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第 169 章
敢举兵造反的君侯常见, 因为他们有大批的护卫,还储存有粮食和武器,成功的概率还算大。可举兵造反的臣子和庶民就很难得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大臣, 主打的就是一个文武双全,但郑小白没有任何积累, 直接领着灾民和郑王叫板,骨子里也是个狠人,要不然姜蓁也不会放心把这块飞地交给他来管理。
反正只要姜国和宋郑两国没闹翻之前,郑小白就绝对不会吃亏。
没有一层又一层的上官压人, 郑小白和那群新上任的官员们,全都放开了手脚办事,安排军队巡逻,防止溃兵进入十城郡内变成盗匪。
要先保障安全, 才能保证后续的生产工作。
“新粮种已经种下去了, 但咱们来得晚, 已经过了农时, 今年的收成应该不会太好。”农官的表情担忧, “今年各城的收益要是低了, 不说王上, 诸位大人那关都不好过。”
这十座城不单单只是姜国的城池,还是诸位重臣的封地, 他们愿意劳心劳力的帮忙,图的就是年底的收获, 总不能让人白白补贴。
“怕什么,咱们尽人事听天命, 多浇水多施肥, 今年的收成总能填饱肚子, 等忙完了地里的事情,咱们还需要在农庄养猪羊鸡鸭,这些牲畜也能给咱们挣不少钱。郡内的果子多,我还想弄个酒坊。郑国这边的织机都得千里迢迢从姜国买,咱们也可以弄一个织机作坊,等今年棉花收获,咱们还能卖棉花种子……”
郑小白随便理一理,就全是生财的路子,一点都不担心今年的税收。
他甚至还想着用大笔的钱财,拍好姜蓁和郭凡等人的马屁,如此,这十座城才能得到姜国的疼爱。
做飞地的郡守,实在是太没安全感了,没有一个坚强的后盾,那是绝对不行的。
通过几年的推广,姜国的棉花产量,已经勉强能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今年姜蓁就会解除卖棉花的禁令,棉花种子可以向国外流通。
这十座城占据地理优势,可以直接把棉花种子卖给郑国人或是宋国人,能趁这两年的机会,捞不少钱。
除了棉花,新式的织机也格外的重要。
布价暴跌的事情,在各国贵族心中,都留下了一个浓重的心理阴影,估计他们短期内都不敢大量囤布了。
把各国布匹价格打下来的,就是这些新式的织机,郑小白敢保证,自己要是把新式织机的作坊弄出来,那生意绝对火爆。
但各种赚钱的作坊和高产的粮种,只能丰富百姓的物质生活,想让他们真心认同姜国,就得让他们认同于姜国的文化。
把地里的那些事情忙完,郑小白就开始着力于县学,培养军队中兵卒,还有各乡的乡民识字。
城中的基层官吏,对简化字的读写,并没有什么障碍,郑王之前也在郑国推行过简化字,要求官员上奏章和记录资料都要用简化字。
他们现在需要学习的重点是姜国的律法。
但更底层一点的兵卒和庶民,以前根本就不识字,对郑国官方用字的变化无知无觉。
姜国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郡县模板,全都杵在那里任由大家学习,郑小白就直接照着蓝河县开始抄作业。
“县学的学生,先多招一点,再弄个黑板,免费教大家识字。每旬都安排老师去乡里教一教乡里的小孩,说不定还真能淘出好苗子……”
郑小白这一通忙活下来,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个时候,郑国和宋国还没决出胜负。
一个月前,郑小白为了增加郡内人口,暗戳戳的派了许多人在百姓的队伍里搞宣传,带回了不少能种地的百姓,现在都已经过了播种的季节,依旧有不少人前来投奔。
这个时候,农官就犯了难,对郑小白问道:“是安排他们开荒,还是安排他们去作坊?不给他们分地,他们怕是要闹的。但让他们这时候去开荒,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荒地前两年的产量不高,哪怕有肥料也不行。如今又过了春耕的季节,新加入的百姓家中如果没有存粮,今年就会饿肚子。
他们这个十座城的新郡,离姜国有些距离,想及时的获得支援也不容易,并没有那么多存粮去帮百姓度过难关。
作为一个带灾民造过反的官员,郑小白深知其中的厉害,果断收手。
“别在挖郑国墙角了,咱们吃不下了。但是咱们可以让城中百姓雇佣郑国人帮忙开荒,毕竟这农庄的种植手册上说了,高产的粮种废地力,需要轮种,没有足够的地怎么行。”
姜国以前也有许多无田无地无房的人,只能给别人做佣耕,唯一比奴隶好一点的是,他们没有卖身,不会被人打死。
但后面清查了土地人口,鼓励大家开荒之后,很多百姓也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就现在的植被覆盖率,还有野生猛兽的数量,比起大自然来,人类更需要姜蓁保护。
新开出来的荒地,以后不仅属于自己,三年内还不用交税,十城中许多百姓都心动,只是家中人力不够,根本就做不到。
郡内的人受姜国庇护,没受到战火侵扰,日子过得比外头的百姓好,为了家中能多几块地,咬咬牙,还是能请人开荒的。
打定了主意之后,郑小白就拿起大喇叭,对外义正严词的公告道:“城中已经清点完户籍,郑国百姓别再来浑水摸鱼了,我姜国就不是会挖墙脚的人!郑国人就算来了我十城的地盘,也拿不到姜国的户籍,分不到地,只能替人开荒挣点糊口钱……”
这个公告一出,十城周边的郑国百姓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在他们犹豫的这个短暂时间里,机会已经悄然流逝,明明在这之前,他们身边还有亲人好友,为了避开战火,去投靠了十城。
“上次大姨托人来送口信,说这郡内的官员真分地给粮种的时候,咱们就该一起搬过去的,如今却是迟了……”
“我这不是怕他们坑人吗?万一咱们一去,他们就把咱们绑了,稀里糊涂的卖去做了奴隶怎么办。姜国一直缺人,每年都在大批大批的买奴隶。”
“就你这思前想后的,啥事都办不成!等下次宋国的军队再打过来,把家里的存粮搜刮干净,你说咱们怎么办?”
“大不了就去十城那边,帮他们耕地……”
十城郡周边的百姓捶手顿足,新任郑王却是大夸郑小白仗义。
“像郑小白这么耿介之人,我那老哥哥非但不重用,还通缉他?怪不得他会寒心出逃。”
郑王摇了摇头,好似在为上任郑王那谜一般的眼光赶到惋惜,贴心的说道:“我记得郑小白的通缉令好像还在,撤了吧。郑小白对咱们郑国还有情,咱们对他也不能无心。”
“王上,撤通缉令,有些不太合适吧……”朝中大臣有些犹豫的劝道。
郑小白究竟是不是姜蓁派来的谍者,还真不好说的,但他带着灾民造反是事实,这通缉令其实挨得不冤。
别说郑小白了,郭凡在宋国的通缉令,依旧还在,只是会不会生效就不一定了。如果郭凡代表姜国出使宋国,宋国肯定不敢把他怎样。
郑小白如今是十城郡守,这十座城又是敏感的飞地,他就算出现在郑国王宫,大家也是不敢拿他怎么样的。
可这通缉令代表的是郑国的态度,直接撤回通缉令,就像是郑国认怂了似的。
“你们别忘了,姜国本就是我们如今拉拢的对象,我们付出了十座城的代价,才请动姜国出兵。”郑王提醒。
“可姜国和宋国也没真打起来啊。”部分大臣对此有些不满,觉得自家做了个亏本生意。
可这话一出,另外一部分大臣就直接反驳,“若姜国和宋国真打起来,就不单单是我郑姜宋三国的事了。卫国和齐国必然也要参与进来。”
姜国的发展势头太猛,被四国的人都视作威胁,之前就已经被四国联合攻打过一次。
如果姜国真起了吞并宋国的心思,其他三国绝对不敢隔岸观火,都会借此机会来围攻姜国。
正是因为姜国还没有动真格,卫齐两国才能稳住不动。
“不管怎样,如今宋国确实还需要姜国牵制,给姜国一个面子也无妨。”郑王顿了一下,真心的说道:“而且凭借郑小白的作为,他也值得这个优待。”
郑小白一上任,就大张旗鼓的逼走了大批郑国贵族,现在又对外声明,不染指郑国的百姓。
他给足了郑国面子,又博得了郑王好感,其他大臣也不好再多提通缉令的事。
郑小白不再被郑国通缉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十城郡的府衙里,听得府衙里的官员们直呲牙。
“真把通缉令撤下去了?”
“千真万确。听说这位郑王很看重咱们大人呢。”
“咦~~”一群人忍不住抖了抖自己身上的鸡皮疙瘩。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难道我不配吗?”郑小白一脸理直气壮的说道:“这些都是我应得的。”
“郑王要是知道咱们偷偷摸摸的捞了五六万人,不得气死啊?说不定转头就又把通缉令放回去了。”
“什么叫偷偷摸摸的捞人?那是本官不小心被郑国的百姓蒙骗了!”郑小白淡定的说道:“以前的户籍资料都被烧了。我能知道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无辜得很!”
“对对对,您说得对,咱们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