靠自己努力,所以不会放弃任何机会,他能来并不意外。
远夏和人事经理对应聘者进行了简单的初试,留下了十几个人的简历,然后公布了结果,让这些人周一去行远机械进行复试。
陶阳表现一般,属于可选可不选的那种,高琴都没打算要他的简历,但还是被远夏留下了。
忙完之后,远夏请两个同事去吃午饭。高琴在上菜前整理了一下简历,然后指着陶阳的简历说:“远总,这个学生普通话也不太好,跟客户不太好沟通吧,怎么还把他留下了?”
远夏说:“也许有别的过人之处。复试的时候再看吧。”
远夏以前对陶阳也没什么印象,陶阳在行远后勤部工作,但他工作认真负责,能力也很强,将事多纷乱的后勤部管理得井井有条,远夏才将他调到总裁办来。
陶阳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有很明显的缺陷音,但并不影响沟通。
复试时间定在星期一上午八点半,远夏七点半到公司,下车之后,看见陶阳已经在公司前台接待处了,手里拿了一本行远机械的宣传册在看。
陶阳看见远夏,赶紧起来打招呼:“您好!”表情有些紧张。
远夏微笑朝他点头:“来这么早?面试不是八点半吗?”
陶阳腼腆地笑了笑:“我来面试销售工作,但对咱们公司了解得不多,所以想提前过来熟悉一下公司的业务范围。”
远夏挑挑眉:“好。那你慢慢看吧!”
所有人由远夏亲自面试,十几个人,面试完毕,最后留下了五个人。
远夏将五个人的简历交给高琴,说:“打电话通知他们7月1日前来公司报到,如果愿意,可以提前来公司实习。”
高琴拿着简历看了看,有些意外,问:“远总,不是招四个人吗?”
远夏说:“对啊,四个销售,还有一个是我的助理。”
高琴问:“哪个给您当助理?”
远夏说:“暂时还不确定,等过段时间考核他们的业绩就知道了,都先去做销售。”
高琴忍不住又说了:“远总,您为什么把陶阳留下了?”
远夏说:“我七点半到公司的时候,陶阳已经先过来了,开始熟悉我们公司的业务,年轻人非常有上进心。他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表达能力不错,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是个好苗子。说不定他会是这群人中最优秀的呢。”
高琴笑着说:“还是远总看人眼光独到。”
远夏说:“拭目以待吧。”
陶阳给人的第一印象确实其貌不扬,容易让人忽视,但人不可貌相,远夏相信他依旧有这个能力。
录取通知发下去之后,陶阳第二天就开始来公司上班了,果然不出远夏所料。
远夏问他:“你的课上完了吗?”
陶阳已经知道远夏是老板了,他恭敬地说:“远总,我们大四这个学期已经没课了。”
“不用写毕业论文吗?”
“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写完了。”
远夏点头:“好。一会儿去人事部找高经理,她会给你安排工作的。好好干!”
陶阳认真点头:“谢谢远总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远夏笑着点点头。
因为其他人没过来,也没法给陶阳一个人安排培训,远夏便安排他跟着秦林,让他给秦林当销售助理,让他自己去熟悉公司的业务。
陶阳工作非常积极主动,他每天都会提前一些时间到办公室,为大家擦桌子泡茶,还将公司这些年的销售数据都整理统计好,输入在电脑里,方便随时调取。
秦林满意得不行,说大学生就是大学生,跟他们这帮没文化的就是不一样。
远夏听了自然高兴,但也不忘敲打一下秦林:“这些都不难,你也可以学,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被年轻人给超过去了。电脑早给你们买了,有空就该学学。”
秦林点头:“远工说得对!我们都该学电脑。”
阳光灿烂,万物葱茏,生命热烈,那个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7月1日,远夏给公司员工放了假,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熬夜守望这个炎黄子孙期盼了百年的时刻,见证民族耻辱被洗刷的一刻。
那天晚上,远夏和郁行一都在公司里,组织全厂的员工一起在大礼堂里看电视直播,并且在礼堂前的空地上用烟花摆成了“1997.7.1”字样。
大家守在电视机前,倒计时齐声数出最后的时刻:“10、9、8……3、2、1——”国歌响起,国旗冉冉升起在祖国南方的那个海岛上,那个丢失的孩子终于回家了。
烟花被点燃,所有人的情绪都被点燃,激动地大喊:“香港回归了!”
热泪不受控制地盈满眼眶,这种感情,大概只有炎黄子孙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