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识人不清的恶毒媳妇(44)
苏曼环顾一周,微笑道,“我是舍不得马,可对比起家人的安危跟我自己的性命,那这马我就能舍得了。”
闻言,王铁蛋握着爹爹的手紧了紧。
方才爹爹也是要去爬山那边的队伍的,只是他实在是舍不得马,就央求着爹爹来了王老五这边。
可正如苏曼所说,要是他的选择害了自己跟爹爹...
王铁蛋心头一紧,原本的选择也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这时队伍里有人反驳苏曼,“你怎么敢保证,爬山就一定没有危险?”
“我不敢保证,但比起没看到在脑袋里想象出来的危险,自然还是眼前实打实的危险更加危险。”
苏曼这番话说的问话的人是哑口无言。
可王老五一家却不肯罢休,“你这么说,只是为了让大家都丢掉行李罢了。”
苏曼瞥了他一眼,“那你呢?难道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粮食么?起码我愿意舍弃自己的马来劝说大家,你愿意付出什么?”
“我...”
王永昌恼羞成怒,“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教!”
“我又不是你娘,我对你说教干什么?我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这下王五婶生气了,“王曼你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这么说永昌!”
“呦,瞧您这话说的,我妇道人家怎么了?我妇道人家我就不能说话了?我就问你,这满院子的人谁不是妇道人家生出来的?”
“噗-”
周围响起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压抑的笑声。
王五婶被苏曼弄得下不来台,口不择言道,“就你们这样穷酸的人家,早晚饿死!”
她只顾着骂苏曼,完全没注意到自己戳了不少村民的心,其中不乏一些跟他统一战线的村民。
苏曼注意到那些村民的不满,故意道,“是啊,我们谁能跟你比,一板车的东西,那么多人推才推得动。”
被苏曼这么一提醒,他们也回忆起了昨天的情形。
他们一帮人帮着王老五家推车,最后王老五别说是送点东西,连声谢谢都没有。
这要是他们以后一起上路,恐怕还要做那免费的劳动力。
况且看王老五的样子,似乎对他们这些“穷酸”人家很是不屑。
想到这,其中一小部分想要跟着王老五一家混点粮食的人默默退回了村长的队伍。
眼看村长的“爬山队”越来越壮大,王永昌彻底急了。
“不管你们怎么样,反正我是要走原路的!”
“那你就走呗。”
村长不好意思,王秀秀倒是心直口快,“既然你们不愿意扔东西,那你们就走原路,我们也不耽误你。”
“那怎么能行!”
要是分开走的话,他们几个人拉着这么一车子粮食,别说是土匪,就连逃荒的难民看到都不会让他们平安过去。
轻则把他们的粮食抢走,重则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
“怎么不行?”
王秀秀翻了个白眼,“你们爱怎么走怎么走,我们还不伺候了呢。”
关键时刻,一直沉着脸的王老五缓缓开口。
“村长,咱们可是一个村子出来的,一路走到这,分开的话,是不是太没有人情味儿了。”
王老五再怎么说也是村里的大户,跟村长也是有些交情的,此刻他这样说,村长也不好意思直接反驳。
“老五啊,那你是什么意思?”
王老五装腔作势,把手里的烟袋磕了磕,“虽然洼地危险,但说破天也就是四五日的功夫,克服克服吧。”
听他话里那意思,好像是他已经替大家做好了决定,大家只能跟着他的节奏走。
村长顾忌着多年的交情没法太撅他面子,正待他想着要如何拒绝时,一道童音响起。
“婶婶,五爷爷不跟我们一样是村民吗?为什么他在这做大家的主啊,是把自己当成村长了嘛?”
周萍萍那不大不小的声音刚好送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原本还端着架子的王老五一整个垮掉。
童言无忌,他也不好骂周萍萍,只能冷着脸道,“我都是为了大家好,谁知道之后还会遇到什么危险。这次丢行李下回我们又要丢别的了不成?”
“行了他五叔,都一把年纪了,你想的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别在那说那些酸话恶心人了。”
张凤喜憋不住了,直接掀开了王老五的虚伪面具。
王老五急了,“爷们说话,有你啥事儿。”
王老五还想辩驳,可有了张凤喜开头,其他人也都纷纷开麦。
“是啊,要是真为我们好,怎不见你把你们家的粮食拿出来给我们吃吃。”
“空说嘴谁不会啊。”
眼看帮腔的人越来越多,王老五独嘴难支,丢下一句,“反正我不同意爬山”便拖家带口匆匆离去。
王老五走后,村长叹了口气。
“乡亲们,我知道,让大家做出丢掉行李这个决定很艰难。但只要我们一个村子在一起,心往一处去,力往一处使。不管遇到怎么样的苦难,我们都能挺过去。”
“只要你们跟着我走,我就算是背,也把你们背过这座山去!”
村长眼眶发红,嘶哑的声音听的众人心头一颤。
“好,村长,我们不要行李了,我们爬山。”
“我们也是。”
“还有我们。”
有人提议,“既然明天行李就要丢下了,那我今天就把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大家痛痛快快的吃一顿。”
“好!丢掉也是可惜,不如跟乡亲们一起吃。”
大家说干就干,七手八脚架起大锅,管他什么糙米玉米面都倒在了一起。
另外又起了一口锅做汤,菜叶子玉米土豆萝卜纷纷丢了进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大一会儿锅就沸腾起来。
大家从自家取了碗,也不拘用什么勺子盛,直接用碗舀出来。
小孩子没这样吃过饭,兴奋不已。嘻嘻哈哈的围着大锅笑着,闹着。
从村子里出来的时候,他们足足有七八十人,走到现在,刨去缺席的王老五一家,只剩下了四十几人,此刻都围在锅前吃饭喝汤。
大锅饭不精致,但却足够香,这种粮食管够的幸福让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热气将村民的脸熏得通红,似是喝醉了一般。
他们靠在一起畅想着以后去南方的生活,烟气缭绕之间,仿佛他们已经到了那鸟语花香的南边,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