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第 106 章
棉花种子的重点不是价格, 是它的稀缺性,现在完全是有市无价的状态。
姜蓁现在虽然在大力推广,但两三年内,姜国棉花种子的价格应该下不来。
而且除了姜国, 还有另外几个大国嗷嗷待哺呢。所以这位商贾一听对方不卖, 立马就急了。
“阿妹你别生气啊, 咱们有事好商量……”
“反正我是不会上你的当了, 你去找其他好骗的人骗吧。”东夷女子直接转身就走, 一回去就让人关上了寨门, 举箭驱赶门外的商贾。
“红豆, 怎么回事?那个商贾欺负你了?”寨里的人看红豆的脸色不太美妙,纷纷关心了起来, 愤愤的说道:“咱们这就召集人手, 去把这个商队的人给做了!”
“别。这个商贾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别把咱们寨子的名声搞坏了, 以后都没商队敢来了。”红豆语气郑重的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棉花种子有猫腻, 想去长宁郡一趟,打听一下价格。”
“行,你是咱们部落的少族长,你拿主意。”
红豆条例清晰的安排道:“挑几个人,去周边的寨子提醒一声,免得她们把棉花种子便宜卖了吃亏。各家回去把棉花种子都收集到一起,我带着护卫队的人, 把种子背去长宁郡。”
从寨子通往长宁郡的路, 都是山路, 崎岖难行, 所有的东西, 都得他们亲自背着走,她们的脚程再快都要赶两天的时间,所以平时敢来和东夷百部做生意的商贾并不多。
长宁郡是边城,对户籍查得格外严格,不是姜国的百姓,都不能进城。
偏偏长宁郡挨着东夷,各部落的人下山的第一个选项就是来长宁郡买东西,所以长宁郡的城池外头,有一片零散的坊市,部落里的人都在城外坊市买东西。
红豆去坊市里转了一圈,忍不住吐槽道:“这盐巴和铁器怎么越来越贵了。”
“这是没法子的事情,私盐的价格都这么贵。官盐的价格倒是便宜,可你不是姜国人,买不了。”卖盐的商人气定神闲,他的盐可不愁卖。
红豆打量了一下他的摊位,预估了一下对方的财力,一脸淡定的问道:“若是用棉花种子来换呢?怎么个换法?”
商人的眼神看向了红豆身后的背篓,回道:“五釜盐换一釜棉花种子。”
红豆的心跳加速了一下,却还是摇了摇头,“这价格太低了。”
“阿妹,这价格真不低了,不信你去别的地方问问去。你知道现在搞私盐有多不容易吗?若不是这两年东夷这边有棉花种子,盐商都不喜欢往这边跑,没赚头。”商人诉苦道:“我把种子送去外地,也要花钱花精力,你总得让我赚点才行啊。”
“他这价格确实挺合适的,红豆你可以卖给他。”在一旁围观的海浪突然插话。
虽然两三年都没见面,但红豆对山里的人拥有天然的信任,没有过多纠缠,就同意了这位商贾出的价。
谈好了价格,红豆才朝不远处招了招手,让自己的族人来换盐。
这个时候,红豆才有空和海浪闲聊,询问道:“你身上衣服的款式,怎么这么像姜国的,还有你的头发怎么也剪短了。”
“夏天太热,我就把头发剪了。”海浪随意的说道:“我安排一部分族人落了姜国的户籍,换姜国的衣服,进出城要方便许多,不会被过多盘问。”
红豆猛然间听到这个消息,奇怪的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想不开,你不怕姜国的徭役和杂税吗?”
“住在山里倒是省税了,但也要买贵价的盐。而且长宁郡这边,虽然有徭役,但有医者,看病方便,还能让部落里的孩子读书识字,以后在姜国做官。”海浪从怀里掏出出一个小印,炫耀道:“我如今也是姜国的农官,没有徭役,还有俸禄。”
一听是个赚钱的事,红豆立马羡慕上了,打听道:“农官是做什么的?”
“就管种地,也不难。”海浪轻松的说道:“我今年已经种出了两茬水稻,任务已经完成一大半,等新一批的稻子收获,我今年的任务就算完成。”
“长宁郡这边不是只能种两茬水稻吗?”红豆疑惑。
海浪意味深长的说道:“两熟和三熟不是重点,重点是水稻的产量。有的水稻种一季的产量,能抵得上别人种三季。”
不论的三熟的水稻,还是能织布的棉花,都是从南边传过来的。
越是南边,天气就越热,根本就没有棉衣的用武之处,所以海浪她们就只会织布,没往棉衣那方面想。
水稻这玩意,海浪也是到姜国都邑学习了一通,才知道这水稻还有这么多可发掘的地方。
种个水稻而已,在红豆眼里极其简单,不敢置信的问道:“能种水稻就能在姜国做官,不能吧,你肯定还有其他本事?”
没去深究海浪的看家本领,红豆只询问道:“会养蛇和制蛇毒的能当官吗?”
官不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俸禄,还能买便宜的官家盐。
海浪思考了两秒,说道:“蛇没啥肉,养蛇应该不行。而且你还不认识姜国字,没办法做官。”
看红豆陷入了思考之中,海浪说道:“你忙你的,我去逛一逛了,买点东西回去。”
红豆看着海浪的的身影停在了一个卖野兔的摊子上,阔气的买了两只兔子,提着兔子耳朵,优哉游哉的大步离开。
“她们寨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富裕了?”红豆实在是忍不住疑惑。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不单单是看吃得怎么养,脸、手的皮肤状态,还有眼睛里透露出来的精气神,身上穿的衣服、佩戴的饰品……海浪明显就是过得很好的那一类人。
红豆同为少族长,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双方的差距,小声的喃喃道:“难道姜国百姓现在的日子过得还行?”
“你们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再去向海浪打听点事。”红豆一路小跑,追上海浪,询问起了姜国的情况。
海浪也不藏私,分享起了自己的心得,“姜王是个仁君,姜太女也治国有方,姜国未来二十年的日子,应该都还不错。等姜太女不在了,见机不对咱们就跑呗……山里蛇虫鼠蚁多,小孩老人易生病,要是有医者在,族人一年都能少死好几个……”
“你说得有道理。”红豆听得认真。
一位好的君王,就像是一颗闪亮的北极星,百姓和臣子都会被吸引。
哪怕是刚打过一场仗,姜国的人口也还在增长,尤其是边城,总有他国的老百姓悄悄来投奔。
人口是当地县令政绩的重要指标,所以对县里新增的人口,县令都是敞开胸怀接纳。
相比起其他县,蓝河县的人口数量更是暴增到了六万人,新增的人口大多都是由奴隶转成的庶民。
隔壁县的百姓倒是想迁到蓝河县,但条件不允许,蓝河县不会接纳,否则蓝河县的人口又何止六万。
不过就算蓝河县稳住不动,依旧有县令把状告到姜蓁和姜王这儿来了。
“蓝河县县令有点过了。”姜王一边说话,轻咳了两声。
姜蓁忍不住叹气,“父王你还没回宫的时候,我就已经替他们断过一回官司了。蓝河县这边并没有接收周边百姓的户籍,他们只是住在了蓝河县,平时替商贾扛货挣钱。”
商队里有奴隶,以前很少请外人做事,但蓝河县不一样,蓝河县这边买卖的货物多,机会也多,这群原本只能做佣耕的年轻人,现在就做起了搬货工人和掮客,替人牵线搭桥,等攒些本钱,他们也能当坐贾或是行商……
姜王听完解释,理解的点点头,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几个县令留不住百姓,也有他们无能的原因。”
说着说着,姜王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父王,喝口水。”姜蓁拍了拍姜王的后背,替他顺气,问道:“要不要让太医来替你看看。”
姜王点了点头,气虚的说道:“宣太医吧,胸口闷完,头又开始晕了。”
【这应该是上班综合征吧。刚休了一个大长假,工作的时候确实哪哪都不舒坦。】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大头跟你能一样?大头可爱工作了。】
太医接到召唤,来得飞快,替姜王把完脉之后,就说道:“小问题,我开个温补的方子,吃两天应该就好了。”
“可我头晕。”姜王认真的陈述症状。
太医:“问题不大,不影响王上明日早朝。”
“哎,头更晕了。”姜王闭眼,只觉得眉心一抽一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